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辖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介于东经115°10′-116°34′,北纬37°03′-38°23′之间,东部与沧州市和山东省德州市毗邻,西部与石家庄市接壤,南部与邢台市相连,北部同保定市和沧州市交界,总面积8836平方千米。 [1-2] [73]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衡水市常住人口为4212933人。 [72] 衡水市地处河北冲积平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缓慢倾斜,海拔高度12米~30米。属大陆季风气候区,为温暖半干旱型,是京津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衡水属于环渤海经济圈和首都经济圈的“1+9+3”计划京南区,为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议成员市,被费孝通称为“黄金十字交叉处”。
衡水所辖冀州为九州之首。河北省称冀,也缘于此,涌现出了董仲舒、孔颖达、高适、孙犁等知名人物。截至2016年,衡水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6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33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55项,境内有衡水湖、武强年画博物馆、冀州城等旅游景点。
截至2020年末,衡水市辖2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8个县;实现生产总值1560.2亿元。2019年10月23日,被确定为“第三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历史沿革
地名来源
“衡水”一词始见于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文成帝南巡碑》,文成帝曾在信都(今冀州市)“衡水之滨”举行过规模盛大的“禊礼”。“衡水之滨”中的“衡水”,为当时穿越今冀州市境内的漳水后一段的别称,又名“横漳”或“衡漳”。
隋朝开皇十六年,由河北大使郎蔚之,分下博(包括桃园、北马庄等原桃县治所周围的土地和村庄)、信都和武邑三县地,新置衡水县,治所在今衡水市旧城村,县之名称,取“漳水横流”之意。因漳水从衡水县西南入境后,不是东流入海,而是折向北流,然后入海,古人亦把这一段漳河水称为“衡水”,此后,衡水县名称历代沿用。 [15]
建制沿革
衡水夏之时分属冀、兖二州。
商周时期,有饶、昌、武城、武罗等主要封邑方国。
春秋时期,多归晋国,战国时代为燕、赵之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属钜鹿郡。
汉代,属冀州刺史部,先后设有广川国、信都国和安平国,今辖县市区多为此时建置。
三国时,系魏国冀州域,冀州治自邺始移信都,境内分属安平、博陵、渤海三郡。
晋代,仍为冀州所辖。
隋时,南部属冀州,北部属公元596年所置深州。
唐代,属河北道。
宋初,冀州属河北东路,深州属河北西路。
元初,观州治所移至县城(今景县城),并于公元1265年复称景州。
明、清,先后为中书省、京师、直隶省所辖,境内仍由冀、深、景三州分领。
中华民国初期,各州皆改为县,直隶于省。至1914年,今辖区分属大名道、保定道、津海道管理。民国十七年(1928年),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同时废道,各县直接划归于省管辖。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今辖区分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边区之冀中区和晋冀鲁豫边区之冀南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5月,两边区合并改称华北行政区。8月1日,始设衡水专区,辖原冀南、冀中两区之部分县域,包括衡水、冀县、枣强、武邑、深县、武强、清河、恩县、夏津、武城、故城、景县、阜城等13县,属新建立的河北省。 [15]
1952年11月7日,衡水专区奉华北行政委员会之命撤销,其辖区之夏津、恩县、武城3县划归山东省,衡水、深县、武强、武邑、枣强、冀县6县划归石家庄专区,景县、故城、阜城3县划归沧县专区,清河县划归邢台专区。
1962年6月27日,国务院批准衡水专区复置,下辖衡水、冀县、枣强、武邑、深县、武强、饶阳、安平、故城、景县、阜城计11县。
1970年,衡水专区改称衡水地区。
1996年5月3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衡水地区,改设地级衡水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2年1月,衡水镇升为衡水市。
1993年9月,冀县改建为冀州市。
1994年7月,深县改建为深州市。
1996年5月3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衡水地区,改设地级衡水市,同时撤销原县级衡水市,改设桃城区。
2016年7月5日,衡水市召开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动员大会。根据国务院批复,撤销县级冀州市,设立衡水市冀州区。
区划详情
截至2016年,衡水市辖2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8个县。共设63个镇,49个乡,7个街道,下辖4994个村, 92个居委会。政府驻桃城区育才南大街369号。
位置境域
衡水市介于东经115°10′-116°34′,北纬37°03′-38°23′之间,东部与沧州市和山东省德州市毗邻,西部与石家庄市接壤,南部与邢台市相连,北部同保定市和沧州市交界。市政府所在地桃城区北距首都北京250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19公里。
地质
衡水市辖区内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第三系及古生界和元古界地层。
地势地貌
衡水市地处河北冲积平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缓慢倾斜,海拔高度12米~30米。地面坡降,滏阳河以东在1/8000~1/10000之间,以西为1/4000。境内河流较多,由于河流泛滥和改道,沉积物交错分布,形成许多缓岗、微斜平地和低洼地。缓岗为古河道遗留下来的自然堤,一般沿古河道呈带状分布,比附近地面相对高出1米-3.5米。饶阳、安平境内缓岗地貌十分普遍。微斜平地分布最广,是缓岗向洼地过渡的地貌单元。洼地分布也很多,仅万亩以上大型洼地就有46个,其中冀州市、桃城区界内的千顷洼为全市最大洼淀,总面积达75平方公里。
衡水市平原中地形变化较大,高差多为30厘米-50厘米,有的可达1米左右,构成明显的岗、坡、洼等不同地貌类型。缓岗为古河道遗留下来的自然堤,一般沿古河道呈带状分布,比附近地面相对高出1米-3.5米。
气候特点
衡水属大陆季风气候区,为温暖半干旱型。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冷暖干湿差异较大。夏季受太平洋副高边缘的偏南气流影响,潮温闷热,降水集中,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气候干冷,雨雪稀少,春季干旱少雨多风增温快,秋季多秋高气爽天气,有时有连阴雨天气发生。
