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4月25日红河讯(颜峯 通讯员 严宇航)2025年4月25日,由云南红河熊庆来科学技术奖励基金会主办的2025年度熊庆来科学技术奖申报培训会议在红河州蒙自市成功召开。来自全州科技主管部门、科研院所、高校、医院及企业的95名代表齐聚一堂,系统学习申报政策与实务技能,共谋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协同发展新路径。

聚焦创新引领 构建科技奖励新模式
会议在基金会理事谢作楷的主持下拉开帷幕。红河州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龙顺作动员讲话时指出,熊庆来科学技术奖作为全省首个由社会力量设立的州级科技奖项,不仅填补了红河州科技奖励体系空白,更通过表彰优秀科技成果激发全州创新活力。2024年,16项覆盖农业升级、工业转型等领域的成果获表彰,为今年申报工作奠定基础。他强调,该奖项是衔接省级奖励、支撑人才发展和推动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要求各单位以申报为契机,系统性梳理科研成果,突出技术创新价值与社会效益,严格规范申报流程。
多维培训赋能 打通申报关键环节
会议设置“理论+实务”立体化培训体系,为申报工作提供精准指导。云南腾亿融媒体工程师陈娇兴现场演示申报系统标准化操作流程;基金会工作人员张为深入解读材料规范与评审要点,强调成果需从创新性、实用性多维度呈现。基金会理事黄迎红结合自身获省级科技奖及熊庆来一等奖经验,通过案例教学剖析提名书撰写技巧与成果价值提炼方法,提出“创新深度与实用温度并重”的核心理念,倡导通过横向技术对比与纵向应用追踪立体呈现项目价值。参会人员围绕材料格式、创新性界定及跨领域申报等实际问题与专家展开热烈交流。

“三精”要求定方向 优化生态促发展
基金会理事长王海军在总结讲话中高度评价培训实效,指出会议既是申报“指南针”,更是弘扬熊庆来“努力求新、努力求真”科学精神的重要实践。他提出“精准把握申报导向、精心打磨申报材料、精密组织申报流程”的“三精”要求,并强调基金会将持续优化“创新质量、实际贡献、社会效益”三位一体评价体系,破除“四唯”藩篱,让更多“从红土地里长出来的创新成果”获得机遇。会议尾声,基金会组织填写培训反馈表并建立“2025熊奖交流群”,为申报单位提供实时答疑与资源共享平台。
据悉,2025年度熊庆来科学技术奖申报工作已于2月20日启动,申报截止日期为5月30日。本次培训会通过政策解读与实务指导相结合,为全州科技工作者明晰路径、提振信心。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将积极组织申报,以高水平成果助力红河州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协同发展。
注:2025年度云南红河熊庆来科学技术奖评选工作已于2月20日正式开启,申报日期截至5月30日,详细情况登陆官网https://jjhpx.xp.yn.cn/dmizeIKcXY.php/index/login进行查看,欢迎报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