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中国

【城市百科】林芝市-人间净地、醉美林芝

360截图20211124141211271.jpg

林芝古称“工布”,藏语意为“太阳宝座”。2015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地级林芝市,2015年6月完成撤地设市。基本市情主要概括为4个方面:一是区位优越。林芝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与印度、缅甸两国接壤,毗邻拉萨、昌都、那曲、山南等地市,对有效对接“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积极融入川渝经济圈、大香格里拉经济圈,参与更高层次的区内外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具有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现开通北京、成都、重庆、广州、西安至林芝等9条国内航线。二是和谐宜居。林芝平均海拔3100米,素有“人间净地、醉美林芝”之美誉,下辖1区6县、54个乡(镇)、2个街道办、503个村(居),总面积11.7万平方公里,2020年全市总人口23.89万人,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汉、门巴、珞巴等35个民族和僜人和睦相处的多民族聚居区,先后被评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被列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创建单位,荣获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2016年被评为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单位和全国双拥模范城。三是绿色生态。林芝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组成部分,森林面积543.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3.6%,活立木蓄积量达13.6亿立方米,被誉为“生物基因库”“高原氧吧”。先后被列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四是资源丰富。林芝是全国水力资源富集区,可开发利用水能达1.24亿千瓦以上。作为国际生态旅游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既有工布藏族文化、门巴珞巴文化、僜人民俗风情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又有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中国最美山峰—南迦巴瓦峰、最美冰川—米堆冰川、户外天堂—巴松措、最美林海—鲁朗林海等一大批闻名遐迩的自然景观。林芝盛产虫草、灵芝、天麻、丹参等名贵药材,松茸、羊肚菌等珍稀菌类热销国内外。

历史沿革

林芝是藏文尼池( nying khri )或‘娘池’(nyang khri)一词音译而来的。解放后,测绘队的同志根据当地的物产特点,把“尼池”写作“林芝”并运用运用至今。

林芝历史古老,可以追溯到西藏的史前时期。20世纪70年代,尼洋河边发现了一批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骨和墓葬群,考古表明早在4000-5000年之前,林芝地区已有人类从事刀耕火种的农业,过着相对定居的生活。出土文物中的网坠、箭头,说明这里的人们不仅在古代的尼洋河、雅鲁藏布江水滨从事农业,也兼从事渔业。

林芝历史的最早的文字记录见于工布第穆摩崖石刻上。该石刻位于林芝县门日区广久雍仲增村附近,面向西南,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字迹仍然清楚。

此后许多年工布地区都由工布王统治。

到了萨迦时期和帕竹时期(13-16世纪),林芝地区成了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势力范围。17世纪甘丹颇章政权成立,林芝地区被分封为阿沛、江中、甲拉等几家地方首领的领地,不久又划分成立了则拉、觉木、雪卡、江达等宗。而波密地方,长期为土酋噶朗德巴统治,处于割据状况。

民国二十年(1931年),西藏地方政府将林芝波密地方划为波堆、波密两宗,墨脱地区改为墨脱宗。

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

1959年中央人民政府平定西藏叛乱后对西藏实施全面直接管辖,开始实行民主改革。

1960年1月成立塔工专员公署,同年2月改设林芝专区,专署驻林芝县。将拉绥溪、古如朗木杰溪、加查宗、朗宗、金东溪划归山南专区。原属昌都地区的嘉黎宗、倾多宗、易贡宗、曲宗划入林芝专区。以德木宗西部与觉木宗东部、则拉岗宗东北部合并设林芝县(驻尼池村);以白玛桂(包括金珠、珞堆卡)设墨脱县;以则拉岗的西南部设米林县;以江达宗设工布达县(驻江达村,即太昭);以雪喀宗和觉木宗西部设雪巴县(驻雪巴村);以嘉黎宗设嘉黎县;将倾多宗、易贡宗、曲宗合并设波密县(驻扎木)。林芝专员公署辖林芝、墨脱、工布江达、雪巴、波密、米林、嘉黎等7县。

1963年10月林芝专署撤消,波密县划归昌都地区,林芝、工布江达、米林、墨脱4个县划归为拉萨市管辖。

1986年2月1日,林芝地区行政公署正式恢复,下辖林芝县、米林县、工布江达县、墨脱县、波密县、察隅县、朗县7个县,55个乡镇,614个行政村。

2015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林芝地区和林芝县,设立地级林芝市;林芝市设立巴宜区,以原林芝县的行政区域为巴宜区的行政区域;林芝市辖原林芝地区的工布江达县、米林县、墨脱县、波密县、察隅县、朗县和新设立的巴宜区。

植物

林芝已知高等植物有261科、1327属、4817种(含变种),其中苔藓类植物52科、181属、480种,蕨类植物40科、107属、429种,裸子植物7科、15属、36种,被子植物162科、1024属、3872种。此外,大型真菌植物43科、169属、686种,其中食用菌240种,药用菌180种,毒菌80种,木腐菌70种,外生菌根菌180种。

