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Zhengzhou),简称“郑”,古称商都,是河南省省会、特大城市 、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 ,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截至2021年,全市辖6区5市1县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东新区、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7567平方公里 [37]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郑州市常住人口为12600574人,城镇人口987.9万人,城镇化率78.4% 。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12003亿元 。
郑州地处中国华中地区、黄河下游、中原腹地、河南中部偏北 ,位于黄河中下游和伏牛山脉东北翼向黄淮平原过渡的交接地带,西部高,东部低,中部高,东北低或东南低;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

郑州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城市 ,拥有亚洲作业量最大的货车编组站 。郑州航空港区是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国首家期货交易所 。郑州是联勤保障部队郑州联勤保障中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驻地,也是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组成部分 2017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重点支持的六个大遗址片区之一 、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 。郑州历史上曾五次为都 ,拥有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80项 。
历史沿革
5000年前,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并建都在郑州这片土地上。
上古时代,郑州属九州中的豫州之域。
夏朝早期,帝舜封禹建都于阳城(今登封王城岗遗址)建立夏朝,为夏伯。后夏朝迁都于阳翟(今许昌禹州)。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将天子之位禅让给禹。十七年以后,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丧结束,禹避居于阳城,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传说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王。在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王位,国号“夏”。
3600年前,中国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在此建都,为开国之都——亳都,今中心城区仍保留着7千米长的商代城墙遗址。仲丁二弟外壬仍建都于此。仲丁三弟河亶甲自嚣(今郑州商城)迁都于相(今安阳)。
西周灭殷后,周武王将其弟叔鲜封于管(今郑州市管城区)建立管国,当时周朝在郑州地区的封国,除管国外,还有郐国、东虢国、祭国、密国等。西周灭亡后,平王东迁洛阳,是为东周。但此时周天子己名存实亡,代之是诸侯兴起、互相争霸兼并的局面,而新郑则在“‘乱世”之际,作为一个重要都邑而兴起,并开始成为郑州地区的政治中心。春秋初年,郑国向东迁都于新郑(今郑韩故城遗址),国势强盛,在各诸侯国中地位显赫。韩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韩国灭郑国,将国都自阳翟迁至新郑(今郑韩故城遗址)。直到公元前230年秦国灭韩国,新郑作为郑、韩国都长达500多年。
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秦军攻入韩国,三川郡郡治洛阳,不久迁至荥阳,郑州市区所在的管邑隶属于荥阳下辖的京县。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又置颍川郡,郡下置新郑、苑陵(今新郑市东北),阳城(今登封市告城镇)等10县。
汉王二年(公元前205年),刘邦进占洛阳后,改三川郡为河南郡,于郡内新置密、成皋(今荥阳市汜水镇)、故市(今郑州市区北15千米)、中牟等县,并将新郑、苑陵二县划入河南郡。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到嵩山封禅,划地置崇高县,不久,又置纶氏县(今登封市颖阳镇),皆属颍川郡。东汉改河南郡为河南尹,将崇高县并入阳城县。今郑州市区所在的管邑隶属于汉高祖所封闫泽赤为侯国的故市县,至汉武帝刘彻元鼎五年(前112年),故市侯国被废,管邑划归中牟县。东汉以后,“管邑”之名逐渐为“管城”所代,依属中牟县。
魏晋南北朝时期,郑州地区战乱不断,郑州地区的行政建置变化较大,加之魏晋后改郡县二级制为州、郡、县三级制,使这一时期的建置变化更为复杂。前220年,魏将辖区分为13州,州辖郡,郡辖县。郑州地区所在的河南郡隶属于司州。西晋灭亡后,羯人石勒尽陷司、兖、豫三州之地,占据中原。之后200多年间,政权更迭频繁,战乱持续不靳。郑州地区先后为赵、冉魏、前燕、前秦、后秦、北魏、东魏、北齐、北周辖地,地当要冲的荥阳城遭严重破坏,日趋凋蔽。北魏统一北方后,置北豫州,州治武牢(今荥阳市汜水镇),并于公元493年将蒙旧县城(今惠济区古荥镇)迁至大索城(今荥阳市老城)。时北豫州下辖荥阳郡、河南郡、阳城郡等郡。东魏天平元年(534年),在北豫州下置广武、荥阳、成皋三郡,三郡共辖荥阳、成皋、京等11县。北周灭北齐后,将北豫州改为荥州,州治成皋。这一时期,管城(今郑州市管城区)一直隶属于中牟县。
杨坚于公元581年建立隋朝,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开皇三年(583年),实行州、县二级制,并将荥州改名为郑州,郑州作为州一级行政区名称,开始用指于今郑州地区(公元549年,东魏孝静帝将颖州改名郑州,谓最早的郑州),但州治在颍阴县(今许昌市魏都区);开皇十六年(596年),隋改郑州为管州,州治自成皋移至管城,管城也于是年从中牟分出单独为县。因此开皇十六年(596年)可作为以管城为郑州地区政治中心时期的开始。隋大业二年(606年),管州复称郑州。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进兵据武牢,平王世充,将郑州一分为二,属都畿道,将密县、荥阳等5县划归郑州,州治武牢。贞观元年(627年),又废管州及须水县,属县复入郑州。贞观七年(633年)“自武牢移郑州理所于管城”,此后一直到明初,郑州治所均设于管城县。
