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造

中国助力“人造太阳”早日发光

11819688796289772398.jpg

中国承担设计的脉冲高压变电站(PPEN)400KV高压智能主变压器正在被吊运。

这些天,北京的清晨多是大晴天,阳光照在身上,浑身暖暖的。“人类可以制造一个太阳来产生光和热吗?”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一个高中学历的苏联年轻少尉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当初这个勇敢的“空想”或将在本世纪中叶变为现实:通过模仿太阳的热核聚变反应,中外科学家们正在建造人类首颗“人造太阳”,它将带来几乎无限的清洁能源。

“人造太阳”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简称ITER),由欧盟、中国、美国等7大经济体联合打造,耗资50亿美元(1998年价),已历经30 余年,预计2019年建成,2050年商用。作为当今最具代表性的国际大科学合作研究计划之一,它与国际空间站、人类基因组测序等项目一起,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如今,它正稳步推进。

上月底,中国承担生产和设计的首个超大部件——脉冲高压变电站(PPEN)首台主变压器,已运往“人造太阳”设施的建造地法国。随着各类设施逐渐完工,人类离建成首个“人造太阳”的目标越来越近。

①产生能量可用百亿年

为什么要制造“人造太阳”?这和人类长久以来的能源危机有关。现代以来,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发展,人类对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消耗速度越来越快,据测算,人类最多还能用两三百年的自然能源,即使核能也只能用数百年。

此外,像煤、石油这些能源的燃烧还会引发温室效应、酸雨等,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核电站或核能发电厂的能量来源是核裂变(能量产生过程与核聚变相反),所需原料稀有,产生的废料也没法安全处理,还可能产生核泄漏。

不光我们这一代,我们的子孙将从哪里弄这么多能源呢?科学家们带着这个惊恐的问题,把目光投向了核聚变。天空中的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聚变体,几十亿年为人类提供了光、热。那太阳是怎么做的呢?

简单来说,当两个质量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新原子核时,大量电子和中子能够逃离原子核的束缚,带来巨大能量。在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音同刀)和氚(音同川)的聚变。据测算,1千克氢燃料经过聚变反应,至少可以抵得上4千克铀燃料或1000万千克优质煤燃料。

要提取它们,方法也十分简便,成本也很低。我们从海水里舀一升水,其中就含有0.03克氘,它就可以产出300公升汽油这么大的能量。地球上的海水能提取45万亿吨氘,它们都聚变的话,能保证人类上百亿年的能源消耗。

而且核聚变非常干净,因为聚变就是把两个氢核放在一起,当温度到了上亿度以后,它们就会聚合在一起,除了产出能量,其余产出的氦是一种清洁无害的元素。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②包住一团1亿度火球

要实现核聚变,需要两个氢核互相吸引和碰撞,这需要超高的温度和压力。

对太阳来说,这太容易了。太阳中心的温度高达2000万摄氏度,而且自身重力大,所需高温高压自己就有了,核聚变得以持续发生,从而不断释放能量。但是,要在地球上模拟太阳,需要把温度提升到超过1亿摄氏度,在这样高的温度下,混合了氘、氚的气体原子中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已完全脱开,各自独立运动。这种完全由自由的带电粒子构成的高温气体被称为“等离子体”。它们的持续碰撞(以下比喻为“火球”)才能产生核聚变反应。

但是,要做到这点,需要解决3个难点:一、用什么方法加热气体?二、在这个超过1亿摄氏度的“火球”面前,任何固体材料都会瞬间灰飞烟灭,那么,如何“盛放”它,并使之不飞散?三、怎样让“火球”一直保持在超过1亿摄氏度?

上世纪50年代,人类利用核聚变原理制造了氢弹,但是,这种核聚变其实是大量聚变燃料挤压在一起,由于物质的惯性产生的,能量瞬间即释放,是不可控的,就像点燃一串鞭炮,其爆炸瞬间就完成了。那么,如何让这种爆炸像在超慢的镜头里那样发生,并变得可控制呢?

苏联科学家们此后开始设想,既然固体材料不行,用磁场把这团上亿摄氏度的“火球”悬浮起来不就行了吗?他们设计了一种名为托卡马克(Tokamak)的环形容器。“托卡马克”这个词在俄语中,来源于制造这个容器所需的环形(toroidal)、真空室(kamera)、磁(magnet)、线圈(kotushka)。通过让混合了氘、氚的气体悬浮在一个像面包圈一样的环中,然后不断加热,等达到了上亿摄氏度以后它就产生核聚变,并输出大部分能量。这就是磁约束,这个磁场,这个环境,就叫托卡马克。

