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中国

【城市百科】洛阳市-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001.jpg

洛阳市,简称“洛”,别称洛邑、洛京,河南省地级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58]  洛阳市总面积15230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2229平方千米,河南省西部,东西长约179千米,南北宽约168千米。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东邻郑州市,西接三门峡市,北跨黄河与焦作市接壤,南与平顶山市、南阳市相连 。

洛阳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洛阳市有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等五大都城遗址。截至2019年3月,洛阳市共有龙门石窟、汉函谷关、含嘉仓等3项6处世界文化遗产  ;2019年末,洛阳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82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30处。洛阳市有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等节日活动。洛阳市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园林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

2019年末,洛阳市总人口717.02万人,常住人口692.22万人,城镇常住人口409.10万人;截至2021年3月,洛阳市下辖7个县、7个区; [42]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12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4.1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2312.2亿元,增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2562.1亿元,增长2.3%。

3.jpg

洛阳,中国唯一的神都

尽管现在只是一座看似平平无奇的区域性城市,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古都。正如宋代司马光所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来到这样一座几经兴衰的千年古都,还有什么想不开、看不透、放不下的呢?

历史沿革

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两岸及伊、洛、瀍、涧等河流的台地上,分布着许多氏族部落,新中国成立后在洛阳一带发现的孙旗屯遗址、王湾遗址、矬李遗址等近200处聚落遗址,便是当时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

夏朝初年,禹划九州,河洛属古豫州地。洛阳是夏王朝立国和活动的中心地域,太康、仲康、帝桀皆以斟鄩为都。

前1600年,商朝建立。商汤建都西亳(二里头遗址东北约6千米)。

前1046年,西周代殷后,为控制东方地区,开始在洛阳营建国都。周公在洛水北岸修建了王城和成周城,史称成王“初迁宅于成周”、“定鼎于郏鄏”、“宅兹中国”,曾迁殷顽民于成周,并以成周八师监督之。当时洛阳称洛邑、新邑、大邑、成周、天室、中国等,亦称周南。

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

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秦在洛阳置三川郡,郡治成周城。

汉王元年(前206年),项羽封申阳为河南王,居洛阳。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建汉,初都洛阳,后迁长安,改三川郡为河南郡,治洛阳。辖洛阳、河南(汉置,治王城)、偃师、缑氏、平(偃师西北)、平阴(孟津东北)、新成(伊川西南)、榖成(新安东)及巩、荥阳、新郑、中牟、开封等22县。汉武帝置十三州部刺史,河南郡属司隶。西汉末年,王莽篡政,改洛阳为宜阳,设“新室东都”和“中市”。

汉光武建武元年(25年),刘秀定都洛阳,改洛阳为雒阳。

建武十五年(39年),更河南郡为河南尹。

汉永和五年(140年),河南尹“有户二十万八千四百八十六,有口一百零一万零八百二十七”。

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阳,变雒阳为洛阳,设司隶校尉部。

泰始元年(265年),西晋代魏,仍以洛阳为都。

太延二年(436年),北魏在洛阳置洛州。

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

隋开皇元年(581年),在洛阳置东京尚书省;次年,置河南道行台省;三年,废行台,以洛州刺史领总监;十四年,于金墉城别置总监。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迁都洛阳,在东周王城以东,汉魏故城以西18里处,新建洛阳城。同年,改洛州(东魏改司州置)为豫州,三年又改河南郡,十四年复置洛州,辖河南、洛阳、偃师、缑氏、阌乡、桃林、陕、熊耳、渑池、新安、巩、宜阳、寿安、陆浑、伊阙、兴泰、嵩阳、阳城等18县。

唐代,自高宗始仍以洛阳为都,称东都。

武德四年(621年),置洛州总管府,辖洛州、郑州、熊州、榖州、嵩州、管州、伊州、汝州、鲁州等九州,洛州辖洛阳、河南、偃师、缑氏、巩、阳城、嵩阳、陆浑、伊阙等9县。

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十道,洛阳属河南道。

显庆二年(657年),置东都。

开元元年(713年),改洛州为河南府。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于洛阳置都畿道。天宝年间,改东都为东京。洛州、河南府均治洛阳。