五代时期,郑州辖管城、新郑、荥阳等7县,后梁时将阳武划归开封府,后晋时将中牟划归开封府。管城作为郑州地区的政治中心,至唐代开元年(713-741年)以后,达到了经济鼎盛时期。
北宋时期,郑州属京畿路。皇祐五年(1038年)京畿路所辖的曹州、陈州、许州、郑州、滑州被定为辅郡。熙宁五年(1072年),宋朝废郑州建制,“以管城、新郑隶开封府,省荥阳、荥泽县为镇入管城”。元丰八年(1085年)又复置郑州,下辖管城、新郑、荥阳、荥泽、原武5县。崇宁四年(1105年),改开封府为京畿路,并于京畿四面置四辅郡,郑州为西辅,此后,郑州作为宋代四辅郡之一,处于重要的地位,“西辅”也一度成为郑州的别称。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金国占据中原,郑州所辖的新郑县被划入钧州,孟州汜水县划入郑州,郑州隶属南京路。
元初将新郑县划归郑州,郑州属汴梁路。至元二年(1265年),新郑、密县改属钧州,荥泽、原武划归开封府。郑州仅领管城、荥阳、汜水、河阴4县。
明朝,对全国地方建置进行改革,实行行省、府(直隶州)、县三级制,管城县裁入郑州。时郑州虽仍领有荥阳、荥泽、河阴、汜水四县,但却是作为属州(县级)。同中牟、新郑、密县同隶属于开封府。
清承明制实行行省、府(直隶州)、县三制,郑州在清代曾两次升为直隶州。第一次是在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直隶州,直接隶属于河南省,雍正十二年(1734年)仍隶于开封府。第二次是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升为直隶州,直到1913年改州为县。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后,河南省行政区划分为4道、9府、1直隶厅、5直隶州、5散州和106县。郑州直隶州归属于开归陈许道。
民国二年(1913年)2月,全国统一将府及直隶厅、直隶州、散厅、散州治所皆改为县,郑州直隶州改称郑县,改开归陈许道为豫东道。民国三年(1914年)6月,豫东道改称开封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4月,郑县辟为商埠。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在全国废除道一级行政建制,实行省县两级制,郑县直属河南省管辖。民国十七年(1928年)3月18日,河南省国民政府析郑县城区置郑州市。民国二十年(1931年)1月13日撤销郑州市,仍为郑县。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8月开始,国民党南京政府陆续在各省分区设置了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代表省政府监督所辖各县、市。河南省划为11个行政督察区。第一行政督察区管辖郑县、中牟、密县、新郑、广武、荥阳、开封等13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郑县。民国三十年(1941年)底,全省改划为13个行政督察区,第一行政督察区的通许县划归第十二区,其余不变。1944年4月日军占领郑州。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9月,河南全省改划为12个行政督察区,第一行政督察区管辖范围不变,但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由郑县移至新郑县。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4月,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重又迁回郑县。
1948年10月,中原野战军解放郑州后,在郑县城区设立郑州市,直属河南省领导。1953年2月,郑县撤消,其辖区划归郑州市及新郑、中牟2县。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政府由开封迁往郑州,郑州市从此成为河南省省会。
1990年10月12日,郑州商品交易所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为中国第一家期货交易所。
2013年3月8日,中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航空港区获国务院批复成立。
2016年3月30日,国务院批复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6年9月13日,经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全国五个联勤保障中心之一在郑州设立 。
2016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正式批复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2017年1月2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复函》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郑州要发挥郑州大都市区及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引领作用,增强国际物流通道功能、增强航空枢纽作用、提升全国铁路枢纽功能,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国际化现代都市。
2017年4月1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 。
2018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以郑州为中心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 。
2020年7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郑州等5个城市作为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城市,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 ,12月,被列入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
