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 作者 唐蕾】近日,在天津水上公园的湖面上,因为市民盲目放生鱼类,导致了湖中的鱼大量死亡,公园中投放的鱼都是鲤鱼和鲢鱼,工作人员却不到一个小时就打捞上来四五十条黑鱼、鲫鱼、草鱼、锦鲤等各种鱼类,甚至还有巴西龟。(3月22日 央广网)
这些五花八门的鱼,甚至是巴西龟,都是市民想放生、想祈福私自投放在湖里的,结果却出现了“死鱼遍湖”的场面,不仅没有放生,反而是让这些鱼走进了生命的死胡同。放生,却放出这么多死鱼来,到底谁该来为这场“闹剧”负责呢?
近些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也加入到了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列。但是保护动物的爱心流于表面化、形式化,很多人都认为在市场买一条鱼,放生进湖里就是他们的爱心,可结果证明,这样表面的爱心,适得其反。我们队动物的关爱、对自然的保护,都应当是始于心、践于行,这里的行是理性的行为,不是盲目的给自然生态和动物本身增加负担,而是管住自己的行为,对动物友好,不虐待动物,顺应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不以人类自己的意志改造自然。市民们要表现爱心,不是盲目的向湖里放生各种鱼类,而是不乱扔垃圾、不随意投放食物,保护湖内原有生态,让原有鱼类自然生长。
环保知识宣传力度不够,普通市民的环保知识仍然有待提高。根据《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单位和个人自行开展规模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的,应提前15日,向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报告增殖放流的种类、数量、规格、时间和地点等事项,接受监督检查。同时要经过检验检疫合格后,确保健康无病害、无禁用药物残留才能放生。可是在天津水上公园,市民都是私自将各色各样的水族动物,没有经过任何的检疫处理就放进了湖里,一方面鲫鱼、草鱼、黑鱼、锦鲤等都主要是靠养殖的,它适应不了这种野生环境的湖水;另一方面未经检疫的鱼可能本身就带有病菌,投放进湖内就传染了其他的鱼;如果是鱼大量死亡,还会对湖本身造成不良的影响,影响它的水质,进而影响鱼类的生存环境,造成更多的鱼死亡,进入恶性循环的圈套。
公园管理的缺位,也应当为这次的“放生”事件负责。一个小时能打捞四五十条“异类”出来,就足以说明市民私自放生的水族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但是如此多的鱼就是堂而皇之的被放进了湖里,公园管理人员竟然是在出现了大量死鱼后,才幡然醒悟,可是已经造成的后果绝对是措手不及、不可逆转的,不是把死鱼、外来鱼捞出就可以解决的,破坏的水质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来恢复。公园的管理者,应当在妥善处理本次事件的基础上,做好水质的保护和提升工作,同时在园内设立环保知识宣传站,告诉市民不能随意放生动物;加强对园内水面情况的监控,安排保全人员强化巡逻,如有市民放生进行劝导,防止私自放生事件再次发生。
放生放出死鱼来,这本是一个可笑的谬论,人们会说,“我做了好事,还做错了吗”。是的,盲目的爱心、匮乏的环保知识和管理的缺乏,把这个谬论变成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闹剧”,我们爱护环境、保护动物、富有爱心,都应当有一个正确理念、适当的方式的和强有力的管理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