3.jpg

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始,改东都为神都,对都城进行扩建,修建了明堂、万国天枢等。

唐天祐四年(907年),后梁、后唐、后晋均曾都洛阳,后汉、后周以洛阳为陪都。

宋,以洛阳为西京,置河南府。

金代,定洛阳为中京,改河南府曰金昌府,并河南县入洛阳县。

自元代始,洛阳不复为京,降为河南府治。

明代,河南府辖洛阳、偃师、巩县、孟津、登封、新安、渑池、宜阳、永宁、嵩县等10县,是伊王和福王的封地。

清代,洛阳仍为河南府治。

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建立,废河南府,设河洛道,道尹公署驻洛阳,辖洛阳、偃师等19县。

民国九年(1920年),直系军阀吴佩孚盘踞洛阳,在洛阳设置了两湖巡阅使公署和陆军第三师司令部。

民国十二年(1923年),河南省长公署适于洛阳,洛阳成为河南省会。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政府定洛阳为行都,并一度适洛办公。“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47]  华北大部分地区沦陷,洛阳成为北方抗日前哨,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驻洛阳。

民国二十七年(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迁洛,洛阳第二次成为河南省会。

194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豫西抗日根据地。

1948年,洛阳解放,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析洛阳县城区为市,与洛阳县并置。次年12月,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称洛阳市人民政府。

1950年5月,成立了洛阳市郊区区公所,管辖塔湾、马坡、北窑、岳家村、西小屯、下池等6个乡和西工镇。

1951年11月,改4个区公所为4个区人民政府。

1954年,接管洛阳县第四区(谷水区)。

1954年,洛阳市升格为河南省直辖市,市政府机关驻地设在老城民主街。次年,洛阳县撤销,一部分并入洛阳市,其余部分划入偃师、孟津、宜阳等县。

1955年7月,成立涧西区。

1956年,相继建成洛阳市老城区、西工区和郊区。

1957年11月,瀍河回族区成立 。

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新成立吉利区。

1983年,新安、孟津、偃师改隶洛阳市。

1986年,洛阳地区撤销,洛宁、宜阳、嵩县、栾川、汝阳、伊川亦改属洛阳市。

1993年,偃师县改为偃师市。

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洛阳郊区更名为洛龙区。

2021年3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县级偃师市,设立洛阳市偃师区,以原偃师市的行政区域为偃师区的行政区域,偃师区人民政府驻槐新街道民主路27号;撤销孟津县、洛阳市吉利区,设立洛阳市孟津区,以原孟津县、吉利区的行政区域为孟津区的行政区域,孟津区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桂花大道328号。

4.jpg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3月,洛阳市下辖7个县、7个区,洛阳市人民政府驻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2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洛阳市总面积1.52万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2229平方千米,河南省西部,地处东经112°16'-112°37',北纬34°32'-34°45',东西长约179千米,南北宽约168千米。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东邻郑州市,西接三门峡市,北跨黄河与焦作市接壤,南与平顶山市、南阳市相连。

地形地貌

洛阳市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复杂,其中山区45.51%,丘陵40.73%,平原占13.8%,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多座山脉。

洛阳市位于豫西地区与东秦岭褶皱系,地势西高东低,有伏牛、外方、熊耳及崤山四大山脉。伏牛山自西南横贯南部,外方山为东南屏障,熊耳山自西南斜贯中部伸向东北,崤山位于西部。伏牛山海拔1500-2000米;外方山为伏牛山分支,海拔600-1000米;熊耳山海拔1500-2000米,为伊、洛河分水岭;崤山海拔1200-1800米,境内最高点为海拔2212.5米的伏牛山主峰老君山。

气候

洛阳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2-24.6℃,无霜期210天以上,年降水量528-800毫米,年日照为2200-2300小时,年均湿度60-70%。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满、雹、暴雨、干热风等。

2.jpg

水文

洛阳市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洛河、伊河、涧河、汝河等。黄河为北部界河,过境长97千米;洛河过境长200千米;伊河发源于栾川县南境伏牛山区,在偃师汇入洛河,过境长175.3千米。境内河流主要属黄河流域,发源于伏牛山的老灌河、白河属长江水系。

