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齐齐哈尔3月1日电(记者魏伯勤 通讯员王克俭)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基层党支部就像一座座坚固的堡垒,而农村党支部书记,就是堡垒中最鲜艳的旗帜和最稳定的脊梁。在黑龙江省拜泉县长春镇裕民村就有这样一面旗帜,一个脊梁,村党支部书记杨伏杰。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冲锋在最前线,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2月27日,笔者在长春镇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裕民村,经过仔细巡查和登记后进入了村子唯一与外界的出入口,见到了正在给村口值守人员布置任务的杨伏杰。
今年44岁的杨伏杰,是一名退役军人,自2011年8月起担任裕民村党支部书记。任职期间他任劳任怨,工作一丝不苟,重言践诺,为村民们尽心尽力,他的努力也获得了村民们的大力支持,他本人获得了“五好支部书记”称号,裕民村党支部被评为“五星党支部”。春节期间,平时工作繁忙的他,本想好好陪伴家人,照顾好自家老人,但是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义无反顾地冲向了最前线。
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二,在接到镇里疫情防控紧急通知后,杨伏杰积极发挥“领头羊”作用,第一时间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研究贯彻落实意见,成立领导小组,划分责任,明确任务,村党支部将全村划分为2个片区、8个网格,建立村干部包片、村党员包户责任机制,抽调4名党员,成立了2个巡防小队,选出3名党员和1名入党积极分子,负责村口卡点值班值守,每班两人,做好出入车辆和人员的排查登记、劝导和劝返。由于春节前一直忙于扶贫工作,杨伏杰胃病、痔疮时常发作,但每天带病坚持工作在一线,带班守卡,巡视全村,他与村里党员干部们一起入户摸排村内返乡人员信息,做好登记、测量体温、劝导劝返、居家观察、安抚人员情绪。“你们不要担心,一定要相信党和政府,在家好好呆着,不信谣、不传谣,做好自我防护,有什么需要都可以跟我们说。”杨伏杰坚定地话语打消了乡亲们的恐慌,坚定了大家战胜疫情的信心。
“杨书记说的话,我信,我服!”谈到杨伏杰,六屯村民高云龙直竖大拇指。原来高云龙儿子计划正月初五结婚,家里啥都办置好了。初三的时候,杨伏杰在排查中得到了信息,直奔高云龙家,进行劝说教育,起初高云龙不太接受,对于村里人来说,儿女结婚是大事,但经过杨书记的劝导,“疫情如此严峻,性命攸关,没有比生命更大的事了”。使高云龙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所以推迟了婚期。在杨伏杰和支部一班人的工作下,全村百姓主动取消婚宴2户,大型生日和聚餐11户。
“疫情防控,宣传十分重要,我们要让全村的老百姓都知道疫情防控的重要性,普及疫情防控的知识。”疫情防控一开始,杨伏杰就号召村“两委”成员、在家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全力做好防疫知识宣传工作,以屯为单位,安排两个人一组,挨家挨户发放宣传单,宣传防疫知识,劝导村民不聚集、不串门、不溜达、勤洗手、戴口罩,保证宣传不落一户、不留死角。同时,充分利用村里大喇叭循环播放疫情防控知识,建立全村现住户微信防控群,随时发送防控信息。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的车改装成了防疫宣传车,在全村大街小巷播放防疫知识广播,进一步提高村民们的自我防护意识。
“杨书记隔三差五给我捎回正痛片、降压药,我给钱还不要,这样的书记上哪找去--”裕民村六屯贫困户许昌军逢人便说。由于疫情防控需要,百姓不能私自出门去购买生活用品,杨伏杰就自愿担任了村里的代购员,夜间卡点值班,天刚蒙蒙亮,他就出发到镇里超市,为老百姓采购生活必需物资,从大年初七开始,两天一趟从不间断。然后走村串户,排查摸底,宣传疫情预防知识,每天早上急急忙忙地出门,早饭根本顾不上吃,面包、饼干成为车上必备,中午晚上饿了就随时随地在车上吃一口。
今年73岁的张殿学是七屯的贫困户,患有高血压。疫情发生以来,张殿学的生活状况就时刻牵动着杨伏杰的心,他屡次前往张殿学家关心慰问,送米送菜,捎回脑心通、脉通等药品。“张大爷希望您能好好保重身体,生活上有啥困难都可以跟我说。”杨伏杰握住张大爷的手说。
“这一到正月,外边串门的、大街上溜达的,一个没看见,杨书记是天天来,送米送菜送药,家家都围在饭桌上吃饭呢,看他车还在街上跑呢,这大过年的,让人看着心疼啊”。村民李振林说。
舍得一身苦,换来百姓安。“作为村里的支部书记,作为一名党员,保证我们村里每个人的健康安全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杨伏杰坚定地说。
春耕在即,抗“疫”和备耕生产两不误。发展小园经济甜玉米140亩、特色种植黄瓜子300亩、葵花360亩,实现118户贫困户产业全覆盖,年底剩余6户贫困户全部脱贫,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杨伏杰在谋划着、行动着------相信裕民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杨伏杰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以担当作为给党旗增辉添彩,以带头奉献为群众作出表率,让党旗在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