③有60个足球场那么大

苏联科学家的理论构架堪称完美,实际进程却充满了坎坷和艰难。

1985年,美、苏、欧、日共同启动“人造太阳”计划(简称“ITER”,在拉丁语中,它意为道路,旨在强调其提供安全、和平的能源的可能性),目标是要建造一个可自持燃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堆。由于美国在1998年退出,该计划大幅修改了原初设计,设计费用达到50亿美元(1998年价)。 2003年,中国和美国先后宣布参加该计划,两年后韩国宣布参加,随后,法国和日本开始了激烈的选址大战。终于,在2006年,欧、日、俄、中、美、韩和同年加入的印度草签了建设“人造太阳”计划的国际协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50亿美元中,欧盟贡献46%,其余6国各贡献约9%。根据协议,中国贡献中的70%以上由我国制造所约定的托卡马克部件折算,10%由我国派出所需合格人员折算,需支付国际组织的外汇不到20%。

按照设计,“人造太阳”计划的反应堆设施总重量是埃菲尔铁塔的3倍,占地面积有60个足球场加起来那么大。这个反应堆建成后,能够把上亿摄氏度、由氘氚组成的“火球”约束在体积达837立方米的“面包圈”中,产生50万千瓦的聚变功率,持续时间达500秒。50万千瓦热功率已经相当于一个小型热电站的水平。

目前,这个反应堆正在靠近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的艾克斯建造。科学家们要在“面包圈”上面设计16个大型超导环向场线圈,以产生强大的环向磁场。在这个“面包圈”的外面,还分布着各式测量它是否正常工作的系统。除了这些,整个反应堆还需要建造大型的供电系统、原料工厂和相关处理系统。

按计划,这个反应堆将在2019年完成,并在本世纪50年代达到商用水平,目前已经开始采购大型部件。中国今年4月底向法国输出的脉冲高压变电站(PPEN)首台主变压器,就是其中约定的一件。它的主要功能是向磁体功率电源、辅助加热系统功率电源等各类子系统提供所需的脉冲功率。

截至目前,中国科学家已经攻克了采购包任务中遇到的所有技术难关。我国交付“人造太阳”计划的采购包部件实现了100%国产化,而且全部一次性合格,并按期交付。该计划两任总干事对中方的评价是“中国在采购包的研发、生产方面领先于各方”。

尽管有质疑者开玩笑说,这个奇迹永远是“还要再等30年”,但更多人坚信,我们离这样一个清洁且几乎是无限的能源已经很近了。(记者 彭训文)


【责任编辑:孙晓曼】

武合高铁关键节点突破:滠水河转体桥精准合龙,刷新桥梁工程精度纪录

今天凌晨,在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滠水河上,一座总重6000吨的“T”字型转体桥在液压驱动下缓缓转动。在历经110分钟逆时针旋转83度后,这座长112米、宽12.6米的钢铁巨构精准抵达设计桥位,成功跨越京广高铁与沪蓉铁路下行线,这标志着新建武汉至合肥高速铁路长江新区至武汉天河段建设取得关键突破。

鞍钢为中国地下矿山深部开采提供“新方案

记者从鞍钢基石公司获悉,在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第五届安全科学技术奖评选活动中,该公司的“深部采动软岩巷道非对称大变形机理与爆破卸压调控技术”荣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项技术的成功研发与应用为提高我国地下矿山深部巷道建设、开采作业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了“鞍钢方案”。 据介绍,随着矿产资源开发不断向大地深部挺进,高地压环境引发的软岩巷道剧烈、非对称变形已成为制约矿

2GWh储能产线成功试车,大储能生态创新联合体推动全链条解决方案落地

6月18日,由联合体共同打造的先进储能系统生产基地,成功完成2GWh储能集成系统产线带料试车。该基地位于保定国家高新区,预计将在6月底正式投产。保定市发改委副主任张宇,保定市高新区党工委委员、财政局长朱宏业,河北科力远混合储能技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陈思,大储能生态创新联合体华北事业部副总经理韩云帆等出席活动,并观摩试车过程。

鞍山钢铁电气设备华佗系统正式上线运行

经过200多名点检员分批次培训与实战检验,该系统以“上线即好用”的优异表现成为鞍山钢铁设备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的标志性成果。   在钢铁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设备管理的效率与精准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能与成本控制。传统的设备监测平台功能单一,只能实

鞍钢西鞍山铁矿项目科技解锁“安全与效率”

经过试运行,鞍钢西鞍山铁矿项目辅助斜坡道负340巷道开挖工程成功应用“精密定向岩层取芯开挖工艺”,有效解决了传统爆破开挖方式对TBM(全断面开拓系统掘进机)掘进出渣的干扰问题,保障掘进安全。 在矿山开拓系统建设中,安全与效率是两大核心要素。传统爆破开挖方式虽然效率较高,但在破碎岩石的同时会释放强大能量,带来飞石、震动等安全隐患。作为高精度、高价值的掘进设备