土壤

洛阳市土壤有2个大类、5个亚类。棕壤土分布于海拔800-1000米以上山地,以生长落叶林为主;褐土分布面积最大,各县均有;潮土分布于河滩地带。沙疆黑土在汝阳县东北、面积小;风沙士在黄河岸风口处,面积极少。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洛阳市大小河流中分别建有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不同类型的水库。洛阳市多年平均(1980年-1999年)水资源总量为28.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6.2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6.79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14.96亿立方米。洛阳市平均产水规模为18.53万立方米/平方千米,其中孟津县产水模数最小,只有10.61万立方米/平方千米,栾川县产水模数最大为26.07万立方米/方千米。

洛阳市保有林地437.38万亩,木本植物有85科252属831种,占河南省的69.3%。其中,国家、河南省保护植物64种,占河南省的70%。

洛阳的森林资源主要以化工原料植物、药用植物、油料植物、淀粉植物和野生果品植物为主,洛阳的古树名目繁多。据统计百年以上树龄的有49种,2000余株,其中古树群12处,2万多株散生近千株。

动物资源

洛阳市辖区地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分界线——伏牛山主脉。动物资源分布以分界线以北面积最大,鸟兽以狐、狼、豹、狸、獾、黄融、石鸡、环颈、雀形目、隼形目、鹗形目为优势种,其中鸟类主要集中在新安、孟津、吉利3个县(区)的黄河沿岸滩涂湿地。分界线以南鸟类资源多。金钱豹、梅花鹿、大灵猫、黑鹤、八哥、竹叶青蛇有少量分布,青羊、苏门羚、金雕、红腹锦鸡、大魄、狐、獾、貂、狸、豹猫、麝等经济鸟兽较分界线以北为多。洛阳市拥有野生陆脊椎动物365种(另9亚种),占全国野生陆脊椎动物的15.89%,占河南省的77.2%。其中,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12种,二级野生保护动物58种,占全国野生保护动物种数的78.65%;河南省重点野生保护动物30余种,占河南省重点野生保护动物的83.33%。

矿产资源

洛阳市地下资源储藏丰富,有煤、铁、铅、金、银、铝、钼、铜、钨、锌、锰、钻、镍、钾、铀、钛、家、石英石、石棉、石膏、石灰石、英石、水晶、蛭石、重晶石、方解石、金刚石、梅花玉、硫磺、磷矿、云母、耐火铅土、耐火材料石、大理石、浮石、铸石、青石、白云岩、花刚岩、钾长石等40余种。

5.jpg

经济

综述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12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4.1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2312.2亿元,增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2562.1亿元,增长2.3%。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66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6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0.8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67%。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0万人。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7%,涨幅比上年缩小0.1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3.3%,服务价格上涨1.5%,工业品价格与上年持平。

2019年,洛阳市地区生产总值5034.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5.1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330.6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2459.2亿元,增长7.3%。人均生产总值达72912元,增长7.0%。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河南省统计局对2018年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为4613.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3.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152.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217.7亿元;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4.9:46.3:48.8。

2019年,洛阳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01元,比上年增长8.9%;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419元,增长7.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630元,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576元,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73元,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889元,增长10.6%  。

第一产业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全市粮食种植面积745.7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351.7万亩,玉米种植面积278.1万亩。全年油料种植面积63.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01.0万亩,棉花种植面积3.8万亩。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粮食产量251.9万吨。其中,夏粮产量121.7万吨,秋粮产量130.2万吨;小麦产量121.7万吨,玉米产量98.8万吨。油料产量13.7万吨,增加0.4万吨,增长3.1%;蔬菜产量267.4万吨,下降1.8%;食用菌产量9.8万吨,增加0.3万吨,增长3.5%;水果产量111.5万吨,增加5.3万吨,增长5.0%;中药材产量8.6万吨,增加1.9万吨,增长28.0%。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猪牛羊禽肉产量17.6万吨,增长5.9%。牛奶产量16.3万吨,增长3.8%。年末生猪存栏119.7万头,增长10.7%;生猪出栏136.8万头,增长5.5%。年末牛存栏29.5万头,增长7.4%;牛出栏16.5万头,下降3.6%。年末家禽存栏2587.1万只,增长20.6%;家禽出栏2565.1万只,增长17.1%。全年水产品产量4.0万吨,下降7.5%。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92.0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23.8亿千瓦时,化肥施用量(折纯)22.8万吨。