衡水市年降水量为56.6亿立方米,平均降水量为642.1毫米,比多年平均降水量(522.5毫米)多119.6毫米。
河流水系
索泸河
流经衡水境内的较大河流有潴龙河、滹沱河、滏阳河、滏阳新河、滏东排河、索泸河-老盐河、清凉江、江江河、卫运河-南运河9条,分属海河水系的4个河系。其中潴龙河属大清河系,滹沱河、滏阳河、滏阳新河属子牙河系,滏东排河属南大排水河系,索泸河-老盐河、清凉江、江江河属南大排水河系,卫运河-南运河属漳卫南运河系。
土壤
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衡水市共有3个土纲,4个土类,7个亚类,26个土属,111个土种。面积最大为潮土土类。全市潮土亚类面积43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2%,广泛分布于各县市区,是农用土地主要土壤类型。其土层深厚,质地多变,但以轻壤土为主,部分为砂质和粘质。土壤矿质养分较为丰富,但有机质、速效氮、磷养份缺乏,易受旱、涝、盐碱化威胁,历年以种植业为主。脱潮土面积14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0.4%,广泛分布于古河道自然堤缓岗及高平地处。该土类地下水质好,无洪涝盐碱威胁,水利条件好的地段,多是粮、棉高产区。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2006年河北省土地调查统计年鉴,衡水市土地总面积为1325.7万亩。其中耕地856.3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4.6%,耕地中有旱地296.7万亩、水浇地550.3万亩、菜地9.3万亩,分别占耕地总面积34.7%、64.3%、1.0%;园地80.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7%;林地18.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1.8%;牧草地1.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0.1%;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81.3万亩,占13.7%;交通用地10.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0.8%;未利用土地47.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3.6%。 [10]
矿产资源
截至2006年,衡水市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有油气、地热、矿泉水和砖瓦用粘土资源等4个矿种。油气资源主要分布于深州市、饶阳县、武强县。11个县市区均有地热异常显示,地热资源已被开发利用的有桃城区、深州市;砖瓦用粘土资源全市广泛分布,并已大量开采。 [10]
油气
截至2006年,衡水市已查明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于深州市、饶阳县、武强县一带,有深南油田、深西油田、留楚油等。分布面积约91平方公里,查明的石油储量约3000多万吨,原油日产量约1500吨。油气藏类型属古潜山油气藏和第三系油气藏。1996年在饶阳县与深州市交界处探明溪村油区,储量约600万吨。 [10]
地热
衡水市平均地温梯度值3.16℃/100米,略高于大地梯度背景值(3℃/100米),垂向上可分为三个热储层。一是上第三系中低温热水。开采深度为300米~1200米,水温在23℃~50℃,矿化度较低,水量较大。二是下第三系高矿化热水。开采深度在1000米~1500米以上,水温可达50℃~80℃,矿化度较高,由于综合利用条件限制,暂不宜开发。三是古潜山基岩高温热水及凹陷区上第三系高温热水。基岩高温热水埋深在1500米~2500米以深,水温60℃以上,矿化度较低,水量较大,水头高。 [10]
水资源
衡水市用水总量为15.4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利用量为13.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89.0%;地表水利用量1.4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9.1%;外调水量0.3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9%。地下水利用量中,深层地下水开采量8.21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开采(包括微咸水)5.49亿立方米。 [10]
地表水
自产水量:衡水市平均径流深14.4毫米,自产径流量为12660.6万立方米,仅为多年平均径流深(19.1毫米)的75.4%。入出境水量:总入境水量13.7亿立方米,其中清凉江入境量最大为8.74亿立方米(主要为引黄济津输水),其次是卫运河,入境水量为4.35亿立方米。全市总出境水量为12.3亿立方米,其中清凉江出境量最大为7.25亿立方米,卫运河出境水量次之为4.31亿方米。全市各河流入出境水量差为1.39亿立方米,其中3517万立米入蓄衡水湖。 [10]
地下水资源
衡水市地下水资源量5.92亿立方米,加上2克/升-3克/升和3克/升-5克/升微咸水量,全市地下水总量为12.17亿立方米。 [10]
矿泉水
根据“衡水市京九沿线饮用天然矿泉水调查报告”,衡水市存在矿泉水远景区五处:分别分布于深州市及以西北区域,面积88.4平方公里;深州市榆科乡一带,面积27.6平方公里;衡水市区北部及以西北区域,面积214.2平方公里;枣强县城至北部邢村一带,面积90平方公里;枣强县大营镇以南,面积38.4平方公里。 [10]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20年末,衡水市常住人口为4212933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340773人相比,减少127840人,减少2.95%,年平均增长率为-0.30%。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306235人,占54.74%;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906698人,占45.26%。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831706人,乡村人口减少959546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20.77个百分点。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55.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0.1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7.3%,比上年末提高1.1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4.0万人,死亡人口7.0万人。 [70-71]
