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区

开江:社会化服务助力全程机械化

四川省开江县耕地面积39万余亩,六成以上分布在小平原和平坝地区,为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近年来,开江县提出实现农业全程机械化的目标。

截至去年,开江县农机总动力达26.8万千瓦,完成机耕面积35.5万亩、机播面积5.6万亩、机电灌溉面积15.2万亩、机械植保面积6.43万亩、机收面积22.5万亩。全县农机耕、种、收综合水平达42.6%,实现粮油总产量28.38万吨,比上年增长2万余吨。

“我们的办法是每个乡镇发展一个农业综合服务机构,服务面积均达到3万亩以上,逐步实现大小春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彻底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把撂荒土地全部耕种起来。”开江县农业局总农艺师陈文耀说,目前已有一半乡镇实现了这一目标。

原料需求催生农机专业合作社

4月下旬,开江县任市镇黄泥塝村迎来插秧季节,按理说,这样的大忙时节家家户户应该均在田间地头忙碌,而实际却并非如此。忙碌于田间的是五六台插秧机,一阵阵呼啸而过,明晃晃的水田里均匀地植入绿油油的秧苗。

黄泥塝村临近重庆市开县,来村里机插作业的是开县人胡世华,他在开江境内流转了黄泥塝等3个村800余亩稻田,加上在开县境内的1200余亩,连成一片的有2000多亩。

2010年时,胡世华在开县办起一家米厂,逐步发展成年产大米3000吨的规模,这需要至少5000亩稻田为他提供原料。然而处处土地撂荒让他时常为原料发愁,于是一横心便自己流转土地种水稻,除了自己家乡的土地外,他还把目光锁定了临近的开江县任市镇。

从最初的100亩到现在的2000余亩,胡世华摸着石头过河,他认识到,唯有全程机械化才能大幅降低原料成本,为大米加工环节挤出更多的利润空间。于是,胡世华开始购买各种农用机械,如今他共拥有机耕、机插、机收、机烘等机械16台,并成立了合作社。

“尽管实施全程机械化,每亩成本包括土地流转费在内也在1000元左右,目前水稻的亩产量大概为1100斤-1200斤,每亩的利润也只有一两百元钱,很微薄。”胡世华说,“但无论怎样也比纯购买原料利润高得多,因此我还要继续扩大规模,计划到明年,基地面积要达到5000亩,实现原料全自给自足。”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我们这里虽然农业条件较好,但年轻人还是大部分外出务工,土地撂荒不少,因此引进胡世华这样的业主来流转土地耕种,非常适合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任市镇政府有关人员说,以黄泥塝村为起点,明年将再拿出2000余亩让业主流转。

从代耕代种到自主经营再到全产业链构想

在甘棠镇龙井坝村,一块“三万亩农建综合示范区”的招牌引人注目,这是开江县2014年捆绑20余个涉农项目1.653亿元资金建设而成的适合现代农业连片发展的一项工程。

该示范区为开江县天成农机专业合作社开辟了用武之地。该合作社是拥有14台旋耕机、1台育秧机、12台插秧机、14台收割机及各种机手60余人的部级农机专业示范合作社,2014年后开始流转土地自主经营。目前直接经营面积达3300余亩,涉及到3个村,服务面积达3万余亩,涉及3个乡镇及省外一些地区。

“在我们的服务范围内,除了修田坎、稻田补苗、施肥及部分稻田管理外,其他环节如耕田犁地、育秧插秧、机播机防机收等基本上不需要人工,我们自己经营的3300余亩基地,去年仅花了20多万元人工费。”合作社负责人蒋先民说。

鉴于机械化、工厂化育秧可大大节省人力,开江县准备明年大力推广,“尤其是针对一家一户的老百姓,他们不用购买稻种,不用亲自下田育秧,到插秧季节直接以每盘8-9元的价格向农业服务中心去购买即可。”陈文耀透露,第一年推广面积大约为4万亩。

蒋先民说,天成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年利润100多万元,但分摊到150个成员头上,也没有多少钱,为了充分调动大家积极性,合作社准备向粮食深加工方面拓展,将一二三产业有机衔接,从而把合作社进一步做大做强。

培育农业生产综合性服务机构是大趋势

位于普安镇的开江县祥泰农业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机耕、机播、机收、机防、烘干、仓储、销售及农资供应、农技咨询、市场信息等全方位“保姆式”服务。“就是说农户只需跟合作社签订一个合同,便可当甩手掌柜了,合作社还保证病虫害损失率在5%以内,最低亩产量在500公斤以上,到时候农户只需每亩交700元,便可随时向合作社提取干稻谷,也可以直接委托合作社销售。”县农业局局长张勇说。

