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5月21日温州讯(通讯员陈光友)胡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二级教授、主任中医师。从医四十载,深耕中医临床与文化传播,曾任中国援助纳米比亚医疗队队长、泰国东方大学孔子学院首任中方院长,获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药国际贡献奖”及温州公共外交协会个人贡献奖。作为温州胡氏草茶非遗传承人,他以一本《中医升阳疗法》为载体,将中医智慧推向世界。
2025年5月21日,记者来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专访这位浙江省国医名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记者:胡教授,《中医升阳疗法》被誉为中医现代化的实践范本。这一理论的核心创新是什么?
胡臻:中医讲究“阳化气,阴成形”,但如何让传统理论适应现代疾病谱的变化?我结合《黄帝内经》与金元名家李东垣的“脾胃升降”学说,提出“气机运化是疾病治疗的关键”。比如,慢性肾病患者多因清阳不升、代谢废物堆积,我们用升麻、柴胡等风药配伍黄芪、党参,通过“益气升阳”恢复脏腑功能。这种动态平衡思维,既是对经典的继承,也是对现代临床需求的回应。

记者:书中“升阳60法”涵盖八种治法,临床应用如何体现“异病同治”?
胡臻:以糖尿病肾病为例,传统治疗侧重补肾,但我们发现“升阳除湿”能更有效改善水肿和蛋白尿。更有趣的是,将升阳理论引入眼科后,视神经萎缩、葡萄膜炎等疑难眼病治疗取得突破——眼睛位于人体高位,清阳不足则目失所养,用葛根、蔓荆子升提气血,配合针灸,患者视力恢复案例已超百例。

记者:作为非遗传承人,您如何将升阳疗法推向国际?
胡臻:在纳米比亚,我用升阳疗法为当地患者解除顽固性腹泻;在美国,中医学生惊叹于“升阳散火法”治疗自身免疫病的疗效。通过“升阳医学工作室”,我们培养了30余名海外弟子,他们正在巴西、泰国等地用中医思维诊疗。语言或许有国界,但“升清降浊”的智慧是共通的。

记者:从临床到著作,您如何看待中医的传承与创新?
胡臻:中医不是“古董”,而是需要不断验证的生命科学。我花了十年时间系统梳理《伤寒论》到明清医家的学术脉络,最终形成“升阳-气化关联模型”。这本书既是临床手册,也是方法论——它告诉后来者,经典理论与现代医学对话的可能路径。

【记者手记】
在胡臻的诊室里,一幅“气机升降图”悬于醒目位置,红笔标注的“升阳60法”脉络清晰。他说:“中医的未来,在于既能扎根经典,又能回应时代。”从非洲草原到东南亚讲堂,从慢性肾病到眼科疑难症,胡臻以“升阳”为笔,正在书写中医现代化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