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讯(何东 崔岳莺)9月26日,四川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专项治理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明騄现场发布“五个专项治理”阶段性成果——已办结国省拖欠账款投诉1611条、清欠59.69亿元,“天府入企码”试点使企业检查频次缩减超30%,非现场检查量提升超20%,成为民营经济破冰突围的“硬核引擎”。
靶向攻坚破壁垒 制度创新铸坦途
聚焦市场准入、账款清欠、权益保护、收费规范、执法检查五大痛点,四川打出“组合拳”:
准入门槛专项治理:清理646项政策文件,修订废止28项,创新招标投标“1+N”改革破除隐性壁垒。如南充推行“暗标盲评+”严控自由裁量权,乐山住建实施“源头蓄水-精准拆弹-快办快付”清欠模式激活项目工程。
账款清欠专项行动:建立函询约谈、督办通报机制,对恶意拖欠的国企在项目审批、评优中设限,政府机构在“三公”经费等方面受约束。截至目前,累计办结涉企执行案件9.13万件,执行到位348.97亿元,企业诉讼周期从302天压缩至265天。
执法检查智能化:眉山、攀枝花等地试点“天府入企码”,实现检查计划、执行、反馈全流程电子化,整合多部门联合检查,杜绝重复检查。企业可通过扫码查看检查信息、评价满意度,执法透明度显著提升。
正反案例警人心 营商环境无“休止符”
发布会同步曝光6起反面典型案例以儆效尤:
会理市光伏项目招标违规设置施工资质加分项,业主及代理机构各罚1万元;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指定公安部检测机构,被责令重新采购;
青神县交通运输局违约支付补贴,法院判决赔付企业10万元;
资阳原官员许某某违规推荐资质不足企业,被“双开”并移送司法;
华蓥市水务局违法作出“警告”处罚,被撤销行政决定。
正面案例则彰显治理成效:四川法院创新“案件-纠纷”双向考评机制,广元构建知识产权保护协作网,省市场监管局推行行政处罚积分制实现“裁量有尺、处罚有度”。
长效机制护航 民营经济添动能
李明騄强调,下一步将强化制度成果转化,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完善信用修复流程,推广“活封活扣”等柔性执法措施。经济和信息化厅将建立拖欠账款“黑名单”,对失信主体在资金分配、评优中限制;司法厅则推动涉案财物管理规范化,严防“查扣冻”滥用。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这场以问题为导向的专项治理,正推动四川民营经济从“要账难”“检查烦”的困境中突围,向着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迈进。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达1.78万亿元,对GDP贡献率超半壁江山,成为稳增长、促创新的“主力军”。
——从“动真格”到“长久立”,四川以制度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让民营企业安心经营、放心发展,为西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