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青海省海北州共有贫困村贫困家庭学生2265名,其中:学前在园幼儿327名、小学生950名、初中生418名、普通高中在校生277名、中职在校生81名、大学在校生212名。同时,农牧区还有大量“两后生”和缺技术技能贫困劳动力。如何提高贫困地区人口受教育年限和贫困劳动力技术技能,对于全州提前两年实现整体脱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以来,海北州委、州政府坚持把发展教育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治本之策,及时研究出台《海北州教育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积极开展教育强民、技能富民的精准扶贫举措,实现富“口袋”与富“脑袋”同频共振。
不断完善工作体系。海北州县建立健全贫困家庭学生信息基本档案,全面掌握每个学段贫困学生情况,并将信息录入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进行动态管理。该州县教育局签订《教育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明确年度任务、帮扶举措和考核办法。海北州县各级学校认真梳理核实就读贫困学生,优先纳入奖助学基金享受范畴。
全面落实助学政策。15年免费教育阶段,全州3245名贫困家庭学生享受助学政策红利。其中:为327名贫困家庭幼儿免除学前三年幼儿保育教育费(每人每年1200元);为950名贫困家庭小学生和418名贫困家庭初中生在国家“两免一补”基础上,再给予寄宿生每生每年1500至1700元生活补助;为273名贫困家庭高中生免除学杂费(每人每年400元)和国家规定课程教科书费(每人每年400元)并全部纳入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每人每年2000元),继续给予寄宿生每生每年1000元补助。职业教育阶段,为省内就读贫困家庭中职在校生免除学杂费(每人每年3200元)和国家规定课程教科书费(每人每年400元)并全部纳入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每人每年2000元);对当年考入高职贫困家庭学生给予一次性6000元资助金;对中高职贫困家庭学生给予学历补助(每人每年3000元)高等教育阶段,为当年考入专科院校贫困家庭学生给予一次性6000元资助金,本科院校贫困家庭学生给予一次性10000元资助金。资助后仍有困难的给予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校期间由政府全额贴息。同时,按照预科、专科、本科三个层次,分别给予每人每年4000、5000和6000元资助直至毕业。
持续改善办学条件。硬件建设方面,在全面实施藏区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建设项目的基础上,今年再落实全面改薄和学前教育项目5项,落实项目投资3852万元;积极与省教育厅对接项目6项,其中涉及2016年退出贫困村学前教育项目2项,项目投资1995万元,预计8月底下达实施。软件提升方面,通过定向培养、精准招录、在职培训、专题研修、对口支援、实习支教等方式,每年为农牧区幼儿园、小学培养、培训和补充教师;在实施“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基础上,抓好州级培训和校本培训,着力提升贫困地区教师综合素质;加快教师和校长县域内交流轮岗和任职工作,每年选派30名城镇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学校开展不少于1年支教。
大力培养技能人才。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在州职业技术学校设立服饰设计加工、动漫设计制作、康复治疗技术等社会有需求、办学有质量、就业有保障的特色专业,争取产教融合项目,建成面向全州特别是贫困地区学生的公共实训基地,最大范围吸纳贫困家庭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每年组织一定数量贫困家庭的“两后生”接受免费职业教育或职业技能培训;实施省内高职(专科)院校在海北州贫困学生招生计划,争取实施中职应届毕业生推荐直升高职和单考单。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根据贫困地区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开展创业培训、汽车驾驶、履带式挖掘机操作员、烹饪、焊工、刺绣、电子商务等技术技能培训,实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截至目前,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431人次,实现转移就业1135人次。
(杨玉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