2020年11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批复同意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通过验收并纳入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序列管理,“国家超算郑州中心”正式成为全国第7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 。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末,郑州市辖6区5市1县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东新区、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19年,郑州市市域城市建成区面积合计为1181.51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651.35平方公里(含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
2021年10月,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同意郑州市部分行政区划变更。同意登封市撤销卢店镇设立卢店街道,实行城市管理体制,卢店街道管辖范围为原卢店镇行政区域,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原卢店镇政府驻地。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郑州市位于中国华北平原南部、黄河下游,居河南省中部偏北,东接开封,西依洛阳,北临黄河与新乡、焦作相望,南部与许昌接壤,西南与平顶山接壤,全市东西长135-143千米,南北宽70-78千米,版图总面积7446平方千米,介于东经112°42′-114°14′,北纬34°16′-34°58′之间。
地形地貌
郑州市位于秦岭东段余脉、中国第二级地貌台阶与第三级地貌台阶的交接过渡地带。总的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呈阶梯状下降,由西部、西南部构造侵蚀中低山,逐渐下降过渡为构造剥蚀丘陵、黄土丘陵、倾斜(岗)平原和冲积平原,形成较为完整的地貌序列。其中,西部、西南部中低山分别由嵩山、箕山组成,二者呈东西向近于平行地展布在西部中间地带和西南部边缘。
嵩山地形标高一般500-1200米,相对高差30-600米,形成登封、新密与巩义、荥阳的自然分界,其最高峰玉寨山海拔1512.4米。箕山地形标高一般500-800米,相对高差200-400米,构成郑州市西南部边界;构造剥蚀丘陵位于中低山前部,地形标高200-500米,相对高差100-200米。受地层岩性影响,一般灰岩及砂岩分布区常形成园山秃岭式的正地形,而页岩、泥岩分布区多形成相对低洼的负地形;黄土丘陵位于区内西北部、中北部地区,地形标高200-300米,相对高差30-150米,地面沟壑纵横,地形支离破碎;倾斜(岗)平原位于丘陵前面,近南北条带状展布在中部地区。地形标高100-150米,自西向东,纵向上从丘前到下游呈倾斜状,坡度一般3-10度,自南向北,横向上呈岗状相间的波状起伏形态;冲积平原广泛分布于东部地区,系黄河冲积形成,地势平坦,地面标高80-100米,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气候
郑州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气团交替频繁,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冬季漫长而干冷,雨雪稀少;春季干燥少雨多春旱,冷暖多变大风多;夏季比较炎热,降水高度集中;秋季气候凉爽,时间短促。
全年平均气温15.6℃;8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5.9℃;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2.15℃。全年平均降雨量542.15毫米,无霜期209天。全年日照时间约1869.7小时。
水文
郑州市境内有大小河流124条,流域面积较大的河流有29条,分属于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郑州市境内的伊洛河、汜水河和枯河是黄河的支流。伊洛河由洛河和伊河交汇后形成,总长447千米。汜水河分为两支,东支发源于新密市尖山乡田种湾村五指岭北坡,西支发源于新密市尖山乡巩密关村以北五指岭东牛旦山,汜水河上游东支建有仙鹤湖水库,西支建有峡峪水库。
枯河古称“旃然河”。金水河为西南至东北流向,金水经郭家嘴水库和帝湖水库(原金海水库)进入郑州市区。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郑州市多年平均降水量42.6亿立方米,地表水水资源量4.9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9.53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量为3.24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11.24亿立方米,产水模数为15.1万立方米/平方千米,人均水资源量179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256立方米。属严重缺水地区。
植物资源
郑州市在植物区系划分上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型,植物资源以嵩山植物和黄河湿地植物为典型。郑州市共有树种78科、250多属、400多种,常见的植物有毛白杨、大官杨、旱杨、臭椿、泡桐、侧柏、荆条、益母草、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银杏、野大豆、野莲等3科,另有多种河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这些物种集中分布在郑州市山区和黄河湿地。
动物资源
郑州市境内发现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9种,分别是白鹳、黑鹳、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白头鹤、丹顶鹤、白鹤、大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7种,如大鲵、虎纹蛙、白琵鹭、水獭、大天鹅、小天鹅、鸳鸯、莺、苍鹰、雀鹰、松雀鹰等等。省级重点保护动物有19种,如青蛙、苍鹭、草鹭、大白鹭、鸿雁、灰雁、红脚隼、夜鹰等等。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共计206种(不含昆虫纲),其中兽纲23种、鸟纲169种、两栖纲6种、爬行纲8种。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郑州地区沿黄区域、山区、平原。
