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东临安徽阜阳市,西接河南漯河市、许昌市,南与驻马店市相连,北和开封市、商丘市接壤,1965年设立周口专区(后改为周口地区),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周口地区设立周口市。现辖扶沟县、西华县、商水县、太康县、鹿邑县(省直管县)、郸城县、沈丘县、项城市、川汇区、淮阳区等10个县市区,总面积11959平方公里,总人口1126万人。
周口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产品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大型商品粮、优质棉生产基地。常年粮食播种面积1650万亩左右,总产150亿斤左右,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100亿斤左右,年加工转化粮食100亿斤以上。粮食、棉花、油料常年产量分别占河南省的1/7、1/3和1/4,是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市有8个生猪调出大县、5个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肉产量、蔬菜产量均占全省1/10,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作出了积极贡献。
周口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市。全市农村劳动力600多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355万人,有各类职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167家,开设了服装、纺织、机械、电工、汽车维修等37个专业,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部分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具有一定的岗位技能,每年输出劳动力270万人次,实现劳务总收入300亿元左右,形成了海燕技工、项城防水、西华的哥、沈丘物流等一批国内知名的劳务品牌。周口高等教育学校达到5所,在校生61752人。10年来,全市为高校输送合格新生50多万人,其中592名优秀学生考入清华、北大。郸城一高已经成为享誉河南乃至全国的高中教育品牌。
周口是一个文化旅游资源大市。有着6400多年的灿烂文明史,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享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之誉。先贤圣哲、名人巨擘灿若群星。人祖伏羲在此定都,《道德经》作者老子,《千字文》作者周兴嗣,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东晋政治家、军事家谢安,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等均为周口人。周口是“中国三皇故都文化之乡”、“中国神话学研究基地”、全国唯一的市级“杂技之乡”、中国作家协会确定的文学创作基地。鹿邑老子故里、淮阳太昊陵是国家4A级景区,扶沟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周口关帝庙是国家3A级景区,淮阳龙湖是国家湿地公园,形成了以周口—淮阳—鹿邑“三点一线”为重点的旅游热线。
周口是一个工业快速发展的城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00多家。产业集聚区建成面积达到140.98km2,11个产业集聚区中有8个是二星级产业集聚区,共入驻企业1982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712家,形成了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区内有省级智能工厂5个,省级智能车间23个,省级绿色工厂2个,省级以上返乡创业园6个,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6个,省级以上双创示范基地4个,省级以上创业孵化示范基地3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高成长性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迅速,太康县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饲料加工厂项目成功入选2019年第一批河南省机器人“十百千”示范应用倍增工程示范项目,河南阿尔本制衣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河南省四通锅炉有限公司“互联网+远程服务中心”被认定为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和全省优秀智能化改造项目,鹿邑县产业集聚区入选省级智能园区培育名单,九翔无人机产业园等4家企业入选河南省制造业“双创”平台。
周口是一个具备独特交通优势的城市。全市公路四通八达,通车总里程达2.37万公里。境内有6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拥有高速公路里程接近500公里,形成了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高速公路网络,实现了所有县(市)20分钟上高速。漯阜铁路升级为国家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全面完成,客车直达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地。郑合高铁在我市境内全长135公里,共设扶沟南站、西华站、周口东站、淮阳站、沈丘北站5个车站。境内航道里程达234公里。荣获“全国公路枢纽城市”、“多式联运枢纽试点城市”、“河南航运桥头堡”、“豫货出海口”等多项荣誉称号。
周口是神圣的,是神奇的,更是令人神往的!周口是开放的,是开明的,更是投资创业的宝地!豫东平原魅力无限,人文周口精彩有约,这片厚重的豫东热土,真诚期待着您的到来!
