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李新民 王硕新)一条短信弹出,声称考生在语文考试中“捡笔”作弊,需紧急缴纳1500元补考费——这是山东烟台一位家长刚经历的中考后惊魂时刻。

“刚考完试就收到查分短信,交了钱才发现是骗局!”龙口市民于女士近日收到以“山东招生办”名义发送的短信,称其孩子语文考试中存在“捡笔”作弊行为,要求登录指定网址缴费。
当她与其他家长交流时发现,还有家长收到提前查分的信息:“登录网页缴纳160元可提前查询中考分数,有的家长真信了,交上钱才发现上当了”。
虚假指控,家长遭遇心理恐吓
中考刚结束,诈骗短信便如影随形。在山东烟台,多位家长反映收到自称“山东填报志愿厅”、“山东招生办”等官方机构发送的“提前查分”、“作弊指控”等诈骗信息。

这些诈骗信息设计巧妙,针对家长心理弱点进行精准打击。龙口市教体局与公安局核查确认,此类信息均为电信诈骗。
“有的短信内容里说,登录网页缴纳160元可提前查询中考分数,有的家长真信了,交上钱才发现上当了。”于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
此类诈骗信息通常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声称可“提前查分”,收取小额费用;另一种则是伪造“作弊指控”,要求缴纳高额“补考费”或“罚款”。
诈骗陷阱,木马链接与心理操控
诈骗分子利用中考结束后家长焦虑等待成绩的心理,布下天罗地网。在山东烟台案例中,有家长收到短信称孩子因“捡笔”行为被认定为作弊,需缴纳1500元补考费。
“提前查分”骗局则更为普遍。南昌警方发现,诈骗分子通过短信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虚假网址,声称可以“提前查分”甚至“后台改分”。
一旦点击链接,木马病毒便植入手机,窃取支付信息和个人隐私。
“内部指标”骗局同样危险。不法分子利用家长送孩子进重点高中的迫切心理,谎称某高中因“分数线划高”导致名额未满,可通过花钱“打点”获得补录名额。
他们甚至伪造招生工作人员身份上门行骗,收取高额“活动费”后消失无踪。
五大套路,教育部门揭露诈骗手法
随着中考季到来,多地教育部门联合发布警示,揭露五大常见中考诈骗套路:
提前查分/改分骗局:利用家长急切心理,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虚假查分网站。
作弊指控骗局:伪造考试违规通知,要求缴纳“补考费”或“罚款”。
内部指标骗局:宣称可通过“特殊关系”获取补录名额,骗取高额“打点费”。
伪造录取骗局:寄送虚假录取通知书,要求提前缴纳学杂费。
AI志愿填报骗局:以“人工智能精准填报”为噱头,收取高额服务费。
贵阳市教育局明确提示,凡是声称“监测到考场偷看”、“提供内部指标”、 “AI精准填志愿”、“付费提前录取”等,都是中考后电信网络诈骗套路。
反诈防线,警方考点外守护家长钱袋
面对诈骗威胁,各地警方主动出击,在中考考点外构筑反诈防线。洪雅县反诈中心民警在中考期间手持宣传资料,在陪考家长中开展针对性反诈宣传。
“民警讲的那个‘花钱补录’案例太真实了,要不是听到提醒,遇到类似情况我可能真的会上当。”一位陪考家长张女士感慨道。
在湖北通山,中考首日考试结束时,刑侦大队民警在考点外化身“反诈卫士”,为家长揭开四类中考常见诈骗套路。
民警们现场手把手教学,指导家长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并详细演示诈骗预警、快速举报、风险查询等功能。三天中考期间,洪雅公安就发放反诈宣传单800余份,指导300余位家长安装了反诈应用。
权威回应,官方渠道是唯一查分途径
针对各类诈骗信息,教育部门发出权威声明。中高考成绩均由官方统一发布,以通报发布的时间为准。
龙口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强调:“‘提前查分’、‘伪造作弊指控’、‘虚假录取通知’、‘补录名额’都是骗局,官方查分通道应按照教育部门发布的信息为准”。
多地教育部门提醒考生和家长,不要轻信任何小道途径听说的“学校招生信息”和“录取分数线”消息,应查看官方发布的消息了解学校的招录讯息。
“若有可疑的‘招生工作人员’或‘领导’上门,请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学校核实。考生分数如果没有达到录取分数线,不要相信花钱买‘计划外指标’”。
通山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在考点外向家长揭开诈骗套路:不法分子打着“内部渠道”旗号售卖的“押题密卷”实为骗局;暗藏木马病毒的“提前查分”链接窃取个人信息;号称能“修改成绩”的承诺收割家长焦虑。
反诈民警手把手指导家长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讲解使用方法。
“中高考考试成绩均由官方统一发布,以通报发布的时间为准。”龙口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提醒,若遭遇诈骗可立即报警或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