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区委一把手,曹光亮一度给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很多干部留下的印象是:“没有领导架子,很随和、好说话。”(3月30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随和是人的一种基本素质和修养。但从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曹光亮身上所有的是一种假“随和”,背后却是真“随便”。他的“随便”体现在对商人“围猎”的“不设防”,结朋交友不辨良莠,只要商人敢“出招”,他就敢“接招”;对权力任性的“无所谓”,丧失了廉洁从政的底线,“拿钱办事”不问事由,收受财物不分场合;对家人管理的“不上心”,任由家人插手干政,心知肚明却不制止;在生活上的“不检点”,作风上“不拘小节”,乱搞男女关系。正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正因为这些“随便”,让他说话底气不足、腰杆不硬,这才是他“随和”的真正原因。
这种“随便”也再次告诫我们,“一霸手”的权力失控是贪腐事件高发的“罪魁祸首”。一旦“一霸手”的权力“出轨”,就会突破纪律的底线,导致“权力任性”行为。要解决此类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首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制度,杜绝权力出轨的“随便”。最近全国各地都在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党员干部大胆创新,为想作为、敢作为、真作为的党员干部“兜底”。但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和健全规范的责任制度和过错追究制度,尤其是应该让责任追究终身制“全面开花”,在各个领域试行,对于出现了滥用决策权、失职渎职而导致问题发生的,不管身处何方、担任何职,不管事情经过多少年,只要是自己经手的,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让领导干部在思想上始终绷紧正确用权的“安全带”。
其次,要严格权力的监管,杜绝权力任性的“随便”。无论是大领导,还是基层小干部,都应该自觉建立“亲、清”的政商关系,履行权力行使公开义务。这就需要我们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公开议政进程。在重大事项讨论、决策过程中,主动邀请公众参与、专家讨论,专业“三方”团队协助进行风险评估、民主评议等,并着力健全长效机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合理化,避免领导干部在决策过程中的盲目“拍脑袋决定”,确保权力在阳光下执行。
此外,要强化领导干部的教育,防止思想上的“随便”。要严格落实好组织生活制度,使之成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主战场”,同时,也需要领导干部加强自律意识,自觉主动参与进来,带头开展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补足精神之“钙”,拧紧正确用权的“总开关”,严守纪律的底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贪腐问题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希望曹光亮的忏悔能给我们所有人以警示,可以真随和,切莫太随便。(作者:陆仁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