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通讯员/王杨 靳红伟)低温钢是超低温高强韧不锈钢材料,可在4.2K温区(零下268.8摄氏度)下服役,应用于国家大型低温工程,如未来星际高速飞船薄壁金属贮箱、磁约束核聚变、氢能源等领域,属于国际前沿的特殊材料。
在高端与前沿材料领域的星辰大海中,诸多关键技术亟待探索与攻克,而这正是大型国有企业践行使命与担当的方向和任务。
河钢集团张宣科技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打造京津冀协同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示范为目标,深化与中科院等离子所对接交流,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成功攻克在极低温条件下高强度和高韧性无法兼顾的技术难题,研发出超低温高强韧不锈钢材料,至此,张宣科技高端材料应用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宽。
严控气体含量 提升材料关键指标
在技术创新中磨砺“金刚钻”,在材料研发中追求“专而精”,张宣科技不断破解低温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难题。依托与顶尖科研机构的链接,张宣科技加快技术攻关,打通“钢铁向材料、制造向服务”转变的全流程供应链。
2023年,该公司与中科院等离子所建立合作,开启了对该材料的研发攻关。该公司技术人员通过对低温钢材料深入研究,锁定氮元素含量的差别是影响低温环境应用的关键因素,在进行多次理论计算和试验后,确定了影响低温钢性能的氮元素控制上限。
同时,结合熔炼元素特性及真空感应炉熔炼环境下的铝脱氧、超低碳控制、合金化等工艺,该公司再次细致调整碳、氮、铬等近15种元素的控制范围,创新实施“氮气回填”技术,细化了氮、氧等关键元素的精准控制方案。
此外,该公司结合该材料对超低温条件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极高要求,实施电渣全流程辅助脱氧工艺,反复调整真空冶炼过程中各合金元素的加入量、加入顺序及加入时机,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稳定、先进适用的冶炼工艺技术,成功将氮含量的控制指标与协议要求实现精准一致。
“该材料屈服强度高于标准102兆帕,磷、硫等有害元素含量的控制能力达到行业先进水平,低温钢材料的高强度和高韧性攻关取得成效。”该公司科技研发相关负责人说。
挖掘装备潜能 稳定材料综合性能
近日,笔者走进张宣科技特种材料研发生产线,只见45MN快锻机的重锤高高抬起、重重下落,然而锻件的垂直形变量仅仅是5毫米。如果这几吨重的垂体处于自由落体状态,那么锻件也会产生较大形变,何况是肉眼都无法分辨的5毫米呢?或者是锻件的硬度达到超级级别?是如何精准控制实现这5毫米内的微调?
“这是在锻造低温钢材料,使材料受力均匀,稳定产品综合性能。”该产线作业长王建强向笔者介绍说,“目前,低温钢材料经微调氮元素的控制方法后,存在塑性变差、易开裂缺陷,需要平衡内部应力……”
该公司充分挖掘装备潜力,利用45MN快锻机装备可编程控制优势,全程序智能控制变形工艺全过程压下量、力度;同时合理调整油泵的启动数量,将单边压下量精准控制在5毫米以内。
“想象一下,十几米高的快锻机,5毫米对它来说,目测基本就是砧座刚接触到锻件,就抬起来了!”经王建强的详细介绍,笔者明白了其中的奥妙。
经过45MN快锻机重锤的多次锤击,该材料的锻压伸长率高于标准29%,易开裂缺陷得到成功解决;同时,该材料的低温综合性能也变得十分稳定。
装备潜能得到充分释放,产品性能愈发稳定。未来发展前景如何?是否可以复制推广?王建强表示,除了在低温钢领域的突破,他们还完成了绿色含钴高端模具钢、新型铁路轨道用材等10余种高端产品的开发生产。后续,张宣科技将持续锚定专、精、特、新目标,引领下游行业对低碳高端材料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