矿产资源
郑州是全国自然资源储量丰富的城市。已探明的矿藏有煤、铝矾土、耐火粘土、油石等36种,其中,煤炭保有储量63.6亿吨,铝土矿保有储量2亿吨,耐火粘土矿、水泥用灰岩等为优势矿产,天然油石矿质优良,是全国最大的油石基地之一。 [43] [49]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郑州市常住人口为12600574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8626505人相比,增加3974069人,增长46.07%,年平均增长率为3.86% [269]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879029人,占78.40%;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721545人,占21.6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市城镇人口增加了4401534人,乡村人口减少了428049人,城镇人口比重增加14.91个百分点 [269] 。
全市共有家庭户3636411户,集体户497157户。家庭户人口为10237153人,集体户人口为2363421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2人 [3] [50-51] 。
郑州市除汉族外,另有回族、满族、蒙古族、壮族、土家族等47个少数民族。
经济
综述
2020年,郑州市完成生产总值1200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第一产业增加值156.9亿元,增长0.9%;第二产业增加值4759.5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7086.6亿元,增长1.7%。三次产业结构1.3:39.7:59.0 。
全市郑州市地方财政总收入1948.8亿元;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9.2亿元,增长3.0%;其中,税收收入870.1亿元;市本级收入248.4亿元,增长9.7%。在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个人所得税36.8亿元,增长2.3%;企业所得税141.2亿元;增值税301.6亿元;契税125.3亿元,增长19.2%;房产税29.6亿元 [267] 。
全年郑州市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21.3亿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59.0亿元;城乡社区支出474.2亿元;教育经费支出240.6亿元;卫生健康支出124.9亿元;科学技术支出69.1亿元,增长9.0%;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41.6亿元;公共安全支出77.6亿元;农林水支出80.9亿元 。
全年郑州市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3%。食品烟酒价格上涨7.3%;其中,畜肉价格上涨36.3%,蛋类下跌14.4%,鲜菜上涨4.6%。居住价格下跌1.0% 。
全年郑州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7万人,增长1.9%;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万人,下降11.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93%。
全年郑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61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87元,增长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83元,增长5.3%;人均消费性支出17518元,增长3.9%。
全年郑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上年增长3.6%。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5.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0.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0.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6%。全年固定资产施工项目2776个,计划总投资14510亿元,比上年增长4.4%;新开工项目1457个,计划总投资3180.2亿元,增长74.7% 。
第一产业
2020年,全年郑州市粮食总产量146.4万吨,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8.8千公顷;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40.5千公顷;秋粮播种面积148.4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56.8千公顷,增长2.7%;油料种植面积32.3千公顷,增长4.0%;棉花种植面积0.7千公顷 。
第二产业
2020年,全年郑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1%;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2.5%;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5.7%;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5.2%;其他类型增加值增长27.7%。
郑州市轻工业增加值增长8.9%;重工业增加值增长3.9%。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6.3% [3] 。移动通信手持机(手机)13548.9万台;汽车46.3万辆,新能源汽车3.86万辆,铝材543.9万吨,钢材168.8万吨,速冻食品129.1万吨,耐火材料制品445.8万吨 。
全年郑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3.2%;利税总额增长1.8%;利润总额增长5.1%;产销率达到99.7%。 全市建筑业总产值4953.9亿元,比上年增长4.7%;完成增加值1627.7亿元,增长1.6%。建筑施工企业施工房屋面积34413.7万平方米,增长7.5%;竣工房屋面积5801.0万平方米,增长1.3%。