杪椤(杪椤科)、巨柏(柏科)、云南红豆杉(红豆杉科)、穗花杉(红豆杉科)、长蕊木兰(木兰科)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海南粗榧(三尖杉科)、澜沧黄杉(松科)、油麦吊云杉(松科)、水青树(木兰?科)、星叶草(毛莨科)、云南黄莲(毛莨科)、婆罗双(龙脑香科)、四数木(四数木科)、西藏延龄草(百合科)、心叶瓶尔小草(瓶尔小草科)、瓶尔小草(瓶尔小草科)、楠木(樟科)、樟树(樟科)、松口蘑(口蘑科)、虫草(麦角菌科)、红棒(楝科)、长喙厚朴(木兰科)、千果榄仁(使君子科)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林芝是自治区重要药材产区之一,有药用植物1000余种,常见药用植物有贝母、大黄、雪莲花、雪山一枝蒿、黄芪、党参、小檗、当归、天麻、丹皮、防风、柴胡、冬虫夏草等,常年收购量平均在2万公斤左右。

林芝是野生花卉主要产区之一,有杜鹃、海棠、桃、木兰、绣线菊、蔷薇、金露梅、百合、丁香、报春、龙胆、绿绒蒿、兰花、?景天、鸢尾、石榴、木瓜等几百种花卉植物。

林芝也是自治区重要食用菌产区之一,食用菌种类有猴头、木耳、金耳、松茸、牛肝菌、肉齿菌、红菌等,其中松茸分布广,产量大,产品远销东亚和沿海地区。

动物

林芝已知哺乳类动物有7目、20科、60属、94种;鸟类动物有18目、47科、174属、315种;爬行类动物有43种,两栖类动物有32种;鱼类4科15属24种;昆虫有2322种。各种野生动物依其自身生态习性分布于各地不同的生境。

一、鸟类

黑鹳: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多见于察隅境内海拔3800~4000米的河湖边。

赤麻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生活在湖泊、江河等水域,栖息地海拔2600~5000米。

鸢: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地海拔3000~5200米,多成对翱翔或集小群飞行,活动在旷野及偏远河谷地。

栗鸢: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多活动于湖泊、江河及湿地。

苍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多活动于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上空翱翔,栖息地海拔2400米以上。

雀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多见于工布江达、林芝、易贡、朗县一带,喜生活在森林地带,栖息地海拔2500~4400米。

松雀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地海拔2500~4500米,喜生活于森林及稀树草原地带。

普通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喜生活于高山森林地带,常落在大树、巨石上休息。

白眼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地海拔2000~4500米,常在开阔的落叶林、稀林草原地带单独活动,墨脱、察隅、林芝、波密、米林、朗县有分胡兀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地海拔3000~5200米,喜栖于高山裸岩地带。

蛇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地海拔1000~3200米,栖于林木葱郁的沟壑、河谷地带。察隅、波密、林芝、墨脱有分布。

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地海拔2000~4000米,冬候鸟,活动于开阔农田、草甸地带。

斑尾榛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地海拔3000~4200米,栖于山地森林及阔叶林灌丛地带。

藏雪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地海拔3500~5500米,栖于高山裸岩、灌丛、草甸地带。

雉鹑: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地海拔2800~4500米,栖于针阔混交林、杜鹃灌丛、林缘上限。波密、林芝、米林、朗县有分布。

血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地海拔2300~4200米,栖于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杜鹃灌丛地带。

灰腹角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地海拔1800~3300米,栖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察隅、墨脱有分布。

红腹角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地海拔2200~3200米,栖于常绿阔叶林上缘至针阔混交林地带。察隅、墨脱、波密、林芝有分布。

棕尾虹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地海拔2500~4600米,栖于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从地带。林芝、波密、察隅、墨脱有分布。另有绿尾虹雉、白尾梢虹雉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藏马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地海拔3000~4500米,栖于灌丛地带。

黑鹇: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地海拔2000~3200米,栖于阔叶林、林间灌丛。察隅、波密、墨脱有分布。

勺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地海拔2000~3500米,栖于山地针阔混交林、灌丛地带。察隅、墨脱有分布。

雉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地海拔2500~3800米,栖于山地灌丛、林缘、河谷滩涂地带。察隅、黑脱有分布。

白腹锦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于灌丛、箭竹丛阔叶林地带。波密、察隅有分布。另有红腹锦鸡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孔雀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于2200米以下亚热带山地森林。墨脱、察隅有分布。??

黑颈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地海拔3500~5200米,栖于高原湖泊、沼泽。

棕背田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于2500米以下的林中湿地、小溪、稻田旁。

绯胸鹦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于2000~3600米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内。林芝、波密、米林、察隅、墨脱有分布。有2个种。

斑头鸺鹃: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于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墨脱、察隅有分布。

灰林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于3000~3500米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中。

短耳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于800~2500米的低山稀疏林内,察隅、墨脱有分布。

棕颈犀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于15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墨脱有分布。

双角犀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于12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墨脱有分布。

二、兽类

熊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于900~3500米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林芝、波密、墨脱有分布。

猕猴: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于2000~4200米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

豚尾猴: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于1300米以下茂密林内。墨脱有分布。

长尾叶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于2800米以下的雨林、常绿阔叶林,墨脱有分布。

白眉长臂猿: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于1200米左右的雨林、常绿阔叶林,墨脱、下察隅有分布。

穿山甲: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15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森林中,墨脱、下察隅有分布。

