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年仅四十五岁的南昌县向塘镇党委委员赵长仁鞠躬尽瘁倒在走访群众途中。一个年轻的生命、一位人民的好公仆,他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本色,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当代的“公仆”赞歌。(3月30日 江西新闻网)
“生命无常,人却有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最美公仆赵长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平凡诠释”生命伟大、用“奉献点亮”人生光辉、用“赤城演绎”公仆情怀、用“执着抒写”党员本色,把脚印留在了基层,把口碑留在了民心。在赵长仁工作过的这片热土上,虽然没有留下豪言壮语、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可是他用双脚丈量过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诠释着一位人民公仆的忠诚勤勉;他用心走访的每一户群众,都从他身上看见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子情怀。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有一名言始终激励一代代人:“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确实,赵长仁,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诠释了“人民公仆”的涵义;用“赤城”与“执着”,抒写了灿烂的人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镌刻了不平凡的人生。
“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是南昌县向塘镇党委委员赵长仁平凡而伟大人生的真实写照。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在纷杂尘世间走一回,都有权利选择一生如何走过。“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周围群众每天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但办起事来却雷厉风行。百姓看在眼里,群众记在心中,检查农村清洁工程质量,参加挂点村里的村民理事会,为养猪大户争取沼气项目指标,他用每天马不停蹄忙碌的身影诠释了一名基层干部的为民服务的宗旨与无私奉献的情怀。
脚上沾满泥土,心中会沉淀真情。他是同事和妻子眼中的“工作狂”,经常加班到深夜回家,脚踝受伤仍带病坚持工作,他“工作上瘾”出了名,似乎在他的生命中没有“劳累”二字,为了工作他总有使不完的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下基层,坚持走访群众,他是百姓眼中的“贴心人”,尽心尽力帮助困难群众办低保、减免医药费。他总是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装在心上,事事想着群众,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做,对老百姓不但热爱,而且心怀赤城与敬畏之心。这种热爱,赤诚与敬畏不仅来自于深刻的理性认知,更是来自于内心深处的为民情怀与真诚的情感投入。心里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的群众路线,将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增福祉,心甘情愿与群众一块苦、一块干、一块过。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赵长仁累死在走访群众途中,用“赤城”与“执着”诠释生命的真谛,“虽死尤生”。追忆生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倒在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上,倒在了那片熟悉的土地上,倒在了广大群众当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赵长仁用宝贵的生命演绎着精彩的人生,用最朴实的行动抒写最壮丽的赞歌,无愧于党、无愧于民,在群众中竖起了一座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是百姓心中的好干部。(王济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