第三产业
截至2020年底,郑州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是“中国最具活力中央商务区”之一 。郑州市境内上市公司49家、新三板挂牌公司181家 [267] 。郑州银行于2019年成为全国首家A+H股上市的城商行 [65] 。郑州国际物流园区晋升为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郑州市丹尼斯大卫城是2019年全国购物中心销售额前十强,2019年全年销售额达61.5亿元人民币 。
全年郑州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比上年增长2.4%;住宅投资增长5.7%。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9444.8万平方米,下降0.7%;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3202.0万平方米,下降0.7%。
郑州市商品房新开工面积3289.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2283.6万平方米。商品房屋竣工面积1462.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032.0万平方米,下降30.2%。房屋实际销售面积3426.1万平方米;销售金额3369.2亿元;待售房屋面积758.0万平方米 。
全年郑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76.3亿元。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582.0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94.3亿元。批发业零售额577.7亿元;零售业零售额3621.7亿元;住宿业零售额25.1亿元;餐饮业零售额851.8亿元 。
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和日用品类等基本生活类商品分别增长12.8%、27.0%和4.7%。中西药品类商品增长62.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下降13.6% 。
全年郑州市直接进出口总额4946.4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进口1997.6亿元,增长37.6%;出口2948.8亿元,增长10.0%。全年新批外资企业101个,比2019年增加16个,增长18.8%。合同利用外资额11.5亿美元,下降51.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6.6亿美元,增长5.7%;引进境内域外资金2359.6亿元,增长5.6%。全年郑州市跨境电子贸易走货量7865.5万包,比上年增长47.0%;货值154.8亿元,增长70.5% 。
全年郑州市新批外资企业85个,比上年增加3个,增长3.7%。合同利用外资额23.9亿美元,增长10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4.1亿美元,增长4.6%;引进境内域外资金2235.4亿元,增长6%。全年境外投资额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3% 。
全年郑州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994.3亿元,比年初增加1638.2亿元,增长7.0%;住户存款余额8961.8亿元,增加1004.7亿元,增长12.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8439.4亿元,增加3075.1亿元,增长12.1% 。
全年郑州市保险公司保费收入800.3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财产险收入194.5亿元,增长0.2%;人身险收入605.3亿元,增长7.4% [64] [267] 。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6月,郑州市有国家“双一流”高校2所 [67] ,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6所 [68] ,国家2110工程重点军事院校2所 [69-70] ,国家大学科技园2个(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郑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270] ),研究生培养单位12个 。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全国重点985工程高校相继在郑州设立高等研究院 。
2020年末,郑州市研究生培养单位招生15718人,在校研究生38265人,年毕业研究生8893人 。普通高等学校65所,招生38.8万人;在校学生116万人,增长7.6%;毕业生29.6万人,增长9.4% 。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110所,招生12万人,在校学生34.5万人,毕业生99.6万人。普通高中131所,招生7.6万人;在校学生21.4万人;毕业生6.5万人,增长2.1%。普通初中393所,招生15.3万人,增长2.7%;在校学生44.9万人,增长4.2%;毕业生13.8万人,增长9.6% 。
普通小学966所,招生18万人,下降0.5%;在校学生100.4万人,增长3.7%;毕业生15.0万人,增长4.8%;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幼儿园在园幼儿43.8万人,增长5.6% 。
科学技术
郑州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发展区,全国第7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郑州中心)。
截止2019年末,郑州市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P3实验室)1个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17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79个,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76项。
文化艺术
