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青海省刚察县坚持扶产业就是扶根本这个根本原则,确立“县有支柱产业、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产业化扶贫目标,通过“三个示范区、三个基地和一个核心品牌”,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周边农牧民群众增收创收。
立足资源禀赋,积极打造三个示范区。打造“园区+企业+农牧户”示范区。按照“园区带动、基地辐射、区域接续、循环发展、全面推进”的思路,积极探索创新“企业+”“互联网+”精准扶贫开发模式,建立完善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激励长效机制,优化“园区+公司+基地+贫困户”、“园区+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最大限度地借助外力激发贫困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引导县域内企业倾力投入、积极作为。截止目前,已有9家园区入住企业,带动1654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600元。打造母畜周转及藏羊牦牛高效养殖区。依托羔羊基地和藏牦牛奶源基地,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引导养殖能人和养殖大户带动贫困户继续推广以“藏系母羊妊娠后期补饲、羔羊早期断奶、缩短藏系母羊生产周期即两年三胎”、牦牛“一年一胎、全舍饲养殖”等为主的高效养殖配套技术应用,享受农牧科技成果带来的红利。同时,继续采取“投羊留羔、增值分成、滚动发展和集中养殖分红”的能繁母畜周转养殖方式,依托各类项目购置扶贫生产母羊、牦母牛发放到贫困户或入股到合作组织和家庭牧场,形成循环的扶贫周转及入股分红模式,促使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通过扶贫资金2260万元购置生产母羊28250只、母牛81头,发放到户贫困户家中,预计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打造旅游扶贫融合发展示范区。将脱贫攻坚工作与乡村旅游工作深度融合,提升贫困村发展旅游产业的硬件和软件水平,各乡镇依托各自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旅游、餐饮、手工艺品加等产业,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同时,建立旅游入股入户分红点,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将乡村旅游宾馆、商铺等资源,通过租赁、自主经营等商业模式,让入股入户的贫困群众分享红利,实现旅游产业扶贫工作的新突破。目前,投资300万元的年乃索麻旅游宾馆扶持54 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
立足产业基础,积极打造三个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着力培育现代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采取资金、项目、政策等多种优惠措施,对全县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及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分类扶持,各村在已建立的产业合作组织和互助社的基础上,让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加入合作组织,通过打造牛羊高效生态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示范区,致力于畜牧生产方式的转变,努力实现全县畜牧业转型发展。目前,刚察县共有50余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吸收600余户贫困户增收致富。有机畜牧业示范基地。针对全县畜牧业产业结构单一、生产经营粗放、草畜矛盾突出等问题,整合现有的农牧业资源,利用绿色畜产品基地,在伊克乌兰乡和吉尔孟乡组建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通过贫困群众入社的形式建立了10家有机畜牧业合作社,建立健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认证体系,创建有机畜产品优势品牌,大力发展纯天然、无公害、绿色健康的有机生态畜产品,不断扩大肉、毛、奶等地方特色畜产品的生产规模,进一步促进畜牧业增产、贫困户增收,实现有机畜牧业效益最大化,推进有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生态饲草产业基地。紧紧抓住国家重视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进一步提高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大好机遇,以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促进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为目标,在现有鲁援饲草料加工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项目争取投入力度,以此带动其他企业、专业经济组织、经济实体及种养大户增加投入,通过调整优化饲草料产业布局,建立和完善饲草料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和财政资金补贴机制,促进规模化生产,逐步将鲁援饲草料加工基地打造成环湖地区规模化、标准化抗灾保畜饲草料储备基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引导作用,使刚察县草畜矛盾进一步缓解,防灾抗灾能力进一步增强,畜牧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舍饲半舍饲养殖进一步扩大,有效促进生态保护与畜牧业经济发展。
立足市场需求,积极打造一系列品牌。对牦牛、藏羊、藏香猪、黄蘑菇、油菜籽、牦牛奶、冬虫夏草等特色农畜产品实行精加工、精包装,培育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刚察青海湖牦牛、刚察青海湖藏羊等畜产品知名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提升农畜产品价格,推动农牧户增收致富,品牌和品种助推扶贫开发转型升级,带动贫困户脱贫摘帽。 (杨玉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