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堂

哈医大专家研制智能手术导航系统 为精准医疗和智慧医疗助力

中经联播5月30日哈尔滨讯(朱淑英 通讯员衣晓峰)由哈尔滨医科大学推介的一项重大临床孵化项目——“人工智能驱动的多模态医疗可视化与手术导航系统”,前不久在第三十四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哈洽会”)上亮相,凭借其突破性的医工融合技术,成为此次展会上备受瞩目的“明星项目”。专家指出,这种临床需求驱动技术创新的模式极具借鉴意义,系统在精准度和智能化方面的突破,有望重塑传统手术流程。一旦完成临床转化,必将打破传统设备的束缚,拓展更自由、更灵活的操作环境,进而提升手术的高精度和高效率,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哈洽会是黑龙江省规模大、影响广泛的国际商贸活动,本届展会以“共建向北开发新高地,共享振兴发展新机遇”为主题,开放展厅总面积68.3万平方米,吸引了来自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家企业参展。展览期间,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工谷孵化企业带来的“多模态医疗可视化与手术导航系统”引发业界的广泛关注。这套系统整合AI技术与医学影像,通过AR眼镜为医生提供直观三维视觉体验,实现了“毫秒级无线传输”、“多模态影像融合”、“术中智能识别”等三大核心技术突破。其中,凭借自主研发的低延迟传输技术(延迟<200毫秒)彻底摆脱有线束缚、多模态影像融合精度达亚毫米级、基于深度学习的术中智能识别功能,显著提升了手术的精准度与安全性。


“人工智能驱动的多模态医疗可视化与手术导航系统”项目负责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副主任医师马天翼博士在腹腔镜等应用的场景下,通过手术模拟演示、AR眼镜交互体验等方式,生动展现了“智能天眼”的神奇魅力,不仅实时展示了同步手术影像与导航数据,并且三维立体呈现了病灶与关键结构,从而辅助医生进行实时决策,让术者有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在结直肠外科等领域的临床验证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疗效。不仅如此,该系统还为手术教学和培训提供了更为真实有效的模拟环境,显著缩短了实习生或年轻医生的学习曲线,让他们更快地成熟和成长起来。

作为哈医大医工融合的标杆项目,“人工智能驱动的多模态医疗可视化与手术导航系统”的推出凝聚了跨学科团队的多年心血。项目主持人马天翼博士团队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核睿医疗、思哲睿医疗等高校及研发机构、生产企业,围绕硬件开发、影像算法、手术机器人研制全面发力,初步形成了“临床需求-技术创新-产业落地”闭环,并斩获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卫生健康科学实验展演一等奖等多项荣誉,累计获6项授权专利,有11项在审专利,技术链覆盖全流程创新。

目前,“人工智能驱动的多模态医疗可视化与手术导航系统”已进入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审批阶段,并计划于2025年在5家重点医院完成临床测试。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项目团队还将这套导航系统逐步由结直肠外科拓展至心脏外科、神经外科等复杂术式,为国内外医疗智能化转型注入新动能;同时探索和进军国际市场,力争在全球手术导航设备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哈医大产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两年,我们大学一直致力于打造医工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孵化平台,大力推动医疗人工智能、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平台依托丰富的临床资源与高校科研实力,联合产业上下游企业,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生态,成为东北地区医工融合创新的重要引擎。马天翼团队从实验室到临床,从技术创新到产业落地,用扎实的研发实力和市场化思维,为高校医学成果转化提供了典型范例,彰显了‘精准医疗’、‘智慧医疗’的时代需求。未来,哈医大仍将持续加大对医工融合项目的支持力度,助力更多‘卡脖子’的技术获得突围和突破。”

【责任编辑:欧阳雪】

台湾弘光科技大学师生交流团到哈尔滨市第一医院交流访问

台湾弘光科技大学医学专业的师生交流团一行17人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宣传处处长陈兴宇、副处长张元良及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吴丽洁副院长、刘向岩副院长和相关职能科室的陪同下,参观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特色诊疗技术,了解医院发展历程与文化底蕴,进一步加强两岸医学教育领域的合作交流,拓展学术视野,促进两岸医学事业共同发展,为两岸医学教育领域的交流搭建了坚

【发展战略】贵州省铜仁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紧扣深化改革创新,全力激发发展活力动力。坚持把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举措,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推进重点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行政审批“三减一降”,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快智慧政务建设,深化服务民营企业六大专项行动,实现“一窗式”分类受理事项90%、“零跑腿”线上办理率90%以上。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