第二产业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全市工业增加值1854.9亿元,比上年增长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48.4%;集体企业增长5.0%;股份制企业增长4.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2.9%。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9.1%,制造业增长3.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3%。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1%,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9.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23.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6%,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8.1%,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0.9%。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④下降1.7%,实现利润总额增长11.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47%。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建筑业增加值465.2亿元,比上年增长5.4%。建筑业总产值1220.9亿元,比上年增长8.7%。资质内建筑业企业669家,比上年增加108家。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比上年增长5.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2.0%,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8.1%。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9%,民间投资增长9.6%,工业投资下降3.4%。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房地产开发投资448.0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住宅投资353.7亿元,增长26.1%。商品房销售面积1034.6万平方米,增长10.7%;商品房销售额741.0亿元,增长22.7%。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2041个,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3.6%。格力电器(洛阳)中央空调智能制造基地竣工投产,银隆新能源客车、专用车批量生产。地铁1号线试运行,2号线一期单侧隧洞全线贯通,王城大道、瀍涧大道等全线贯通,翠云峰等30余座城市立交建成投用。

国内贸易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5.6亿元,比上年下降3.0%。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零售额1825.7亿元,下降3.0%;乡村零售额279.9亿元,下降3.2%。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311.6亿元,下降21.5%;商品零售1794.0亿元,增长1.1%。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792.1亿元,增长1.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13.5亿元,下降21.4%。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18.6%,饮料类增长20.4%,烟酒类增长10.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2.5%,化妆品类增长7.5%,日用品类增长18.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5.6%,中西药品类增长5.5%,通讯器材类增长13.6%,家具类增长16.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3%,汽车类增长2.2%,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8.4%,金银珠宝类下降20.8%。

对外经济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进出口总额193.1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出口总额172.4亿元,增长29.4%;进口总额20.6亿元,下降3.3%。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新批备案外商投资企业29家;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30.95亿美元,增长6.4%;引进省外境内资金866亿元,增长3.3%。

金融保险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447.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00.0亿元,增长4.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706.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47.7亿元,增长10.4%。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489.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36.6亿元,增长13.1%;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692.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56.6亿元,增长17.9%。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拥有银行、保险、证券、期货、融资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金融租赁和财务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227家。全年金融业增加值305.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6.0%。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共有上市企业13家,发行股票16支。“新三板”挂牌企业28家,中原股权交易中心(四板)挂牌企业397家。全年资本市场融资352.2亿元。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64.5亿元,其中财产险36.1亿元,人身险128.4亿元。全年赔付额44.7亿元。 [61]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据洛阳市发改部门统计,2019年末洛阳市共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4个,其中国家级14个;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95个,其中国家级9个。据科技部门统计,年末共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0个。据知识产权部门统计,全年共申请专利13624件,授权专利8760件。有效发明专利7322件,比上年增长5.95%。全年签订技术合同1629份,技术合同成交额48.3亿元 [6]  。

教育事业

据洛阳市教育部门统计,2019年洛阳市全市共有普通高校7所,招生4.39万人,在校生13.73万人,毕业生3.46万人。普通高中81所,招生4.90万人,在校生14.34万人,毕业生4.68万人。普通初中322所,招生9.72万人,在校生28.36万人,毕业生9.17万人。小学843所,招生10.77万人,在校生61.06万人。幼儿园在园儿童26.47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3.74万人,在校生9.60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482人,在校生1855人 。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全市全市共有普通高校7所,招生4.37万人,在校生13.98万人,毕业生3.66万人。普通高中81所,招生5.08万人,在校生14.93万人,毕业生4.60万人。普通初中323所,招生9.34万人,在校生28.42万人,毕业生9.09万人。小学764所,招生10.46万人,在校生61.89万人。幼儿园在园儿童27.25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6所,招生3.59万人,在校生9.78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225人,在校生1954人。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全市共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20个,其中国家级16个;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18个,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3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3个。全年共申请专利15825件,授权专利11161件。截至年底,有效发明专利8073件,比上年增长10.3%。全年签订技术合同1059份,技术合同成交额53.8亿元。

