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印象

商丘是最具文化底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商人商品商业商文化的发源地、商文明的诞生地,“天命玄鸟、 降而生商”,一城阅尽五千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中国重要古都城,被誉为 “中国古城池建城史天然博物馆" 。商丘素有 “中国火文化之乡”“汉兴之地”“两宋龙潜之地” 之称,是孔子的祖籍地,庄子的故里, 巾幅英雄花木兰的家乡。商丘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城市,是国家 “一带一路”“八纵八横”高铁网络节点城市,随着商合杭高铁的通车运营、京雄商高铁加快建设,商丘将成为拥有四座高铁站的河南省第二大高铁枢纽。商丘是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拥有国家级商丘保税物流中心和民权保税物流中心,三次产业结构为17.6:37 .9:44.5, 形成了食品加工、装备制造、 纺织服装制鞋3个千亿级和制冷、 五金工量具、超硬材料等1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历史沿革
商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为名都大邑,燧人氏、炎帝朱襄氏、颛顼、帝喾等三皇五帝以及夏朝、商朝、周朝宋国、汉晋梁国、宋朝、明清等均在此建都建城。中华始祖、三皇之首爆人氏在这里发明了钻木取火,开创了人类文明历史新纪元。帝颛顼曾建都于商丘。帝喾高辛氏封于高辛(今商丘高辛镇),为天下共主。帝喾子契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为商族人的始祖。约公元前16世纪,契的13世孙成汤,灭夏称商,初都南亳(今商丘南)。约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封殷商后裔微子启于商丘,称宋国。秦时,本地分属砀郡与陈郡。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改为梁国,属豫州。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将梁国改为梁郡。隋开皇初梁郡废,十六年(596年)置宋州。唐天宝元年(742年)置睢阳郡,属河南道。北宋初复置宋州,景德三年(1006年)升宋州为应天府。元为归德府属河南布政使司。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降府为州,属开封府。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升州为府。清沿明制,仍为归德府,属河南省。
民国2年(1913年)裁归德府。1948年11月解放后为豫皖苏第一行政区,1949年3月改为河南省商丘专区。1950年5月商丘县城关区改建为商丘市,原商丘市改为朱集市。1968年改为商丘地区。1997年6月撤地设市,即目前的商丘市。
历史人文

商丘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古往今来,时序更迭,勤劳勇敢的三商儿女书写着传奇和辉煌。纵观五千年文明史,在岁月长河中,“商”以其独特的魅力,树起了中华民族不可逾越的文化坐标。千百年来,三商大地涌现出众多历史名人,流传下来很多美丽动人的典故传说,无一不书写着商丘厚重的文化积淀。商丘的历史文化伴随着华夏历史文化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见证了华夏文明的灿烂与辉煌。
风景民俗
商丘之美,不仅美在其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绚烂,更美在其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中原大地最朴素、最厚重的文明印记。信步由缰地徜徉在这座古老与现代并存的城市中,有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雄伟壮观的古代建筑,色香俱佳的风味小吃,用你的眼睛、味蕾和触觉,去细细感知商丘沉淀了数千年的华美遗韵。
自然地理
商丘市位于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是河南省的东大门,下辖夏邑县、虞城县、柘城县、宁陵县、睢县、民权县6个县,梁园区、睢阳区2个区,永城市1个省直管县级市和1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总面积10704平方公里,2020年年末全市总人口1009万人,常住人口781.68万人。
商丘介于东经114°49'-116°39',北纬33°43'-34°52之间。东西横跨168公里,南北纵贯128公里,东望安徽淮北、江苏徐州,西接河南开封,南襟河南周口、安徽亳州,北临山东菏泽、济宁。商丘市辖区面积约占河南省总面积的6.4%,市域平原面积10623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99.24%;山丘面积81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0.76%。地貌按其成因和形态类型的特征,分为黄河冲积平原、淮河冲积平原、剥蚀残丘三大类型区,主要为黄河冲积平原区。
商丘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3℃,年平均相对湿度71%,年均降水量747mm,全年日照时数合计平均2142.697小时,无霜期约211天。
商丘属淮河流域,分属洪泽湖、涡河、南四湖三大水系。境内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骨干河流有涡河、惠济河、沱河、黄河故道、浍河、大沙河、王引河等。河流大多呈西北东南流向,大致平行相间分布,多属季节性雨源型,汛期遇大雨、暴雨,河水猛涨,洪峰显著,水位、流量变化很大。
资源能源
商丘地处豫东平原,土壤肥沃,资源丰富。
截至2020年,商丘市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17种,占全省已发现144种矿产的12%。商丘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年产量2800万吨,已进行过地质勘探工作的矿产地15处。境内新发现的通柘煤田,储量230亿吨,是河南省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煤田。
商丘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连续5年稳定在140亿斤以上,是全国20个粮食产量超百亿斤的地级市之一。2020年,粮食总产量达148.38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商丘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优质棉山羊、板山羊、瘦肉型猪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盛产小麦、玉米、棉花、油料、林果、蔬菜、畜产品,宁陵金顶谢花酥梨、虞城惠楼山药、柘城三樱椒等享誉全国。
商丘市多年平均天然水资源总量22.84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21.34万立方米,亩均水资源240立方米,人均水资源303.6立方米。
商丘是人力资源大市,常年在外务工人员约210万,全市6所高校和30所中职学校每年可培养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万多人。
区位交通
商丘地处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建设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国家“一带一路”“八纵八横”高铁网络节点城市,是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拥有国家级商丘保税物流中心和民权保税物流中心。京九与陇海铁路、310与105国道、连霍与济广高速在商丘交会,构成了黄金“十字架”交通网络。郑徐高铁、商合杭高铁已经开通,随着京雄商高铁、商丘机场、沱浍河航运加快建设,商丘将建成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于一体的综合性立体式交通网络,成为河南省第二大高铁枢纽。
品牌名片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文明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中国金融生态城市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
“宽带中国”示范城市
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