截至2020年末,衡水市共有家庭户1517106户,集体户47150户,家庭户人口为3829943人,集体户人口为38299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52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29人减少0.77人。 [70]
截至2020年末,衡水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817557人,占19.41%;15-59岁人口为2475722人,占58.76%;60岁及以上人口919654人,占21.8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669889人,占15.9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0.98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7.6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7.33个百分点。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衡水市常住人口为4212933人。
民族
衡水市是以汉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杂散居地区。到2008年末,共有37个少数民族成份,5711人。主要居住在桃城区、深州市、故城县、景县等地。其中,回族人口最多。
经济概况
2020年,衡水市生产总值实现1560.2亿元,比上年增长4.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5.1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89.6亿元,增长4.6%;第三产业增加值835.5亿元,增长3.7%。三次产业结构为15.1:31.4:53.5。三次产业贡献率分别为12.6%、38.1%和49.3%。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4%。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7.1%,衣着上涨0.6%,居住下降0.2%,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2%,交通和通信下降4.0%,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7%,医疗保障上涨3.8%,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3.9%。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价格上涨53.6%,鲜菜价格上涨6.7%。
2020年,衡水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5%。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3.8%。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3%,其中工业投资增长6.3%,工业技改投资增长5.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7%。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2%,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7.8%,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城乡建设项目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4.4%。其中亿元以上城乡建设项目完成投资增长11.0%。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2.3%。其中商品住宅投资增长1.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4.7%。
2020年,衡水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3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税收完成75.8亿元,下降5.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9.6亿元,增长7.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0.4亿元,增长6.2%;教育支出71.8亿元,增长4.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3.4亿元,增长10.7%;卫生健康支出45.5亿元,增长23.0%;农林水支出68.5亿元,增长18.2%。
2020年,衡水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27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23元,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00元,增长8.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20,比上年缩小0.07。
2020年,衡水市民营经济增加值1029.8亿元,比上年增长4.6%,总量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6.0%。
第一产业
深州蜜桃成熟
2020年,衡水市粮食播种面积1078.0万亩,比上年增长0.9%;亩产404.9公斤,增长1.6%;总产量436.5万吨,增长2.6%。其中,夏粮产量214.1万吨,增长2.0%;秋粮产量222.4万吨,增长3.2%。棉花播种面积59.7万亩,比上年下降12.1%;棉花产量4.2万吨,下降12.4%;亩产70.6公斤,下降0.4%。油料播种面积35.8万亩,与上年持平;油料产量9.4万吨,增长1.3%。蔬菜播种面积96.0万亩,比上年增长6.7%;蔬菜总产量284.3万吨,增长2.8%。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38.7万亩,占全部蔬菜播种面积比重达到40.3%;设施蔬菜产量106.1万吨,占全部蔬菜产量比重达37.3%。园林水果产量106.9万吨,比上年增长6.2%。猪牛羊禽肉总产量25.9万吨,比上年下降5.1%。其中,猪肉产量14.9万吨,下降8.1%;牛肉产量3.6万吨,下降5.5%;羊肉产量2.0万吨,增长4.4%;禽肉产量5.3万吨,增长1.2%。禽蛋产量24.8万吨,增长6.5%。生牛奶产量35.0万吨,增长31.2%。
第二产业