文化事业

据洛阳市文化、广电部门统计,2019年末洛阳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35个,文化馆17个,公共图书馆17个,博物馆7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省文物保护单位115处。全市共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个。年末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2台,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2台。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98.42%,电视人口覆盖率99.06%。市级电视台周播出时间504小时,市级广播电台日播出时间62小时 。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全市共有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15个,文化馆16个,公共图书馆17个,博物馆10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5处。全市共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个。年末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2台,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2台。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97.95%,电视人口覆盖率98.65%。市级电视台周播出时间394.44小时,市级广播电台日播出时间60.83小时。

医疗卫生

据洛阳市卫生部门统计,2019年末洛阳市共有卫生机构4570个,床位52979张;其中医院、卫生院311个,床位49741张。卫生防疫机构16个,妇幼卫生机构16个。卫生技术人员53589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20866人,注册护士24087人。卫生防疫机构人员998人,妇幼卫生机构人员2709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53个,床位9680张,卫生技术人员5880人 。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788个,床位55250张;其中医院、卫生院320个,床位51949张。卫生防疫机构16个,妇幼卫生机构16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8795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23034人,注册护士26447人。卫生防疫机构人员1153人,妇幼卫生机构人员3143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53个,床位10046张,卫生技术人员6571人。

社会保障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全市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96元,比上年增长3.7%;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016元,下降2.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87元,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353元,下降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02元,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110元,增长1.9%。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含离退休人员)149.7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30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92.46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含离退休人员)124.4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8.35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0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78.0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74.66万人。

体育事业

据洛阳市体育部门统计,2019年末洛阳市共有体育场地12789个,体育场地面积1389.2万平方米。全年新增二级运动员150人,二级裁判员688人,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730人。运动员在国内外各项体育比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牌939枚。其中,金牌322枚,银牌303枚,铜牌314枚  。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共有体育场地13424个,体育场地面积1526.9万平方米。全市共举办市以上运动会及各种体育比赛84场次,参加运动员3.62万人次。运动员在国内外各项体育比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牌355枚。其中,金牌118枚,银牌111枚,铜牌126枚。 

环境保护

据洛阳市环保部门统计,2019年洛阳市全年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8.98%,降幅大于全省水平4.85个百分点。据环保部门统计,年末全市环保系统人数1685人,环境监测人员450人,各级环境监测站10个;烟尘控制区16个,面积13878.7平方千米;环境噪声达标区11个,面积216平方千米。全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177天。年末共有自然保护区4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森林公园16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9个。森林覆盖率45.3% [6]  。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全市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29%,降幅大于全省水平6.76个百分点。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全市环保系统人数1175人,环境监测人员452人,各级环境监测站10个;烟尘控制区16个,面积13878.7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11个,面积216平方公里。全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44天。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共有自然保护区4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森林公园14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6个。森林覆盖率45.5%。

风景名胜

据洛阳据旅游部门统计,2019年洛阳市接待中国国内外游客1.4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7.3%;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50.1万人次,增长6.2%。旅游总收入1321.02亿元,增长15.0%;其中创汇收入4.48亿美元,增长3.7%。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82处,比上年末增加11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30处。年末共有星级酒店48家,国际国内旅行社98家 。

洛阳市旅游景点一览

人文景点

八关都邑、白居易故居、白马寺、白园、白云观、北齐平等寺造像碑、藏梅寺、二程墓、都城博物馆、杜甫墓、杜康仙庄、二里头遗址、范仲淹墓、风穴寺、福昌阁、高龙中岳庙、古墓博物馆、古唐寺、谷水、关林、观音寺、广化寺、汉魏故城、灵山寺、灵台遗址、民俗博物馆、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西晋辟雍碑、西沃石窟、西周铸铜作坊遗址、千唐志斋、山陕会馆、上清宫、升仙太子碑、石窟寺、王铎书法馆、吕祖庵、皇觉寺、玄奘故里、龙门石窟、龙马负图寺、王铎故居、西游宫、玄奘纪念馆、汉光武帝陵、八路军驻洛办事处、洛阳博物馆、恭陵、邙山陵墓群、偃师商城博物馆、香山寺、颜真卿墓

