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纪委网站消息,近日,湖南省纪委下发通知,决定在全省开展“纠‘四风’、治陋习”专项整治工作。在吸毒涉毒方面,重点整治党员干部之间或与企业老板等勾连在一起,形成“毒友圈”,聚众吸毒等问题。(4月2日 人民网)
毒品就是那沾不得的“罂粟”,一旦触碰那就是万劫不复。但是总是有人抵制不住他的诱惑,妄想成为那“特殊”的一个,但是却又总是在深陷“吸毒泥潭”之后方悔不当初,但是,世上哪有后悔药,触犯了国法岂能后悔就一笔勾销呢?
党员干部沦为“瘾君子”实在是令人叹息,而“杀鸡儆猴”的治“吸毒”方式也是相关部门的一贯手法,但是这样的“打杀”方式真的就能一劳永逸吗?明明有前车之鉴,但是为何还是有党员干部要“前赴后继”自毁前程呢?
由此看来,光是“打杀”还是不可行的,毕竟这是一种“堵”的方式,你能堵住一时或者一段时间的吸毒诱惑,能堵得住长期的诱惑吗?这种压制不过是暂时性的,一旦聚少集多,带来的后果简直是不看设想。
“堵”之能解一时之困,但是在解决党员干部吸毒的问题上却不能去其“根病”,只有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才能打好禁毒组合拳,为禁毒找到有效途径。要解除官员另类人生的困惑,还得从他们保持普通人生开始。
有权不可任性。吸毒可以说是需要“金钱”支持的,而官员手中最多的就是权,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他们能想到的就是动用自己手中的权,此刻已完全忘记了法的底线,自然权力也就任性了。
保持身心愉悦,走出“空虚症”。党员干部吸毒如果说开始是因为好奇,那他们的步步深入就是心理空虚,急需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其实,这是一种“心理暗疾”,身心不快乐,才会把希望寄托在毒品上,但是却不知这更是一条有去无回的路。
自我的放纵让党员干部一失足成千古恨,但是,他们其实可以选择远离“毒友圈”,在禁毒上,“打杀”不可少,毕竟问责才能让党员干部更好地自律,当除了“打杀”更需要做的就是需要党员干部坚守理想信念、强化制度监督、洁身自好,强化抗毒“免疫力”方能更好地远离毒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