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张申)哈尔滨市松北区检察院党组积极贯彻省市区委和上级院工作部署,以“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工作姿态和“舍我其谁、用我必达”的使命担当,突出“政治意识大提升、能力作风大转变、检察事业大发展”目标导向,坚持在“强化责任落实、提升能力作风、提高工作质效”三点上持续发力,对标对表找差距、立足本职提能力、针对问题转作风、树正导向激活力,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状态、全新的举措,扎实推进“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走深走实。

运用“四个体系”,强化责任落实
坚持以上级关于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要求为指引,进一步健全完善领导责任、工作推进、考核评价、督导问责“四个体系”,强化责任落实,持之以恒加强机关能力作风建设。一是压实领导责任。成立了以检察长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任副组长的“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及监督问责、“解放思想、振兴发展”研讨、执法司法服务提升攻坚三个专班,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上传下达、状况反馈等工作,形成上下贯通、齐抓共管、强力推进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活动推进。对标对表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和重点工作,制定相关活动实施方案3份、工作台账9份,明确目标任务时限、实行项目化管理;制定月统计表9份,清单销号式推进。三是强化考核评价。结合业绩考评制定目标措施8个、开展督导检查9次、推进考核评价3次,统筹兼顾推动各项工作不断提档升级。坚持以周动态、月报告、季验收、年考核客观、综合评价打分,推动活动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四是严格督导问责。强化党风廉政意识,让督导督察“长牙齿”,开展警示教育5次、廉政谈话3次,干警职级调整谈话10人次,促进督导督察常态化、经常化。对活动推进成效不明显的部门和个人,责令进行了整改。

坚持“四个强化”,转化能力作风
着力于“提能力、改作风、促发展”,以“四个强化”打造学习型机关,提高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和作风建设。一是强化理论学习。制定了全院和个人的政治理论学习计划,以党员大会、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三会一课”等形式强化理论武装,开展检察长讲党课1次、解放思想、振兴发展研讨4次、支部专题学习交流8次。干警人均写学习心得8篇以上。

二是强化业务学习。扎实开展“基本业务+培训”,深入学习指导型案例、典型案例,加强对重大、疑难、新类型案件的研究,汇总岗位职责清单、业务手册、测试题库共15份;开展业务大讲堂2次、组织中检网培训56人次、司法资格教育在职培训10人次,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做到学习有计划、学习有制度、有保证措施。三是强化文化育检。成立理论小组和青年理论小组共计7组65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必读书目交流;以“一部一品”创建,带动“一院多品”,打造9个特色品牌,擦亮松北检察“金名片”;打造检察文化长廊,传播和展示检察文化理念,引领检察工作创新发展;在全院范围内征集院歌,充分展现松北检察的内在精神、检察工作理念和外在形象;开展院训征集活动,共征得院训8条,最终总结凝练出“守正、躬行、尚法、日新”的八字院训,在全院营造了凝聚力量、激励斗志、促进和谐的良好文化环境。

四是强化作风建设。始终把机关作风牢牢抓在手上,开展工作日考勤、学习强国积分通报、学习笔记通报等检务督查2次、专项检查2次;组织政策理论、检察业务、应知应会闭卷考试2次,以查促抓、以抓促改、以改促严,不断推动机关作风建设得到有效提升。

聚焦“三个载体”,提高工作质效
融合“质量建设年”活动和日常检察工作,以“三个聚焦”提升工作质效、转化成果。一是聚焦党建+业务。创新岗位绩效管理、抓实“三个规定”、突出检察特色宣传,利用“头条号”、“微信公众号”、“微博号”、“龙剑网”等新媒体平台累计发布原创作品79篇,其中被市级媒体转发46篇;被省级媒体转发18篇;在国家级媒体发稿总数达5篇。推进整治顽瘴痼疾常态化,以严格落实“三个规定”为抓手,目前全院干警共主动记录报告过问或干预、插手检察办案等重大事项21件,同比增长163%,有效杜绝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二是聚焦检察为民办实事。疫情期间,依法能动高效履职,灵活办案,成功助力农民工讨薪260万。充分发挥公益诉讼监督职能,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立案11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4份,通过检察为民办实事系列举措,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

三是聚焦能动检察履职。积极推进“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设立,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深入推进断卡行动,严厉打击帮信犯罪,推动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深入开展。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少捕慎诉慎押司法政策,结合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涉嫌刑事犯罪的企业负责人依法可不捕的不捕,依法可不诉的不诉。在办理涉民企案件中,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捕1件2人,定罪不捕、取保候审起诉3件3人。依托自贸区检察室主动跟进招商引资项目,主动对接企业贴近服务,通过普法讲座,关注企业难点,解答法律困惑,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帮助新区企业规避风险;与深圳(哈尔滨)产业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关于开展共建法治化产业园区框架协议》,从共建目标、共建理念、共建内容、共建方式等四个方面,为优化企业园区营商环境提供法治服务和保障,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