自然景点

白云山、中岳嵩山、抱犊寨、瀍河、花果山、鸡冠洞、涧河、金谷春晴、老君山、龙门山色、洛河、洛浦秋风、邙山、邙山晚眺、水泉石、平泉朝游、青要山窟、天津晓月、万安山、王城公园、伊河、伊阙山、周山、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黄河小浪底、孟津黄河湿地、耀店寨、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津黄河滩自然保护区、万山湖风景区、重渡沟自然风景区、鼎室山风景区、龙池曼国家自然保护区、养子沟风景区

洛阳八景

龙门山色、马寺钟声、金谷春晴、邙山晚眺、天津晓月、洛浦秋风、平泉朝游、铜驼暮雨

AAAAA级

龙门石窟、白云山、老君山、鸡冠洞、龙潭大峡谷

AAAA级

关林、白马寺、重渡沟、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栾川抱犊寨景区、养子沟、伏牛山滑雪场、天池山国家森林公园、木札岭原始生态旅游区、神灵寨国家森林公园、黄河小浪底风景区、中国国花园、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中国洛阳薰衣草庄园、汝阳恐龙谷漂流景区、汝阳西泰山风景区

 [图片来源: 洛阳市政府]


【责任编辑:李文文】

黑龙江依安县创新劳动监察机制 护薪维权成效显著

从“事后处置”转向“全程防控”。通过常态化巡查指导企业落实各项制度,定期为企业提供“合规体检”,推动工程建设领域新增欠薪线索同比减少20%,有效降低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发生数量,进一步保障了农民工合法权益

创新信用修复机制 黑龙江拜泉县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聚焦失信企业信用修复过程中的堵点、难点、痛点,创新推出涉企行政执法“三书同达”增值服务,探索“无感修复”,引导失信企业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恢复自身信用价值,为拜泉全县营商环境提质增效注入信用动力。创新推出涉企行政执法“三书同达”增值服务,构建企业合规经营“第一防线”。在全面落实“双书同达”基础上,拜泉县在齐齐哈尔全市率先推行涉企

普法进万家 青春筑法魂 | 醴陵市司法局开展“仲裁法三十周年”宣传活动

通过广场普法、模拟庭审等多元形式,推动仲裁法律知识深入基层,助力法治醴陵建设。仲裁作为与诉讼并行的纠纷解决机制,凭借高效便捷、自愿公正、一裁终局等优势,已成为优化营商环境、化解民商事矛盾的重要法治保障。此次系列活动以“贴近群众、聚焦青年”为切入点,既夯实基层

厦门海渔执法支队“请进来走出去” 筑牢海洋渔业信用基石

深入普及信用知识,提升涉海涉渔从业者信用意识,营造“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行业氛围,在第18个“信用记录关爱日”到来之际,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以下简称支队)紧紧围绕“守护信用 共赢未来”主题,创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模式,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信用宣传教育活动,为构建和谐、规范、可持续发展的海洋渔业信用体系注入新动能。“请进来”:集

厦门海洋渔业执法数智化升级:闽执法平台应用显成效 便民利企服务再提升

“现在手机上扫码就可以缴纳罚款,还可以签收法律文书,确实方便了很多。”在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以下简称“支队”)的执法人员为当事人介绍法律文书电子送达和线上缴款功能后,翔安渔民积极点赞,而这样的新体验得益于福建省一体化大融合行政执法平台(以下简称“闽执法”)的推广和应用。支队严格贯彻上级部署,大力推进“闽执法”平台的推广和应用,全面实现执法办案、

辽宁高院与武汉大学共育涉外审判高阶人才

4月28日,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与武汉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签署“涉外审判高阶人才协同培养”协议,标志着辽宁法院涉外审判队伍建设迈上院校协同、精准育才的新台阶。 培养面向全体辽宁法院涉外审判业务干警,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着力锻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涉外审判人才队伍。“走出去”是指辽宁高院从2025年起,每

