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陂六指街的78岁陆老先生有个10多年的心病:他开餐馆期间,16个村、5家单位,在他的餐馆吃饭打白条,现在他家餐馆关闭已经6年了,还有6万多元欠款,至今讨要无门。(3月25日新华网)
吃饭总欠账,欠了一年又一年,总是赖着不还,这与吃“霸王餐”有什么区别?其实,这也不是独例,之前陕西就曾曝出13村32个村干部吃饭赊账吃垮面馆的新闻。这些村干部吃的是饭,欠的是民心,损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不得不让人深思,这种“霸王餐”行为该如何有效的监管?
在报道中提到,陆老先生处有4张欠条上记载的是“早点”,多的15元,最少的7元。连早点都打上了公家的欠条,那么我们不得不深思,这近6万的欠条里有多少是真正的公事所花呢?这其中无不体现了村干部的大胆妄为,以权谋私。
我们再细想,为何陆老先生能一次次地收下这些欠条?“想到是村里的,他并不在意。”正是因为村委会的公章和村干部的身份,陆老先生充满了信任,这种信任是对政府的信任、对集体的信任、对干部的信任,如果是一般的村民欠账,根本没不可能达到6万元之多。然而,陆老先生的信任最终化为了乌有,获得的是“小白条”换“大白条”和一次次的无功而返。
村干部做出如此荒唐的行为,上一级政府也脱不了监管缺失的责任。对村干部的行为,事前不预防、事中不监管,事后再来协调解决,恐怕难上加难。尤其是在资金、项目等重点环节上,更应该全程指导,避免村干部的“出格”行为。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村干部的一言一行,会在群众心中烙上深深的印记。要遏制“霸王餐”,还得从多方面着手。要把好“入口关”,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性,把他们信得过,有能力、有素质的干部选进队伍中。要把好“监督关”,要运用好多种监督形式,尤其是群众监督,把村干部的一举一动都放在百姓的眼中,对出现的“出格”行为,相关部门要及时纠正、及时制止,以免小错累大错,小问题变大问题。要把好“廉洁关”,要强化对村干部的廉洁教育,要对村级资金进行定期清理,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顶格处理,让村干部不敢腐、不想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