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2500~3200米有林地中。

赤狐: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2000~5000米的森林、灌从、草甸地带。

藏狐: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3100~5200米的灌从草原、高寒草甸草原。

黑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1000~4400米的针阔混交林、箭竹林内。

棕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3500~5000米的针阔混交林、灌从草原、高寒草甸草原。

小熊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1000~3800米的针阔混交林,箭竹林内。林芝、米林、波密、墨脱、察隅有分布。

石貂: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4000米左右的林区山地、多石沟壑地带。

黄喉貂: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30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

水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河岸缘林木繁茂、水流缓慢、清澈的水域中。

大灵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3000米以下森林中,察隅、波密、墨脱、林芝、米林有分布。

猞猁: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3500~5000米以下森林草原地带。

丛林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2500以下的常绿阔叶林、灌丛、林缘,墨脱有分布。

金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3100米左右的森林地带,林芝、米林、察隅、朗县有分布。

豹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3600米以下的林区、灌丛、草原。波密、察隅、墨脱、林芝有分布。

云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于1600~3000米的常绿林中,察隅、墨脱有分布。

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于2000~3500米的森林地带,察隅、墨脱、波密有分布。

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于2000米左右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蒿草丛中,墨脱、察隅有分布。

雪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于3000~5300米的高山草甸、灌从、林缘。

林麝: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1600~3900米的森林地带。

马麝: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3000~5200米林线以上的灌丛中。

白唇鹿: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于3500~5200米林线以上的灌丛和高山草原中。

毛冠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1000~3600米的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林中。

赤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2600米以下的针阔叶林、林缘灌丛中。

扭角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于2000~4500米的亚热带森林中。

鬣羚: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4200以下的亚热带、温带森林中。

赤斑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于1500~4000米的森林地带。

岩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3000~6000米的高山草地、多裸岩地带。

高原兔:国家三级保护动物,栖息于2000~5200米的草原、灌丛地带。

三、爬行类

蟒: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于15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森林中,下察隅、墨脱分布。

林芝哺乳类动物有7目20科60属94种。

林芝鸟类有18目、47科、174属、315种。

林芝两栖类动物有32种。

林芝爬行类动物有43种。

林芝鱼类4科、15属、24种。

植被

一、植被

林芝地区地域宽广,地形及水热条件各异,植被类型复杂,有热带、亚热带、温带直至高山寒带的各类植被,之间既呈水平地带分布,又有明显的垂直地带分布。其主要植被类型有高山稀疏垫状植被,高山、亚高山草甸与灌丛草甸土植被,以云、冷杉为主的暗针叶林,以高山松、云南松为主的亮针叶林,西藏柏树林及巨柏疏林,以高山栎为主的硬叶常绿林,以杨、桦林为主的落叶阔叶林,以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林混交的亚热带阔叶林,热带山地常绿雨林与热带季雨林,河谷草甸、灌丛及灌丛草原等植被类型。

二、草地

林芝地区草地总面积3935.7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22.91%,常见的草地植物有63科,240属,503种,其中可饲用植物有204属,411种。

(一)草地类型资源

境内草地类型较齐全,依照草地分类标准,天然草地可划分为8个草地类,11个亚类,32个草地组,62个草地型。另有林下草地、撂荒地和农田隙地三种附属草地,从资源和土地利用划分标准衡量,不属于草地范畴,但具有放牧、割草利用价值,具有较大载畜能力。

1、温性草原类

面积61.8万亩,可利用面积53.7万亩,分别占全地区草地总面积、可利用面积的2.09%和1.90%,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中游米林县域以西(包括米林县西部及朗县全部)及尼洋河中上游工布江达西部的河谷两岸阶地、山麓和山坡地带,波密县东部也有少量分布。分布海拔因地而异,大致在3000~4100米范围,雅鲁藏布江中游在3000~3800米,尼洋河中上游在3400~4100米,帕隆藏布上游在3000~3600米。上与山地草甸类相接,下与暖性草丛类相连。分布地域常是森林破坏后的次生草地,涵养水分能力弱,水土流失严重,草地植被稀疏,呈灰绿色景观。生长期6~7个月,常作冷季草场。该草地类分1个亚类,6个草地组,11个草地型。

2、暖性草丛类

是地带性草地类型,下与热性草丛类相接,上与温性草原类或山地草甸类相连。面积22.68万亩,可利用面积20.64万亩,分别为全地区草地总面积,可利用面积的0.77%和0.73%。主要分布在林芝县境内的尼洋河下游两岸,察隅河上游、怒江流域及其支流谷地有少量分布,海拔2500~3400米,最高3600米,多在阳坡山麓、洪积——冲积扇、高阶地以及低海拔山坡出现。草地植被以中生植物为主,多为草本层,且以禾木科为主。该草地类分1个亚类,2个草地组,3个草地型。

3、暖性灌草丛类

是地带性草地类型,与暖性草丛类分布在同一地带。面积57.70万亩,可利用面积53.16万亩,分别占全地区草地总面积、可利用面积的1.95%和1.89%。多出现在阳坡的山麓部位。主要分布在米林县系境内雅鲁藏布江两岸,其次是察隅县怒江流域两岸,林芝、工布江达与波密县境内亦有少量分布。草地植物以中生的灌木为主体。由于该类草地接近村庄的山麓较多,冬春放牧强度较大,草地日趋退化,草质较差,产草量不高。该草地类下分1个亚类,2个草地组,6个草地型。