2020年末,郑州市艺术表演团体15个,公共图书馆17个,文化馆14个,博物馆41个,广播电台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9.7%;电视台2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9.9%,有线电视用户181万户。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3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个 。
郑州大剧院是国内最高等级的甲等剧院之一 ,位于中原区西流湖街道汇智路以东、雪松路以西、渠南路以南、传媒路以北,是郑州中央文化区(CCD)“四大中心”之一 [94] ,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大剧院有歌舞剧院1个(1700座)、音乐厅1个(850座)、多功能厅1个(430座)、戏曲排练场1个(450座)、豫剧团驻场区、曲剧团驻场区、行政办公及管理办公用房、附属配套用房及地下车库等 。
医疗卫生
2020年末,郑州市拥有卫生机构6256个,比上年增长25.1%;拥有床位10.5万张,增长4.5%。其中,医院、卫生院381个 ,三甲医院20余个。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5.1万人,增长13.6%;注册护士6.5万人,增长9.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5个,卫生技术人员1019人;妇幼卫生机构14个,卫生技术人员5362人。卫生监督所(中心)18个,监督所(中心)卫生技术人员473人。乡镇卫生院99个,卫生技术人员5132人,床位6134张 。
体育事业
郑州体育历史悠久,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郑州东郊圃田辟为周宣王猎场,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中国功夫的发源地。郑州的著名运动员有邓亚萍、孙甜甜、巫兰英、李雪英、董栋、李昀琦、宁泽涛等。
郑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位于郑州市中原区常西湖新区,是郑州市中央文化区(CCD)“四大中心”之一 。郑州奥体中心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设计 ,2016年11月开工建设,2018年获得全球BIM大奖,2019年6月底竣工。
1985年起,郑州市先后举办了中国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第九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第一至八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和首届、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等体育赛事。
1994年8月成立的河南嵩山龙门足球俱乐部(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 是中国较早成立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之一,是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的16支参赛球队之一。中超2009赛季,建业队取得中超第三名的成绩,并首次成功挺进亚冠联赛。
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由中国田径协会,河南省体育局,郑州市、开封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是河南省第一个常设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2007年首次举办,于每年春季3月底到4月初适时举行。
2019年,郑州市共获得世界冠军5个,全国冠军42个,获得各类比赛金牌338枚。新增全民健身路径工程300条,新增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40个。2019年9月,郑州市举办了第11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
传媒事业
民国元年(1912年),郑州京水镇商贾学人马昂然、马超然兄弟信息灵通,合伙在大同路东头路南创办了一家名为“文亦可”的印刷所,为郑州最早的印刷所。
1916年9月15日,郑州历史上第一份报纸《郑州日报》诞生。除了《郑州日报》外,郑州较有影响力的报纸还有《郑州晚报》《大河报》《东方今报》《河南商报》等,较出名的网媒有大河网、中原网、大豫商网、商都网等。
1969年9月15日,河南电视台成立,二频道至九频道8个频道覆盖河南省;功夫卫视是河南电视台与澳门澳亚卫视等机构合作推出的武术类频道,面向港澳以及东南亚播出。郑州电视台是郑州市第二大电视传播媒体,下属6个频道。
2019年6月,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开通运行。
历史文化
●市花
月季,1983年3月21日,在郑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月季花被确定为郑州市的市花。 [172-173]
●市树
法桐,2007年12月14日,经郑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32次会议审议,决定以法桐作为郑州市市树。 [172] [174]
方言
郑州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郑开片,是居住在市区的大多数人中通行的地方话。郑州市区方言内部略有差异,大致可分为新老两派。老派分尖团,口语中儿化音、u化音较多,新派不分尖团,儿化音向北京音靠拢,u化音明显减少。老派主要分布在管城区,即原城关所在地,新派主要分布在金水、中原、二七等区。
戏曲
郑州地区的戏剧剧种以豫剧、曲剧、越调影响较大,其中豫剧与京剧、评剧、越剧并称为中国四大剧种。郑州的戏曲氛围浓厚,早在20世纪初,郑州火车站附近的老坟岗汇聚了坠子、相声、评书、戏法、戏曲和拉洋片的艺人,后来,郑州市内各大公园和文化宫成为戏曲爱好者活动的主要场所。
文保
