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科技厅日前组织专家对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完成的“青海湖裸鲤人工增殖放流项目”进行了成果评价。专家组认为,该项目通过繁殖生物学等多学科研究,在青海湖裸鲤资源的年际变化监测、人工种群的建立和规模化繁育等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项目组自1997年起保存青海湖裸鲤原种亲本6000组进行内塘培育,并在青海湖洱海保存青海湖裸鲤原种亲本4万组;2002年至今,已增殖放流入湖青海湖裸鲤原种种苗9378万尾,人工增殖放流的贡献率达23%;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由2002年的0.26万吨恢复到2015年的6.21万吨。此外,该项目先后科学指导建设青海湖沙柳河过鱼通道和人工增殖放流站,生态和社会效益彰显。
项目在实施期间出版专著4部,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制定标准9项,发表论文50余篇,培养了一支从事青海湖裸鲤资源保护和科研的队伍。在裸鲤的资源保护和恢复、人工增殖等方面实现了多项创新,为高原鱼类的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储备。
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特有物种,处于青海湖“鱼鸟共生”生态系统核心地位,在国务院《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中列为保护对象,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
【责任编辑:孙晓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