2020年,衡水市全部工业增加值400.1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4%,集体企业增长16.8%,股份制企业增长5.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5.7%。 分行业看,全市32个工业行业大类中17个行业大类增速超全市平均水平。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化工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3.0%、12.6%、8.4%、5.5%。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0.6%,拉动全市规上工业生产增速0.2个百分点;重工业增长6.1%,拉动全市规上工业生产增速4.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6.5亿元,比上年下降12.7%。
2020年,衡水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85家,签订合同额232.0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128.1亿元,增长22.2%。建筑业总产值完成134.0亿元,增长8.2%。 [71]
第三产业
2020年,衡水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35.4亿元,比上年下降1.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16.8亿元,下降1.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1.0亿元,下降13.0%;金融业增加值113.8亿元,增长5.6%;房地产业增加值147.3亿元,增长4.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24.8亿元,增长21.7%。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70.5亿元,比上年增长4.9%。
2020年,衡水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78.6亿元,比上年下降2.2%。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市场零售额425.8亿元,下降2.9%;乡村市场零售额152.8亿元,下降0.1%。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48.8亿元,下降7.3%;商品零售529.8亿元,下降1.7%。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31.8%,饮料类增长55.8%,烟酒类增长36.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0.4%,化妆品类增长11.6%,金银珠宝类增长3.4%,日用品类下降2.3%,书报杂志类增长11.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27.3%,中西药品类下降28.5%,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1.4%,家具类下降65.9%,通讯器材类增长19.0%,石油及制品类下降26.9%,汽车类增长2.4%。
2020年,衡水市进出口总值235.4亿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出口219.9亿元,增长5.4%;进口15.5亿元,下降38.4%。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83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完成27894万美元,增长5.8%。
2019年,衡水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290.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8%;实现旅游总收入197.1亿元,增长21.4%。接待国内游客2288.2万人次,实现收入196.7亿元,分别增长14.8%和21.5%;接待入境游客24883人次,创汇60.3万美元,分别增长10.1%和16.9%。
2020年,衡水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963.3亿元,比年初增加396.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080.7亿元,比年初增加394.3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23.6亿元,比年初增加204.2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量存贷比为58.63%。
2020年,衡水市邮政行业业务总量44.9亿元,比上年增长65.6%。邮政函件业务19.9万件,下降32.8%;包裹业务5.0万件,下降3.5%;报纸业务4094.3万份,下降23.2%。快递业务量1.9亿件,增长73.4%;快递业务收入16.9亿元,增长45.9%。
截止2020年末,衡水市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完成92.6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30.2亿元,增长2.3%;寿险原保险保费收入62.4亿元,增长2.6%。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25.7亿元,增长2.8%。其中,财产险赔付14.9亿元,增长2.1%;寿险赔付10.8亿元,增长0.7%。
社会
教育事业
衡水市是河北省的中等教育强市,境内的河北衡水中学是中国著名的超级中学、中国百强中学和河北省重点中学,在中国8个省有18所分校。
2019年,衡水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6所、普通中学180所、小学584所、幼儿园1059所、特教学校10所,分别拥有专任教师2741人、2.8万人、2.0万人、8021人和181人,在校学生分别达到3.4万人、37.0万人、36.6万人、13.2万人和761人。在各类教育机构中,民办教育机构数量达到677所,拥有教职工2.6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0万人,在校学生32.9万人。
科学技术
2019年,衡水组织开展重大、重点科技项目32项,其中省级项目32项。全年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210份,技术合同成交额4.6亿元。在国家科技成果登记系统登记成果54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励4项。
医疗卫生
截至2019年末,衡水医疗卫生机构6594个,其中医院152个,乡镇卫生院1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3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个。卫生技术人员26262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3380人,注册护士8584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1212张,其中医院16666张,乡镇卫生院3621张。
