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正是享受水果盛宴的好时机,进口的“洋水果”更是走俏市场。来自马来西亚的榴莲铺天盖地,“越南进口百香果包邮”拼团在即……然而,这些“洋水果”实际上并没有获准进入中国市场,甚至有商户大方承认所卖的“洋水果”就是冒牌货。(6月11日 央广网)
水果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食用的食品,尤其是夏季来临,天气炎热,一方面水果盛产,一方面人们对水果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这本该是销售者和消费者共赢的交易,可是目前市场上普遍存在的贴牌“洋水果”,不仅价格高,还可能是未被检验或者根本就是冒牌货,让消费者很是受伤。相关媒体提醒消费者要擦亮双眼,而在笔者看来,首先需要擦亮眼的是监管部门,监管部门要切实把监管责任落实到位,才能更好的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洋水果”受追捧,这说明就现在的社会发展水平而言,人们的组织追求越来越高,不仅不用忧虑温饱问题,更是在温饱之后想要获得更好的物质享受。而保障人们能够享受到更好东西,是政府相关部门肩上的责任,因为市场的总体品质保障还是要靠政府的宏观把控。
我们国家对于进口产品有严格的检验检疫准入制度,须符合相关制度设立条件才能准予进入国内市场并且销售,但在市面上的“洋水果”很多都是未获得准入的走私货,这些货品流入中国市场,一方面是逃避了关税,更重要的是未经检验可能存在对人体不利因素。
这就需要海关部门擦亮眼,不仅要在审批过程中严把关,对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严格按照条件审查,关乎食品安全不能一点懈怠,还要加大查处物品走私的力度,广撒网,细筛网,不能让未经检验的食品成为漏网之鱼,扰乱市场秩序。
还有些商家销售的“洋水果”根本就是土洋结合的假冒货,水果本身就是土生土长的国产货,却被唯利是图的商家贴上“洋标签”,就摇身一变成了“洋水果”,身价也翻了倍。但说到底,这就是冒用洋商标混淆视听,让消费者误以为这就是“洋水果”,所以才花了高出国产水果几倍的价格实际上买了国产水果。
这就需要市场监管部门擦亮眼睛,加大检查力度,对于水果批发市场以及散落在各条街道的水果店都要加强检查,无法提供进口凭证的就要严肃处理,还消费者一个公平交易的市场。(作者/唐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