历史概况
市内历史上多以淮阳为中心建制,1965年成立周口专员公署后,驻周口镇(今川汇区)。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淮阳,古为宛丘,太昊之墟,据传,神农所都之地。夏为豫州之域,殷为虞遂封地,厉(今鹿邑东)系活动中心。周武王封舜后妫满于陈,是周首封十大诸侯国之一。春秋仍为陈国。战国时期,公元前479年楚灭陈,以陈为县。前278年楚顷襄王徙都于此,为“郢陈”,称“西楚”。
秦统一全国后,置陈郡,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在陈定都,国号“张楚”。
西汉初为淮阳郡,高帝十一年(前196年)置淮阳国,属豫州刺史部。
三国魏置陈郡,属豫州。西晋初沿旧制,武帝合陈郡于梁国,惠帝复置陈郡仍属豫州。
南朝宋初属南豫州南梁郡,后置陈郡和南顿郡,均治项县(今沈丘槐店)。南齐仍置陈、南顿二郡,南顿郡移治南顿。北魏置陈郡、南顿郡和汝阳郡。武定元年(543年)侨置丹阳郡和秣陵县。丹阳郡属北扬州,州、郡均治项县(今沈丘槐店)。北齐百姓不附侯景改北扬州为信州,置陈郡属信州,州、郡均治项县(今淮阳县城),又置淮阳郡,治阳夏(今太康),淮阳郡、丹阳郡亦属信州。北周改信州为陈州。
隋初为淮阳郡,属豫州。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陈州和沈州,属豫州。大业八年(612年)复置淮阳郡,治宛丘,统宛丘、太康、扶乐、西华等10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陈州,武德四年(621年)置北陈州,治扶沟,复置沈州,统项城、颍东2县。五代仍。宋宣和元年(1119年)置淮宁府,统宛丘、西华、商水、南顿、项城5县,属京西北路。南宋置陈州,仍统5县,属南京路。元,属河南江北行省汴梁路。明万历十年(1582年),陈州、商水、项城、沈丘、西华、扶沟、太康6县1州属开封府,鹿邑县(包括今郸城县东北的一部分)属归德府。清初袭明制,雍正二年(1724年)升陈州为直隶州,仍统4县,属河南布政使司。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为陈州府,府治淮宁县(今淮阳),统淮宁、太康、扶沟、西华、商水、项城、沈丘7县,属河南布政使司。鹿邑属归德府,两府同属河南省监察区开归陈许郑道。1912年5月撤淮宁县。1913年3月1日,废陈州府,置淮阳县,原府辖县和鹿邑同属河南豫东道。11月,北平政府弃省设州,市内各县同属汴州(州治开封)。1914年5月23日改属河南开封道。
1932年8月,南京政府在省下设行政督察区,淮阳设为第三行政督察区,原8县属之。同年10月,第三行政督察区改为第七行政督察区,仍统8县,属河南省。1938年6月1日,日军侵占鹿邑县城,此后太康、淮阳、扶沟等县部分地区先后沦陷,成为日伪占领区。
抗日战争后期,中共党组织曾于1944年~1945年,在太康县边区先后建立庆华(太北开淮公路东)、芝圃(高贤、芝麻洼一带)、淮太西、扶太西4个边区县政权。边区县均为游击区,没有固定治所。1946年~1949年中共党组织先后在鹿邑县边区创建5个边区县。1946年于贾滩集建立商亳鹿柘前,县治枣集,隶属豫皖苏第三专署,1949年2月撤。1946年8月成立安平县,县治玄武集,隶属豫皖苏第二专署,1949年4月撤。1946年12月成立鹿亳太县,县治白马驿,1947年6月撤。1947年2月于郸城集建沈鹿淮县,是年11月撤。1947年5月建沈项临县,1948年底撤。
1949年设淮阳专区,辖淮阳、鹿邑、项城、沈丘、商水、西华、扶沟、太康8县和周口市(1948年1月置),1952年8月增置郸城县。1953年1月,淮阳专区撤销,西华、扶沟、商水(周口市改为县辖镇入商水)3县归许昌专区,余6县归商丘专区。1958年12月商丘专区撤销,东6县归开封专区。1961年12月商丘专区复设,东6县复归商丘专区。
1965年6月29日河南省人民委员会文件(〔65〕豫民字363号),析许昌、商丘两专区部分县设周口专区,辖淮阳、鹿邑、郸城、项城、沈丘、商水、西华、扶沟、太康9县和周口镇,共141个公社,3696个生产大队。1969年12月31日改为周口地区,归属、治所及统辖未变。1980年10月增辖黄泛区、五二两农场。1980年10月周口镇改为周口市。1983年体制改革,1984年公社全部改为乡(镇),全区辖9县1市182个乡镇(其中有镇11个)。至1990年,全区共有115个乡、67个镇、5个镇级办事处。
2000年6月8日,依国务院(国发〔2000〕61号)文件,撤销周口地区和县级周口市,设立地级周口市,原县级周口市改为川汇区。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周口水资源较为丰富,地下水质良好,地下六米就有水,一般的井都抽不干,水质能直接饮用。据1998年周口水文勘测局资料计算,水资源总量为29.81亿立方米,人均293.3立方米,亩均254.8立方米。地表水年均约44.88亿立方米。合理利用这些水资源,基本能够满足全市工、农业生产和人、畜生活用水,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水资源保证。
生物资源
周口有各种植物170余种,动物近80种。生物名贵品种有周口黄牛、槐山羊、淮阳驴、项城猪(灭绝)、鲈鱼、白龟;白花泡桐、高口樱桃、陈老将梨;黄花菜、逍遥大葱、房坟韭菜、芦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