截至2019年10月17日,郑州市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3处:大河村遗址、裴李岗遗址、古城寨城址、西山遗址、王城岗及阳城遗址、郑州商代遗址、郑韩故城、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巩县石窟、宋陵、净藏禅师塔、打虎亭汉墓、荥阳故城、韩王陵、巩义窑址、后周皇陵、康百万庄园、永泰寺塔、法王寺塔、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织机洞遗址、新砦遗址、唐户遗址、大师姑城址、小双桥遗址、大周封祀坛遗址、欧阳修墓、李诫墓、新郑轩辕庙、崇唐观造像、刘碑寺碑、二七塔、李家沟遗址、尚岗杨遗址、后庄王遗址、青台遗址、秦王寨遗址、人和寨遗址、花地嘴遗址、曲梁遗址、娘娘寨遗址、稍柴遗址、南洼遗址、望京楼遗址、祭伯城遗址、华阳故城、京城古城址、苑陵故城、汉霸二王城、铁生沟冶铁遗址、密县瓷窑遗址、苌村汉墓、后士郭壁画墓、寿圣寺双塔、凤台寺塔、清凉寺、南岳庙、郑州城隍庙、登封城隍庙、郑州清真寺、密县县衙、慈云寺、张祜庄园、刘镇华庄园、苌村汉墓、千尺塔、老奶奶庙遗址、西史村遗址、官庄遗址、窑沟遗址、三祖庵塔、登封玉溪宫、崇福宫等。 [247]
非遗
截至2016年10月,郑州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传承人4人;省级非遗59项,传承人26人;市级非遗185项,传承人149人。已公布五批市级项目,三批市级传承人。其中,少林功夫、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超化吹歌、巩义小相狮舞为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旅游资源
郑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历史人文景观众多,自然山水资源丰富。
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15项(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大运河)、有“天下第一名刹”禅宗祖庭少林寺;有闻名全球的少林功夫;有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中岳嵩山;有海内外华人的精神家园轩辕黄帝故里;有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观星台;有最古老的道教庙宇中岳庙;有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等众多旅游胜地。
2019年,郑州旅游总收入1598.6亿元,来郑旅游人数13059.5万人次。年末共有旅行社311家,星级酒店75个,4A级以上景区21个。
城市荣誉
中国八大古都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六个大遗址片区之一
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
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城市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最高的十大城市第七位
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17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
2017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第一批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验收城市
2018畅游中国100城
中国联通5G试点城市
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2018年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第14位
2018年城市产业竞争力指数排名第18
2018年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
2018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37名
2018年中国城市创新竞争力排名第23
2018年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2018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第16名
2018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第16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潜力城市20强
第二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区)
关注森林活动20周年突出贡献单位
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
2019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排名第13
2019年度中国最佳表现城市第五名
全球城市经济竞争力第94
全球可持续竞争力第159
中国城市绿色竞争力排名第61
2019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中国“数字一线城市”排名第六
2019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9”第21
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排名第269
2020年新一线城市排名第9
2019年首批5G商用城市名单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全国第7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郑州中心)
2019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市
2019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2020年城市体检样本城市
上榜“2020中国旅游城市排行榜”排名第29名
2020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省会及计划单列市)
2020中国宜居宜业城市
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2021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2020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郑州·中国智能传感谷创新基地
2021数字化转型百强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