4、热性草丛类

面积13.99万亩,可利用面积13.64万亩,分别为全地区草地总面积、可利用面积的0.47%和0.48%。主要分布在墨脱、察隅县境内低海拔河谷,波密县易贡以下河谷亦有少量分布,海拔一般在2300米以下。上结暖性草丛类,属小决,零散次生草地,与农田、林地插花分布。草地生长期10个月以上,海拔低的地方,几乎无枯草期,四季均可放牧。常见牧草以禾本科为主,草层高于其他类,产草量高。该草地类下划1个亚类,3个草地组,7个草地型。

5、热性灌草丛类

系地带性草地,与热性草丛类分布在同一地带。面积41.78万亩,可利用面积39.73万亩,分别为全地区草地总面积、可利用面积的1.41%和1.40%。主要分布在察隅县怒江干热河谷,墨脱县境内亦有少量分布。前者气候干热,土壤为石灰性褐土;后者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土壤为黄壤。为热性草丛类,产草量最低的草地型。草地退化程度高。该草地类下划1个亚类,3个草地型。

6、低平地草甸类

属隐域性草甸类型,面积16.9万亩,可利用面积15.7万亩,只占全地区草地总面积、可利用面积的0.57%和0.56%。分布在米林、林芝、工布江达、波密县境内4200米以下较开阔的河谷地带和河谷两岸阶地低洼处。草地水分条件好,地下水位高,土壤属草甸土,沼泽化草甸土。平均亩产可食鲜草346.1千克,为各类草地之冠。此类草地划分为2个亚类,3个草地组,4个草地型。

7、山地草甸型

面积151.3万亩,可利用面积146.3万亩,分别占全地区草地总面积、可利用面积的5.12%和5.19%,为第二大草地类。分布在各县系中山及亚高山海拔3500—4400米地带,分布上限东南部较西部的低100~200米。上毗高寒草甸类,下邻暖性草丛类或温性草原类。其垂直分布范围与高山针叶林分布基本一致。境内多为温带向亚寒带过渡的湿润气候,土壤为棕壤和亚高山灌丛草甸上,牧草生长期5~7个月。植物种饱和度较大,层次明显,以中生植物为多。该类草地分为2个亚类,10个草地组,14个草地型。?

8、高寒草甸类

分布广,面积大,是林芝地区主要草地类型。面积2587.7万亩,可利用面积2475.6万亩,分别占全地区草地良总面积、可利用面积的87.6%和87.8%。草地分布在林线以上,海拔4200~5300米上下的高山地带,上与高山垫状稀疏植被或冰雪相衔,下与山地草甸类相接。西部气候较为干燥,分布上限可到海拔5300米,部分可达5600米;草地处于山地亚寒带湿润气候区,适宜寒冷湿润的自然条件,植被低矮。土壤含水量30%以上,表层根系密集,耐牧性强,土层因此受到保护而不受侵蚀,且冬春寒冷、夏秋湿凉,牧草生长期90~120天,放牧期5个月左右。植被以嵩草分布广泛,植物种的饱和度不大,层次不明显。该草地下划2个亚类,5个草地组,14个草地型。

(二)草地类型分布

1、草地类型水平分布

地区南北纬度差3°7'24″,东西经度差6°35'25″,表现为南北水热条件差异大,水平气候具有一定差异,草地类型随纬度的水平分异较为明显;相比之下,同一纬度上的气候差异不大,湿润状况相似,东西草地类型相同。

2、草地类型垂直分布

地区境内高山遍布,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植被具有相应的明显垂直差异,草地类型的垂直分异有三种不同表现。

(1)东南部垂直带谱

指察隅、墨脱两县,海拔150~2500米河谷地带为次生热性草丛类,水热条件好,土壤为砖红壤,赤红壤,黄壤和黄棕壤,牧草以白茅,蕨等8种植物为主;海拔2500~3700林下草地、撂荒地和农田隙地三种的河谷、山坡地带为次生暖性草丛类,常见植物有白刺花,画眉草等6种,降水相对减少,土壤为褐土,棕壤;海拔3700~4200米林间空地、荒山和河谷为次生山地草甸类,属森林砍伐后演替而成,与云冷杉针叶林处于同一垂直地带,水热条件好,土壤为棕壤,暗棕壤,牧草以林芝苔草等8种为主;海拔4100~4700米的高山为原生植被的高寒草甸类,气候寒湿,土壤为高山草甸土和高山灌丛草甸土,常见植物有高山嵩草等3种。

(2)西部垂直带谱

指朗县、米林县城以西和工布江达县城以西。海拔3600米以下为温性草原类,气候干旱,土壤灰褐土,植被为森林破坏后次生演替而成,常见植物有白草等9种;海拔3600~4400米为山地草甸类,为次生植被,土壤为棕壤或暗棕壤,部分已转化为草甸土,气候温凉湿润,常见植物有早熟禾等4种;海拔4000~4400米分布有亚高山草甸,草甸因中生杂类草多,开花期外貌华丽,俗称“王花草塘”;海拔4400~5300米为高寒草甸类,气候、土壤、植被均与其他垂直带谱同一高度带相同,不同的是山顶冰雪较少,草地分布上限较东南部高,顶部多浑圆,利于牲畜放牧。