河北省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 3·15“百姓点检日”活动在石家庄召开

2025年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为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饮食权益,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石家庄市各区、县市场监管部门以“守安全、稳信心、促消费”为主题,先后组织开展了“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3·15“百姓点检日”线下活动。3月15日上午,由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石家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桥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承办的河北省3·15“百姓点检日”活动在石

激发活力倡导诚信 黑龙江拜泉县开展“3·15”诚信进大厅活动

精心组织并开展“诚信进大厅”宣传活动,全方位、多角度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活动中,拜泉县营商局充分发挥政务服务大厅人流量大、覆盖面广的传播优势,利用大厅电子显示屏,不间断滚动播放“3·15”诚信宣传图片,向来往群众直观传递诚信的价值

如何防网购陷阱?中消协:“三不原则”

虚假促销、假冒伪劣、新型诈骗成投诉热点,消费者权益保护再升级。随着“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临近,网络购物中的消费陷阱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焦点。中国消费者协会3月4日发布最新消费提示,针对虚假促销、假冒伪劣、电信诈骗等新型消费风险,提出“三个不”核心原则——不轻信夸大宣传、不点击不明链接、不脱离平台交易,呼吁消费者强化风险防范意识,科学理性

和而不同,携手共赴新征程 - 亚太交流与合作基金会主席肖武男新年致辞

祥龙辞岁去,金蛇迎春来。展望未来,我们深知蛇年赋予我们的独特机遇——改变。这不仅是生活轨迹的转变,更是心灵深处的成长与升华。我们重新审视世界,在探索中拓展认知边界,让我们更加坚毅而智慧。身处变革的日新月异,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局势下,我们既要牢牢把握住人生的光明和方向,又要守住内心那一份平静与坦然。同时,也不忘从生活的点滴微光中,去发现世界的本质和相互的关联。无论是下厨做饭、来接纳万物的本

厦门强化产地水产品执法监管 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餐桌安全”

春节临近,厦门市水产品消费进入高峰期。为加强节日期间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力保障2025年春节期间人民群众“餐桌安全”,厦门市海洋发展局高度重视,全面部署,直属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简称支队)通过加强执法检查、严格监督抽检、积极普法宣传等措施,近期出动执法人员18人次,开展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和宣传5次,检查养殖场(育苗)场15家次,分发宣传材料3

厦门市海洋局加强节前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确保市民“菜篮子”安全

春节将至,餐桌安全成为市民关心的热点。1月22日晚,一场针对节前水产品质量的安全检查行动在高崎夏商水产品批发市场拉开帷幕。在行动开始前,在渔港综合管理楼二楼会议室,相关部门对本次行动的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随后,检查执法行动正式在海鲜批发市场展开。本次行动由厦门市海洋发展局联合厦门市闽台渔港发展保障中心、神山社区、湖里派出所、湖里交警以及夏商水产等单位共同开展。行动中,检

漳浦县司法局助力“三下乡”活动 普法服务暖民心

漳浦县司法局作为联办单位之一,为此次活动捐赠了20000元资金,同时,漳浦县司法局还精心组织“蒲公英”普法志愿者组成“三下乡”活动服务队伍,积极参与集中服务示范活动。启动仪式开始前,漳浦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戴文利,副县长王永盛一行亲临法律宣传台和法律

一起益企 智赋万企 | 永州市200多家中小微企业共倡合规经营

活动发起单位永州启明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向峰表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中小微企业要想稳健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合规经营,确保企业行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以此为基础构建企业美好明天。多位业内专家和成功企业家就中小微企业在经营

绥芬河:主动作为 聚力攻坚 全国城市信用排名创新高

在全国383个县级市中绥芬河市综合信用指数88.70,排名26位,位于东北地区第7名,全省第4名,牡丹江市第1名。在全国GDP规模100亿元以下城市矩阵中位列第一,创造绥芬河市历史最好成绩。地处我国东北边境口岸的绥芬河市,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围绕信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