中国航空工业“吉祥鸟”AC313:蓝天壮志十五载 云端筑梦写辉煌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千米之下,机遇无限。2025年全国两会的召开,“低空经济”再度成为高频词。今年3月18日,是中航工业自主研制的13吨级大型国产民用直升机“吉祥鸟”AC313首飞15周年。作为我国首款按照国际适航标准自主研制

鞍钢股份中标全球大型氨燃料动力船舶领域首个最大订单

氨燃料是一种清洁、低碳的燃料,随着全球对航运业减排要求的不断提高,以氨燃料作为动力的船舶订单逐渐增多,带动了船用液氨燃料罐的订单增长,液氨燃料罐用低温钢成为各钢企竞相研发的新方向。2024年年初,中厚板事业部了解到南通中集太平洋海洋

山东民营企业“三新”驱动抢滩国际市场

面对全球市场新机遇,山东民营企业以新业态、新产品、新市场为突破口,加速布局海外,订单量与出口额双双攀升,展现出强劲的“出海加速度”。 创新技术赋能,抢滩国际市场. 在山东淄博临淄区的英科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生产线正全速运转,赶制一批发往美国的画框订单。作为资源循环再生领域的领军企业,英科再生通过自主研发的塑料减

在零下268.8摄氏度服役的钢材 - 张宣科技研发生产超低温高强韧不锈钢材料侧记

低温钢是超低温高强韧不锈钢材料,可在4.2K温区(零下268.8摄氏度)下服役,应用于国家大型低温工程,如未来星际高速飞船薄壁金属贮箱、磁约束核聚变、氢能源等领域,属于国际前沿的特殊材料。在高端与前沿材料领域的星辰大海中,诸多关键技术亟待探索与攻克,而这正是大型国有企业践行使命与担当的方向和任务。河钢集团张宣科技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打造京津冀协

增长11.25% 鞍钢出口实现“开门红”

开年以来,在钢材需求减弱、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严峻形势下,鞍钢国贸公司科学谋划、精准施策,首月钢铁产品出口实现“开门红”,鞍、本、攀三地钢铁产品出口装船量同比增长11.25%。 据介绍,鞍钢国贸公司突出鞍、本、攀三地特色优势,强化整合协同,保持钢铁产品出口良好态势。鞍本出口团队共同研究制定营销方案,克服一体化系统运行磨合期等不利因素,统一接单、统一配置资源,实现优

景德镇“吉祥鸟”2025第一飞 助力低空经济腾飞

新年伊始,“吉祥”腾飞。1月1日,在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通用机场,一架由中航工业研制生产的“吉祥鸟” AC311直升机带着空中警务巡逻的新使命腾空而起、扶摇直上,拉开了2025年国产民用直升机助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序章。此次飞行,不仅是2025年景德镇市低空经济的第一飞,更是江西省通航发展的第一飞以及中航工业民用直升机的第一飞。执行本次

逾400万!石煤机公司重奖科技功臣

2024年,石煤机公司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全年完成科技投入近八千万元,保持了高水平科技投研发入强度。技术研发团队坚持引领行业技术发展与紧密贴近市场需求相结合,全年完成新产品设计45项,样机试制38项,产品改进22项;获得专利授权和新申请专利共29项,一项发明专利入选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

石煤机公司专利项目入围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

“一种自驱动大坡度轨道运输机车”发明专利成功入围中国专利优秀奖获奖项目,为稳固石煤机高端辅运装备的行业领先地位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石煤机公司始终将知识产权保护置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秉持着严谨、专业的态度,不断完善知识产权

鞍山钢铁多家单位上榜第一批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备案名单

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辽宁省认定机构2024年认定报备的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备案公示名单,鞍钢股份、朝阳钢铁、电气公司、钢绳公司、化学科技等5家单位成功通过公示并取得证书。另外,莆田冷轧、耐火公司、冶金炉材、铸钢公司、自动化公司等5家单位获高新资质复审公示。这不仅标志着鞍山钢铁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也彰显了其在推动行业转型升

喜讯!石煤机公司签订6650万元钻机出口大单

中经联播讯(通讯员宋国平 刘 敏)近日,石煤机公司与乌兹别克斯坦地矿部门签订大批量拖车钻机出口合同,合同金额达6650万元。该出口订单的签订标志着公司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品牌认可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再次彰显了公司产品的优良品质和综合实力。本批拖车钻机将在乌兹别克斯坦政府主导的重大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乌兹别克斯坦持续加大铀矿等矿产资源开采力度。前期国内大型企业携带公司拖车钻机和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