中经联播讯(记者金向友 庄秋风 通讯员陈和俐)当东方茶乡邂逅世界艺术,会迸发怎样的文明火花?14日,福建安溪金谷溪岸文艺村以国际艺术人才交流会为载体,迎来泰国、德国、瑞典等12国艺术精英。这场以"艺术无界·文明共生"为主题的跨国对话,不仅促成三项国际艺术合作协议签署,更通过驻地创作、学术研讨、公共美育等多元形式,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再添文化新坐标。

跨国艺术群落点亮茶乡
在联合国非遗"安溪铁观音"发源地,占地12.6公顷的金谷溪岸化身露天艺术馆。德国表现主义画家Uwe Schall面对陈文令雕塑群时,现场即兴创作《山魂水魄》系列速写:"溪石肌理与青铜雕塑的对话,恰似东西方美学的量子纠缠。"来自三大洲的42位艺术家在此展开为期三天的驻地创作,其作品将纳入"溪岸国际艺术典藏计划"。

驻地创作激发美学共鸣
艺术家长卷沿着2.3公里生态溪岸铺展。瑞典籍华人艺术家王彤以青花釉料在特制茶砖上创作《丝路茶韵》,泰国吞武里大学团队则用藤铁工艺解构传统佛雕。"我们正在建立跨介质艺术实验室。"国际策展人蓝兰透露,现场采集的300余件影像与手稿,将成为秋季巴黎双年展特别单元的创作母题。
学术研讨构建对话范式在由百年茶厂改造的学术厅内,曼谷吞武里大学美术学院院长Mathasit Addok抛出"新海丝艺术共同体"概念:"金谷溪岸证明,艺术可以超越语言构建新的巴别塔。"研讨会形成《安溪共识》,倡议设立"国际艺术驻村联盟",并确立每年3月为"海丝艺术季"。

艺术惠民培育美育土壤
活动特设"大师工作坊"吸引逾千市民参与。德国艺术家指导学童用茶叶渣制作生态颜料,泰国团队教授传统蜡染技法。安溪实验小学美术教师李珊珊感叹:"孩子们在瑞典艺术家的指导下,竟用铁观音茶梗拼出蒙德里安风格作品,这种文化化学反应令人震撼。"

文化磁场释放聚合效应
作为活动总策划,雕塑家陈文令宣布启动"金谷溪岸国际艺术双年展"筹备工作。陈文令表示,依托本次活动形成的"艺术+生态+产业"模式,当地正规划建设国际艺术家创客空间、跨境数字艺术交易平台等六大载体,力争三年内将金谷溪岸打造成海丝文化地标集群。

夜幕降临时,艺术家们以溪流为琴、山峦为幕,呈现新媒体光影诗剧《千载知音》。这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正为安溪这座千年茶乡谱写新的文明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