文化体育
截至2019年末,衡水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文化馆(群艺馆)12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4个。不可移动文物点1193处,世界文化遗产点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
2019年,衡水成功举办2019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衡水站),来自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33个省、市、自治区的百余名专业运动员以及群众运动员,共计1.8万人参加比赛。
社会保障
截至2019年末,衡水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7万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44.4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7.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99.4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39.0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26.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9.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42.7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农民工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
土地利用
2019年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好、闲置土地少且用地需求量较大,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给予奖励2000亩用地计划指标。
交通
综述
2019年,衡水公路货物运输量5650.4万吨,比上年增长0.2%,货物运输周转量270.9亿吨公里,增长1.0%;公路旅客运输量942.1万人,旅客运输周转量9.8亿人公里。年末机动车保有量93.2万辆,其中汽车83.8万辆,摩托车7.9万辆,挂车1.5万辆。
航空
2017年,衡水了启动衡水通用机场和冀州通用机场建设工程。
衡水故城军民合用机场座落于故城县北部,东距山东省德州市5公里,西距大营镇35公里。北距吴桥30公里,南距清河40公里。
铁路
衡水境内有:京九铁路、石德铁路、邯黄铁路(在建)、青太客运专线(太青高铁,在建)、京九高铁(十二五规划)、石衡沧津城际高铁(十二五规划)、衡濮汴周潢高铁(十三五规划)、朔黄铁路衡水支线等八条铁路或规划铁路交汇,使衡水成为贯通南北东西的铁路交通枢纽。境内衡水火车站被誉为“京南第一大站”。
公路
综述
截至2015年,衡水公路总里程达到12554.845公里。境内有高速公路5条,总里程282.417公里,分别为大广高速公路132.074(含大广高速衡水支线2.89公里)公里,石黄高速公路55.319公里,衡德高速公路49.09公里,衡德高速公路故城支线27.25公里,邢衡高速公路18.684公里。2条国道和12条省道,与境内的县乡公路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
地方文化
传统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16年,衡水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6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33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55项 [6] 。全市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万多项,其中民间文学类7000余项,传统音乐类1000余项,传统舞蹈100余项,传统戏剧类100余项,曲艺类100余项,杂技类30余项,传统美术类100多项,传统技艺类600余项,生产商贸习俗类50余项,民间信俗类10余项,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类10余项,传统医药类10余项。
衡水内画也称之为冀派内画。冀派内画的开山鼻祖为王习三,所使用的工具是金属杆钩小毛笔,颜料为中国画颜料和油画颜料以及丙烯颜料等。衡水内画在继承京派厚朴古雅的基础上,糅进鲁派细腻流畅的传统画法,又将国画皴、擦、染、点、勾、丝等技法引入内画,后又将油彩加入内画技法。衡水内画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联合国杰出手工勋章认证”。
武强年画
武强年画产生于宋末元初,明清两代最为鼎盛,形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木版年画产地之一。武强年画被称为“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为“东方圣经图解”。1993年,武强县被文化部命名为“木版年画艺术之乡”,2003年入选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首批十大试点,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木刻法帖
衡水市桃城区阎庄的木刻法帖起于明朝中期,鼎盛于清代乾隆年间。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名录191项,衡水市桃城区申报的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艺位列其中。
深州黑陶
深州古陶艺是流传于深州地方的古代陶器制作技艺,深州古陶艺的工艺流程,从采土、滤泥、拉坯、渗碳、雕刻到烧制,都是手工制作,所制黑陶“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一说声如罄)”。
武强梅花拳
武强梅花拳始于宋代元年,师承梅花拳祖师邱处机,1991年5月,武强县成立了梅花拳协会,西张庄等村也建起村梅花拳协会。
深州形意拳
深州形意拳主要流传于衡水深州市的王家井镇、深州镇、穆村乡和兵曹乡一带民间。清朝末年深州窦王庄村人李老能在所学山西祁县戴氏心意拳的基础上创造了形意拳,深州形意拳以三体势为基本桩步,以五行拳为基本训练,以十二形拳为应用。
打花膀
打花膀是衡水武强县一带的民间舞蹈。缘于农民夏秋在场院看场时拍打蚊子的动作和声响,是一种农民自娱自乐的原始文化形式。舞蹈演员全部为赤臂赤足穿短裤的男性,用拍、打、捻、揪、甩、卡等动作使身体各部位摩擦撞击,发出清脆的声响,四肢和躯体随节奏舞动,表演者还由内心发出“嗨----嗨----”的呐喊,其艺术风格欢快热烈。
名胜古迹
综述
截至2016年,衡水境内有国家级4A旅游景区1个,国家级3A旅游景区2个,国家级2A旅游景区11个。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