(3)北部垂直带谱

指林芝、波密及米林县系和工布江达县系东部地区,海拔3600米以下以画眉草等4种草为主的暖性草丛类,海拔3600~4200米为山地草甸类,海拔4200~4900米为高寒草甸类。在暖性草丛类下限(海拔2500米)以下河谷有小面积热性草丛类分布,在暖性草丛类上限(海拔3600米)以上的东部有温性草原类分布。

总之,高寒草甸类在西部分布上限最高海拔5300米,较北部高400米,较南部高500米,是由于海洋性冰川在东南部及北部十分发育的影响,冰雪线一般在海拔5000米左右,同时由于水热条件优越,原始森林密布,林线一般在海拔4200米左右,紧连高寒草甸类草地。因此亚高山草甸仅出现在西部垂直带谱上,表现为气候较干旱,坡度平缓,地势浑圆,森林稀小。??

地形地貌

第一节地形

林芝地区北部为念青唐古拉山,南部属喜马拉雅山东段,西北部为冈底斯山余脉,东部系横断山脉,前三大山脉为东西走向,后者多为南北走向。海拔4800米以上地区现代冰雪地貌占绝对优势,海拔3800~4800米地区冻土和冰缘地貌占优势,海拔3800米以下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占主要地位,并伴随重力和泥石流等各种物理地貌作用广泛发育。境内高海拔及深切割而造成的相对高差带来地貌上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垂直方向上不同高程地带有不同成因的地貌类型及其组合,水平方向也呈现不同高程、不同成因类型的地貌组合。

境内地形总的趋势是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高差悬殊大,最高是喜马拉雅山东端米林与墨脱两县交界的南迦巴瓦峰,海拔为7782米,最低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县巴昔卡,海拔为155米,相对高差达7627米。以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为代表,境内东西延展120~300多千米,并以喜马拉雅山脉为分界线、海拔3900~6000米之间形成两大台阶,第一台阶高原面海拔在5000米,第二台阶高原面海拔在4500米,北高南低,两者间呈过渡关系,形成于第四纪以前。

全境具有典型的高山峡谷与山地河谷地貌,山脉之间是宽窄相间的河流谷地,其中最大的是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之间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及其支流尼洋河、帕隆藏布、察隅曲谷地。

第二节山脉峡谷

一、山脉

林芝地区境内山脉展布以波密县东侧——察隅县西侧之间为分界(约东经96°30′以西),以西山脉受喜马拉雅孤形构造带制约,主体呈近东西向,形成以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为代表的东西走向山系;以东山脉受南北向大地构造制约,形成以横断山脉为主体的一系列近南北走向山系。

(一)近东西向山脉

1、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东段自西向东延入林芝地区南部朗县、米林、林芝、墨脱四县,山脉西侧进入山南地区隆子县。山脉长约300多千米,宽度一般在100千米以上,山岭海拔一般在3800~5200米。受喜马拉雅孤形构造牵引,呈北东向展布,东段作孤形拐弯扭曲,构成奇特地貌景观,世界第十五高峰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是境内喜马拉雅山脉暨所有山体的最高峰。

地壳史上,喜马拉雅山脉最晚脱离海侵成陆,从晚第三纪,特别是上新世末——第四纪开始,喜马拉雅山脉的上升速度和幅度明显多于其它区域而后来者居上,构造成因表现为南北向水平挤压。喜马拉雅山脉林芝地区境内部分约以4500米为高原面,面之上分布有约40座巨大山岭,面之下分布有众多高山峡谷、山地丘陵、山川河谷、山间平原盆地、河流与湖泊等众多地貌单元组合。地貌单元组合在垂直方向上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带性,各自所处水平带谱内呈现不同类型组合,平原表现在山前宽谷和海拔3800米以上山间谷地呈狭长带状,但多因地表水的浓度切割而支离破碎。

喜马拉雅山脉横亘于林芝地区南部,成为印度洋暖湿气流向北入侵的天然屏嶂。

2、念青唐古拉山脉

分布于林芝地区北侧工布江达、波密两县内,分支部分延入林芝、墨脱、察隅等县内之北侧,是一条断续延伸的巨大山系,在林芝地区境内断续延展约300千米,南北平均宽约80千米,山岭海拔一般4600~5800米,其中超过5000米山峰约40座,高原夷平面海拔为5000米,波密县八盖北西侧、北侧及北东侧为凹陷地带,山脉西延进入拉萨市墨竹工卡县,东延折向演变为伯舒拉岭山。

高原夷平面之下地貌为典型中高山地地貌,有众多高山峡谷、山地丘陵、山川河谷盆地、河流与湖泊等地貌单元平面组合,在波密县和工布江达县北侧海拔4000米以上山岭上,大片分布有雪原、现代冰川及古冰川遗迹。

由于巨大海拔高度和深切割而造成的相对高差,念青唐古拉山脉地貌上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带性。

念青唐古拉山脉是林芝地区河流水系与那曲地区河流水系的主要分界线。

(二)近南北向山脉

林芝地区近南北向山脉主要是伯舒拉岭山脉,归属横断山脉体系。

伯舒拉岭山脉分布于波密县、察隅县境内,并以波密县玉普乡北东侧伯舒拉岭峰(海拔5592米)为中心,呈北北西走向断续展布,长约250千米,东西宽约100千米,山岭海拔高度一般为4500~6000米,超过4500米山峰有50多座,山脉南延进入云南省、北延进入昌都地区洛隆县,东侧犹如一道天然屏峰,与云南相隔。?

