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萨,藏语意为“圣地”,是西藏自治区首府城市,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地处西藏中部稍偏东南,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地势总体由东向西倾斜,平均海拔3650米,是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拉萨是历史文化“名城”、藏区稳定“要城”、雪域高原“净城”、改革开放“新城”,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拉萨史称“逻些”,是我国历史文化的名城...
历史沿革
拉萨史称“逻些”,是我国历史文化的名城。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全藏,将政治中心从山南迁到拉萨,后历经千年发展,逐步形成了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60年1月,设立拉萨市;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拉萨市成为自治区首府。
拉萨市位于西藏中南部,东西长约277公里,南北宽约202公里,东与林芝市相连,西与日喀则市交界,南与山南市接壤,北与那曲市毗邻,面积2.9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658米,年日照时间3000小时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市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含世界文化遗产1处3点)、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8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209处。
拉萨人口
全市户籍人口55.89万人,有藏、汉、回等38个民族,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78.4%。

行政区划
拉萨市辖城关区、堆龙德庆区、达孜区、林周县、当雄县、尼木县、曲水县、墨竹工卡县8个县(区)及拉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柳梧新区、文创园区、空港新区四个功能园区,37个乡、12个镇、16个街道办,50个社区、227个行政村。
自然地理
拉萨市位于西藏中南部,东西长约277公里,南北宽约202公里,东与林芝市相连,西与日喀则市交界,南与山南市接壤,北与那曲市毗邻,面积2.9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658米,年日照时间3000小时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市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含世界文化遗产1处3点)、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8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209处。
财政和金融
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78.16亿元,是2015年的1.72倍,年均增长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9万元。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9.35亿元,是2015年的1.79倍,年均增长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07.3亿元,是2015年的1.72倍,年均增长10%,内生发展动力显著增强。
旅游

布达拉宫
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拉萨市市中心,古城西北约2公里的红山上,最高处海拔3767.19米,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代宫殿。占地面积36万多平方米,高177.19米,东西长360多米,由红宫、白宫两大部分组成,红宫居中,白宫横贯两翼,红白相间,群楼重叠,是集宫殿、城堡、陵塔和庙宇于一身的宏伟建筑。始建于7世纪初,早期的布达拉宫几经毁灭,现今的基本上是清代建筑,是17世纪以来历代达赖喇嘛不断扩建的结果。整个建筑依山修建,规模宏大,巍峨壮观,被誉为世界屋脊的明珠,是西藏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和藏族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
据文献记载,布达拉宫始建于7世纪的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当时称“红山宫”,规模很大,外有三道城墙,内有千间宫室,是吐蕃王朝的政治中心。9世纪,吐蕃王朝解体,西藏陷入长期战乱,红山宫逐渐废弃。17世纪(1645),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在红山重建布达拉宫,历时3年,于1648年建成了以白宫为主体的建筑群。白宫东西长约320米,南北宽约200米,是达赖喇嘛进行政教活动的地方。主要殿堂东大殿坐北朝南,宽25.8米,长27.8米,达赖喇嘛坐床等重大庆典都在这里举行。殿内北侧设达赖喇嘛宝座,四壁绘有宗教故事和历史人物壁画。白宫顶部为达赖喇嘛的寝宫,包括朝拜殿、习经修法殿、护法神殿和达赖喇嘛的卧室等。现在寝宫的一切陈设依然如旧。五世达赖喇嘛圆寂8年后,为了纪念他,并安放他的灵塔,于1690年由当时执政的最高官员第悉桑杰嘉措主持修建红宫,于1694年竣工,它是一座宫殿、佛堂和灵塔殿等组成的多层建筑群。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心,东靠白宫,西邻僧舍,加上许多个灵塔殿的金顶和法王修行洞等早期建筑遗存,把它们结合在红宫的建筑群中,使整座布达拉宫呈现出雄伟、庄严而又绚丽多姿的气概。以后在红宫中又陆续添建了七世、八世、九世、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同时还建造了许多佛殿、经堂等建筑。布达拉宫的范围,除红山上的建筑群外,还包括前面的南广场、北广场、龙王潭,构成了一个巍峨的整体环境。在17世纪的修建和以后的扩建中,由西藏地区的优秀画师创作了数以万计,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表现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的,有表现宗教神话、佛经故事的,也有表现建筑、民俗、体育、娱乐等生活内容的精美壁画。它是布达拉宫中内容丰富、价值极高的艺术品,大小殿堂、门厅、走道、回廊等处都绘有壁画。壁画技法细腻,色泽明艳,是藏族绘画艺术的珍品。加上木结构构件上色彩对比强烈的装饰图案,成为布达拉宫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布达拉宫还收藏有近万幅明清以来的卷轴画和大批石雕、木雕、泥塑等艺术品、贝叶经等历史文物及藏毯、经幡、华盖、幔帐、陶瓷、玉器、金银器物等大批藏族传统工艺品。还有大量的经书和其他重要历史文献。它们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而且反映了1000多年来藏汉等民族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
布达拉宫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从五世达赖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同时又是保存历代达赖喇嘛灵塔的地方。宫中保存有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西藏官员的封诰、印鉴、金册、玉册和工艺品、经文、医学、历史、文学书籍以及各类佛像、唐卡(卷轴画)、法器等大量珍贵文物。

大昭寺
大昭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始建于公元七世纪中叶,后经历代重修增建,形成现存宠大的建筑群。该寺坐东向西,殿高四层,上覆金顶,辉煌壮观,具有唐代风格,同时也吸收了尼泊尔和印度的建筑艺术特色。寺内正殿有大木柱二十根,柱上斗拱、架梁浮雕精美,有人物、动物等。主殿二、三层檐下有成排木雕伏兽和狮身人面泥质半圆塑像。四周回廊和殿堂满布藏式壁画,绘有历史人物、神话故事近千米。大殿正中供释迦牟尼十二岁时等身镀金佛像。两侧配殿供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等塑像,寺内还保存有唐代以来的大量历史文物。寺前有唐蕃会盟碑、公主柳等古迹。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30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扩展项目。
(图片来源:拉萨市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