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省互助县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这里山水迤逦,风光旖旎。在这片有着“彩虹故乡”,美誉的土地上,始终活跃着一支扎根基层,爱岗敬业、积极进取、默默奉献的司法行政队伍,这就是互助县司法局全体司法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近年来,该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司法行政工作理念,紧紧围绕深入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紧扣“关注民生、服务和谐、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工作思路,精心打造“四个为名工程”,司法行政各项工作有了新突破,实现了新跨越,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认真组织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积极推进“法律十进”活动,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工作,努力推进普法工作常态化,着力打造普法工作亮点,培育普法工作典型,互助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截至目前,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765期,组织各类法制讲座257场次,组织大型送法下乡活动1600场次。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全县30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和431名科技领导干部参加法制培训,组织县委中心组学法16次,全县560多名中层干部参加法律培训。打造普法示范乡镇3个、普法示范村(社区)30个、普法示范家庭300户、普法示范个人3000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普法工作网络进一步健全。突出开展“法律进宗教场所”活动,抽调得力干部进驻寺院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全县29所寺院共举办法治讲座379场次,受教育人数达597人次,召开座谈会85次,发放法制宣传教育挂图45套,各种法治资料484册,法律单行本800册,促进了寺院的社会化管理。针对农民群众和青少年学生,编印发放《农民法律知识手册》、《青少年学生法律知识手册》4万余册,激发了农民群众和青年学法的积极性。深入推进“一县一品”普法模式,着力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积极搭建“法治文化传播”平台,组建和组织“互助县法制文艺宣传队”深入到各乡镇,在17个乡镇的86个村演出118场次,通过宣传农村法治典型案件为素材,形象地演绎了老百姓身边的人和事,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进一步创兴法制宣传载体,通过各种宣传日宣传月节点,开办电视专栏、传播手机短信、LED广告屏幕等形式,广泛开展以宪法为重点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不断增强了广大群众学法、守法意识。继续加大“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力度,截至目前,创建县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294个,“民主法治示范社区”4个,市级5个、省级3个。创建率均达100%.同时,对国家和省、市命名的“法治示范村(社区)”分别重点进行了回访,回访率达70%,有力加快了“法治互助”建设进程。

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有效提高了基层工作整体水平。按照“边建设、边规范”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强了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目前,互助县19个司法所都有业务办公用房、公务用房和现代办公设备,19个司法所规范化创建工作全部通过司法厅检查验收,极大地改善了基层司法所工作环境,不断提升了司法所驴行服务民生的能力和水平。该县人民调解工作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己任,不断加强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调解矛盾纠纷和法制宣传教育职能作用。通过健全调解组织,完善工作制度,实现了调解组织建设规范化;通过健全基础工作,规范调解程序,实现了调解人员专业化,进一步提高了调解工作质量和水平。全县各级类调解组织调处矛盾纠纷10800起,成功调处10600起,调处成功率98%.切实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实施4+1监管措施,由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责任民警、村(社区)矫正监管责任人、矫正对象亲属四个方面合力对矫正对象监管,实现了对矫正对象的动态管理。建立了矫正对象司法、法院、家庭、学校“四位一体”的教育管理和考察、回访工作机制,督促在矫人员接受教育,服从监管,积极改造。全县累计接受矫正对象642人,解矫447人,现有矫正对象195人,无重新违法犯罪。本着“接回来、安置下、帮教好、送一程、保三年”的原则,切实抓好刑释解教人员“五化”管理,即组织结构网络化、优惠政策具体化、管理工作规范化、安置就业多元化、帮教形式多元化,取得较好工作成效。互助县累计刑解教人员557人,安置率98%,帮教100%,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2%

牢固树立“把法律交给群众,送服务走进万家”的工作宗旨,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和基层法律服务所分别做出了服务民生的四项承诺,明确了八项职责,完善了九项制度,确保了法律职务职能正常运转,通过调节、非诉讼、公证、解答法律咨询,宣传了法律,收到了办理一件,宣传一家,教育一片的效果。近年来,律师事务所共办理各类案件1150件,其中刑事类案件125件民事类案件1002件,行政类案件23件。担任法律顾问15家,解答法律咨询2200余人次,公证处办各类公证4618件,其中经济类公证3724件,民事类公证912件。法律援助中心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5380件,超额完成上级每年下达的目标任务。通过诉讼代理、非诉讼解答等方式,为困难群众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有效维护了该县社会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县法律援助中心连续两年分别被公司部授予“全国法律援助先进集体”、“全国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称号。
该局班子坚持把建设“一流的班子带出一流的队伍,一流的队伍带出一流的业绩”作为队伍建设的重点,始终抓紧,抓实,取得了明显效果。在扎实抓好县级以上各项主题实践活动的同时,综合本局实际,先后在全系统开展了“抓学习”,抓作风,暖民心,等思想作风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及“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开展,认真查找和改造思想作风方面的薄弱环节,切实解决了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工作效率不高、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确保各项司法行政工作任务落到实处。采取多种形式接受社会各种监督,大力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制作了党务、聘请了5名行风监督员,建立了行风监督小组。
在法律服务窗口单位实行“两公开”“一监督”,坚持依法办事,文明办案。振奋了队伍的精神。把建章立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共同完善健全了内部管理制度142项,建立党务工作制度25项,政务工作制度40项业务工作制度77项,并通过局领导班子模范遵守,全局上下形成了一个举止文明,工作勤奋,令行禁止的良好风气。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组织举办各种类型的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培训班和考察学习班,加大业务培训力度,以提高专业技能,更新只是结构,拓宽知识层面,适应工作发展。积极开展“一帮一”扶贫活动,为“联姻结对”村和“共驻共建”社区办实事22件,累计资金8万元。现在,该县司法行政系统树立了“局兴我荣、局衰我耻”的集体荣誉感,营造了人心思上、人人思干的良好氛围,兴起了学先进,赶超先进的新热潮。互助县司法局认真履行司法行政三大职业,业务工作开展活跃,在人名调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普法依法治理、刑释解矫人员安置帮矫和司法所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大胆创新,丰富、发展和完善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经验,为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建设和维护人名群众的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我县威远司法所,威远司法所长被司法授予“全国司法所建设先进集体”和“全国模范司法所长”林川司法所长被司法部授予“全国人民解调能手”称号,互助县司法局被省司法厅和地委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司法局连续五年被地区司法局和省司法厅在年终综合目标考核中授予“先进单位”、“先进集体”称号。
回顾往昔,几多收获;展望未来,以时部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奋力拼搏,真抓实干,努力推行互助县司法行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杨玉山 麻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