伯舒拉岭山脉高原表平面4500米,夷平面以下为中高山地地貌特征,有众多高山峡谷、山地丘陵、山川河谷盆地组合,而水系河流极发育,地表切割普遍较深。局部有雪原、冰川等地貌出现,均分布于海拔4500米以上。

由于巨大海拔高度和深切割而造成的相对高差,伯舒拉岭山脉地貌上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带性。

(三)次级山脉

1、岗日嘎布山脉

分布于波密县与工布江达、林芝、墨脱、察隅四县邻界上,由倒较胜左山、拉格不山、布泵格尼山、麦龙坡容山,恰母那山、座玛金珠山、嘎日山、埂日嘎布山、白日嘎山、都拉山口等一系列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体组成,属于念青唐古拉山系分支山脉。

山脉西起波密县八盖乡南西侧,与念青唐古拉山脉汇合,东至察隅县都拉山口,与伯舒拉岭山脉汇合。总体走向北西,断续延展约330多千米,宽度25~40千米,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5座,其中东段白日嘎峰最高,海拔6882米。山岭上分布有众多现代冰川、雪原。

2、米什米山脉

分布于墨脱县中部,走向东西,长约100千米,宽约25千米,海拔一般为2000~4000米,最高为阿拉雅山,海拔4106米,为典型低山丘陵地貌特征。

3、阿波尔山脉

分布于墨脱县南西侧,走向南北,长约80多千米,宽约20千米,海拔高度一般2000~3500米,最高为约尔京山,海拔3829米,为典型低山丘陵地貌。

4、康藏山脉

位于察隅县南侧与缅甸国相邻的国境线上,走向北北东,长约20千米,宽约30千米,海拔一般3500~4500米,主峰加秋拉山,海拔4628米,为典型高山丘陵地貌。

5、布惹嘎热山等山脉?

察隅县南侧从东向西依次有恩达普山、雪峰山、布惹嘎热山、龙地亚山等四条次一级山脉,南北向,长度一般数十千米,宽度10~30千米,海拔一般2000~4000米,为典型低山丘陵地貌。

二、峡谷

林芝地区峡谷主要有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察瓦龙、墨脱、波密、朗县、察隅等7条较大峡谷,属于弧形或线形断裂槽谷,长度56~496千米之间,宽度一般在80米以上。峡谷类型除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和察瓦龙峡谷为深切峡谷型,其它均为中等切割峡谷。

(一)雅鲁藏布大峡谷

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林芝地区米林县派乡以东至墨脱县洛永,北纬20°,东经95°,呈马蹄形。峡谷幽深,河道迂回,谷底水流湍急奔腾而下,巨浪排空,涛声隆隆,气势十分磅礴。峡谷是一条巨大的弧形槽谷,沿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河谷发育,不仅是切穿壳层(约50千米)深大断裂的一部分,也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擦边界,即地缝合线,属深切型。峡谷形成时代不晚于侏罗纪至白垩纪末期。峡谷北起米林县大渡卡村,南至墨脱县巴昔卡村,全长496.30千米,切深5382米,落差2700米。谷底宽度一般为100~200米,最窄处位于大拐弯顶端,由于其南侧的南迦巴瓦峰(7782米)与北侧加拉白垒峰(7294米)所夹峙,两侧壁立,宽仅70多米。峡谷全段河床深切,基岩裸露,急流险滩众多。两侧谷坡坡度大,全段重力作用均活跃,时有山崩,泥石流现象发生。峡谷地貌形态极为特殊,且存在明显差异并以墨脱县达木乡为界。其上游至派乡间,峡谷呈“U”形,两谷坡上部在40°左右,下部突变陡,达60~80°,甚至直立,其中尤以白马狗熊(南峰北东侧)至扎曲间一系列小直角形转折峡谷最为险峻,河床宽度不到100米,局部流速却达16米/秒。峡谷曲流平面形态在不同河段不竟相同,加拉莎至达木间主河道呈近南北向“弓”字形曲流河段,达木乡以下至背崩乡西让(或称希让)间为一较宽线“V”字型峡谷,谷坡在30~45°之间,谷底河床宽在150米以上,主河道发育在北东向断裂带内开成拉长的“S”形曲流河段。

1998年4月份,经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探险考察后,证实并认定为中国及世界上最深最长峡谷。

(二)察瓦龙峡谷

位于察隅县境内,从南至北贯穿于察瓦龙乡拉康寺(边境)至古拉乡结口甲朋北侧,沿怒江发育,是一条线形裂谷。峡谷长135米,切深一般都在2000~2500米,玉曲江附近切深稍小,约1600米左右,属深切型,局部地段已成障谷。境内全段落差约400米,河床宽一般80~200米,水流湍急。峡谷两侧地貌陡峭,谷坡坡度一般都在30~50°间,下部近直立,察瓦龙乡附近河谷较宽阔。峡谷北延进入昌都左贡县,南延进入缅甸境内。

