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讯 通讯员 钟洪樟】针对深圳大型公立医院高峰期停车难问题,27日上午,深圳市发改委召集相关部门就《关于公立医院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改革试点方案》召开第一次座谈会,拟在4家医院试点改革。(2月27日,深圳新闻网)
医院设置停车位的初衷是方便就诊患者,现在居然变成了大家眼中的“公共停车场”,“只为停车,不为看病”,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同时导致了城市交通的拥堵。
这类问题的发生,一方面来看是土地资源紧张,停车场资源有限,大家只好把目光聚焦在医院这些开放型公共场所,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部分群众社会公德的缺失,只图自己方便,不顾他人感受。
此次试点,主要通过提高非患者车辆停放收费标准,以价格杠杆调节停车服务供求,抑制不合理停车需求。但是笔者认为,提高收费标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就拿患者和非患者的界定来讲,没法用标尺来衡量,如果单纯用一纸病历来证明,会不会导致“没病装病”“为了停车买病历”等问题发生。所以,提高收费标准的招要用,但其他源头治理的手段也要多尝试。
首先,在提高收费标准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将停车场进行重新规划,区分患者停车区、非患者停车区,把停车场向公众开放,逐步引导规范的停车秩序。
其次,要倡导绿色出行,低碳出行。现在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新兴出行方式的流行,可以作为大家出行的参考,尤其是党员干部和医生,要以身作则,尽可能把医院停车位留给确实有需要的患者。
“停车费涨价”只是改革的一小步,还需要我们更多尝试,逐步完善,但我坚信,只要我们秉承为民服务的初心不改,就一定会取得改革的成功。
【责任编辑:王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