(三)墨脱峡谷

位于墨脱县洛永至潘金,属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南侧延续部分。峡谷走向近南北向,全长近70千米,切深小于1000米,谷底宽度一般150~200米左右,划属中等切割峡谷。峡谷弯曲多,两侧谷坡中等陡峻,坡度一般大于20°。河床深切后,地表岩石,土壤层由于结构松散,时常有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现象发生。

(四)波密峡谷

位于波密县八盖乡至易贡乡,沿易贡断裂带发育,属于中等切割峡谷。峡谷北西走向,全长275千米,切深小于1000米,全段落差1600米,谷底宽度一般100~200米。易贡茶场一带形成冰湖盆地,宽500米以上。峡谷两则地形局部较陡,巴瑞村以西、通麦至古村、易贡乡以东等地段坡度达50°上。河床下切后,造成两侧谷坡重力作用活跃,主要在易贡湖口和通麦等处,时常有泥石流和大规模山体滑坡。易贡湖便是因特大泥石流偃堵谷地而形成。峡谷西延进入那曲地区嘉黎县忠义乡。

(五)朗县峡谷

位于朗县仲达乡与洞嘎乡西侧之间,峡谷近东西走向,沿雅鲁藏布江断裂带发育,属于山南加查峡谷组成部分,延伸郎县境内长56千米,切深小于1000米,落差约150米,谷底宽度一般80~200米,局部(如县城北侧)小于50米窄谷。归属中等切割峡谷类型。峡谷西侧地形较陡,坡度一般30~50°,水流一般较缓。

(六)察隅峡谷

位于察隅县境内,北起古玉乡北侧措珠村,增至下察隅乡河流汇合处,沿桑昂河谷发育,是一线形裂谷。峡谷主体由峡谷、狭谷、陡崖、宽谷等共同组成,长度一般5~20千米,累计长度约40千米,广义长约140千米,落差2000米,切深一般在500~800米之间,均属于中等切割峡谷。峡谷中均可见清晰的断裂构造迹象,或沿花岗岩节理发育,河床大部分切入基岩,局部地段出现障谷。峡谷谷底宽度大部分100米,察隅县城以北河床宽度几十米,其中竹瓦根附近最为狭窄,河床宽仅4米。峡谷地段两侧谷坡均十分陡峻,一般均在30?°以上,局部为直立悬崖,峡谷中山嘴交错互相叠嶂,水流湍急,多成跌水和瀑布。


【责任编辑:欧阳雪】

福建永定:学《准则》强规范 以法治护航退役军人工作

切实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领域执法规范化水平,11月10日,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学习司法部最新发布的《行政执法人员行为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以法治力量护航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学习会上,该局领导带头领学《准则》全文,围绕职权法定、积极履职、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执法与服务相

漳浦县召开基层行政执法专项整治推进会:统一思想聚合力 提质增效促规范

深入推进基层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切实解决当前数据质量不达标、指标数据较落后等突出问题,11月7日,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召开基层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推进会。县政府副县长、公安局局长张学仁出席会议并讲话,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智海主持会议并作工作通报点评,县纪委监委、公安局、司法局等相关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具体经办人员

国家审核组赴厦检阅:厦门渔检迎考提质促发展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以下简称“支队”)渔船检验业务工作接受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组成的渔船检验整体业务审核组的现场审核和渔船检验质量督导。福建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副总队长肖方森陪同。

株洲市渌口区自然资源局“民情接待日” 办妥百姓“心头事”

9月17日上午,株洲市渌口区自然资源局“民情接待日”刚刚开场。“大哥,您反映的房屋办证登记难的问题,现在请相关股室的同志为您解答。”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房屋办证登记难、小城镇开发遗留、地质灾害隐患等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被一一摊开在桌面上。渌口区自然资源局干部认真倾听、仔细记录,现场能办的当即“开方抓药”,需要后续跟进的也一一明确期限和责任人,切实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渌口区

厦门市海渔执法支队常态开展业务培训 持续规范涉企检查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举办涉企行政检查专题培训,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及省、市有关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规定的要求,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本次培训特邀北京德恒(厦门)律师事务所梁洪流律师作专题授课,聚焦涉企行政检查的核心要求与实务操作,系统解读了行政检查的定义与类型、法律依据、规范性要求以及权力边界与责任机

厦门市海渔执法支队以“三黑精神”铸就“海上铁军”

烈日灼灼,他们甘于晒黑,以黝黑的皮肤守海护渔;法理在前,他们敢唱黑脸,以无私的坚守执法办案;暗夜汹涌,他们亮剑黑夜,以通宵的搏击斩断违法黑手……从军营到海疆,从钢枪到舵盘,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的退役军人们时刻待命,以冲锋的姿态延续着“保家卫国”的誓言。浪涛为证,军魂永驻,这支一半以上由退役军人扛鼎的“海上铁军”,正以“三黑精神”为帆,在党

漳浦法院党组书记林跃轶讲授专题党课:以案为鉴淬初心 八项规定铸司法铁军

漳浦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林跃轶以“以案为鉴淬初心 清风铸魂践使命”为题,为全院干警讲授专题党课,通过剖析典型案例、阐释精神内涵,推动法院作风建设走深走实。林跃轶强调,要深刻领会内涵,准确把握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要义。中央八项规定作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标

江西“赣餐码”覆盖全省5291家机关食堂,公务用餐一码通行,基层减负见实效

手机一扫,15元支付成功,上犹县财政局干部戴德斌在安和乡政府食堂领取了一份一荤一素一汤的标准餐。无需协调、无需陪餐、无需公函,一次跨区域公务用餐在10秒内完成。在江西修水县山口镇政府,新修的400余平方米沥青停车场停满了车,旁边的滑梯上有孩子在玩耍。镇长陈博文看着这一幕,心里轻松不少——这些设施的建设资金,来自该镇9个月省下的9万余元公务接待费。改变源于20

醴陵市政协经济二组:学八项规定,聚发展合力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不请客、不喝酒、不送礼等系列要求,为企业发展与社会风气建设注入清风正气。活动现场,顾喆委员担任领学重任,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从规定出台的时代背景,到其对于党风廉政、社

云霄县供电公司赴检察院开展警示教育 筑牢廉洁防线

全体党员干部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县检察院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和院史馆,深入了解检察院的发展历程。期间,讲解员结合典型案例,通过"以案说纪"的形式向大家深入解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并从思想蜕变、权力失控、

河北交投衡德高速公司召开警示教育会:以案为鉴强作风 忠诚担当促长效

深化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陈亮主持并讲话。陈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引领和推

以案为鉴守底线:株洲渌口区自然资源局警示教育大会筑牢廉洁根基

全面落实中央及省市区委全面从严治党部署。6月6日,株洲市渌口区自然资源局召开机关警示教育大会。区政协副主席、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力军,派驻宣传部纪检组组长唐婷及全体机关干部参会。会上,唐婷同志通报了全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重点剖析“不担当、不作为”“漠视群众利益”“违规吃喝收礼”等六类突出问题,指出问题根源在于政治站位

辽宁高院部署集中整治违规吃喝 强化作风建设护航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

召开党组扩大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专班、中央纪委办公厅关于2起党员干部在学习教育期间违规吃喝、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的通报,及省委常委会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启动院机关集中整治违规吃喝专项行动。辽宁高院党组书记、院长郑青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要不断加强学习教育,切实提高思想认

攸县税务局创新实践"枫桥经验" 打造"办税无忧"服务新标杆

中经联播讯(通讯员 计薛莲 曾质铭 王云桓)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攸县税务局持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税收治理内涵,聚焦纳税人缴费人“急难愁盼”,坚持“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从源头化解涉税争议,让纳税人缴费人享受“管家”式贴心服务,多快好省解决办税缴费难题。分类处理多层级化解防升级“我在湘税社保上帮母亲补缴2025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用,因为操作不熟练错缴到自己账户上了。”市民陈女士情

辽宁高院公布第四届审判业务专家名单,29名法官荣膺殊荣

从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教培处获悉,第四届“辽宁省审判业务专家”评选结果已正式揭晓,29名法官凭借出色的审判业务能力和卓越的贡献,被授予“辽宁省审判业务专家”称号,其中45周岁以下者达14人。此次评选是辽宁高院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辽宁省审判业务专家评选管理办法(试行)》,参评人员需政治立场坚定,精通审判执行业务,具备

厦门市应急局:以改革创新推动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2月12日,厦门市应急管理局召开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传达全国、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和市领导批示要求,回顾总结2024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分析面临形势和问题,安排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兰贵兴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2024年,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福建省应急厅的有力指导下,全市应急管理系统拧紧安全生产责任链条,健全防灾减灾救灾机制,深化“智

辽宁高院新春第一会 反腐倡廉绷紧廉政弦

如何以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新成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提供坚强保障?春节上班伊始,辽宁高院召开全省法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总结202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任务。辽宁高院党组书记、院长郑青强调,要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向纵深发展,持续营造清明清朗政治生态,为推动全省法院各项工作“上

一年暗访调研40余次,厅长的“法宝”是什么?

元旦节后第一天,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伟即赴哈尔滨市双城区开展暗访调研工作。他先后前往联兴镇永跃村、兴功村和安家村,详细了解畜禽粪污清掏、清理、整治等工作落实情况。这样的工作模式和节奏,刘伟早已“驾轻就熟”。记者梳理发现,从2024年年初到年尾,刘伟暗访调研40余次。仅11月一个月,刘伟先后奔赴哈尔滨、绥化两个城市12个区、县暗访调研9次,内容包括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

黑龙江克山县:“政务直播”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的水平,克山县精心策划并开展一系列政务服务直播活动,凭借丰富实用的内容、专业细致的解答,赢得了广大市民的高度认可与好评。自2025年1月8日起每场平均直播时长1小时以上,围绕市民生活、企业经营息息相关的重点领域展开深入讲解。在社保医保政策解读环节,工作人员详细阐释了医保缴费流程、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

【新春走基层】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委副书记、区长孙坤开展春节前走访慰问活动

1月20日,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委副书记、区长孙坤走访慰问碾子山区困难群众、老党员、退役军人,为他们送上慰问金,并致以新春的祝福。在困难群众李景武、吴国华家中,孙坤详细询问了他们的身体状况、家庭收入及目前存在的困难,并要求街道社区等有关部门积极落实好各项帮扶政策,及时帮助他们度过暂时的困难,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在老党员刘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