该专业合作社各类农业机具50余台,拥有培训室、展示厅、农资超市、机库、修理间、日烘干25吨烘干设备2套、仓储容量100吨的粮库以及现代化办公设施。合作社不仅自己流转土地创建了2000余亩优质粮油基地,且与35家龙头企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及种粮大户签订了订单,年作业服务面积达3万余亩,年纯收益超过130万元。

“他们还开通了‘农耕家园’微信公众号,用户一扫二维码进入公众号,便可以选择自己关注的内容。”张勇介绍说。


【责任编辑:孙晓曼】

阿拉善高新区:党建引领聚共识 协力施策促发展

9月18日,阿拉善高新区开展“商会·女企协·女科协”协同发展座谈交流会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党日活动。本次活动由高新区党建办、阿拉善盟江浙商会联合牵头组织,高新区女企业家协会代表、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代表、重点企业负责人和相关单位负责人30余人参加。

绥芬河海关前7月监管跨境电商贸易额突破18亿元 创历史新高

截止今年7月末,绥芬河海关监管跨境电商出口商品1891.96万件贸易额实现18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316.75%、198.63%,创下历史最高。据了解,去年底《海关总署关于进一步促进跨境电商出口发展的公告》正式实施,由此,大幅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简化了出口流程。在现场,绥芬河市融发能源有限公司的场地负责人孙艳表示:“新政策实施后,我们的报关作业量减少了

保定成立太行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 打造国家级固态电池产业创新高地

6月30日,太行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在保定市正式揭牌成立。据介绍,该市依托太行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组建大储能生态创新联合体,联合顶尖科研团队、行业领军企业和权威机构组织,聚焦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构筑产学研用生态群,全力推进未来储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中国建筑中标重庆两江新区百亿级城乡融合项目 产城联动激活西部发展新引擎

❐总投资超 127 亿元保障性安居与产业园区工程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协调发展. 2025 年 6 月 24 日,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式公示两江新区水土片区城乡融合发展项目 - 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期)中标结果,由中建八局两江建设有限公司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以 6.12 亿元中标该项目。加上此前 2024 年 12 月中标的三期工程 6.64 亿元投资,中国建

云南出台加快推动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的《决定》

全面贯彻国家支持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战略部署,落实省委关于昆明市托管西双版纳州磨憨镇共建国际口岸城市的总体安排,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今日(5月28日)审议通过《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推动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并自公布之日起正式施行。

湖南自贸试验区建设五周年:锚定新目标,聚力“四个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

5月8日上午,2025年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工作会议在长沙顺利召开。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在会上强调,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着力提升外贸综合竞争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现代化产业层级以及制度集成创新能力,以打造湖南扩大开放的核心“强引擎”。在听取相关情况汇报后,毛伟明

宁波保税区首创数字人民币跨境易货结算系统 构建全球贸易新规则

宁波保税区跨境供应链管理与结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宁波跨境结算公司")研发的特别提货权 SDRC 数字金融结算系统实现重大突破,成功覆盖东盟十国及中东六国市场。这一由公司董事长李健博士团队主导的创新成果,标志着我国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场景应用迈入规模化落地新阶段。截至目前,已有 17 个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接入该系统,人民币在东盟贸易结算中的占比已提升至

锚定新兴产业与未来赛道,链式招商、数智转型重塑“顺德制造”新优势

作为全国首个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的市辖区,顺德在2024年交出惊艳招商答卷后,2025年开年即加速冲刺,以“三链融合”战略推动传统制造业向现代产业高地蝶变。数据显示,2024年顺德全年引进超亿元产业项目247个,签约投资总额近1130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52%。这座连续13年蝉联全国百强区榜首的工业强区,正以“向春而行”的姿态,书写高质量发

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改革创新结硕果,多项举措引领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人民政府近日印发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二批改革试点经验和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其中,长沙自贸片区贡献了6项制度创新成果,涵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多个领域,为湖南自贸试验区建设注入新动能,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自获批成立以来,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最新数据显示,长沙片

福建长汀:稀土产业实现首月“开门红” 政企同心共谋高质量发展

新春伊始,福建龙岩长汀县稀土工业园内各企业正以“开年即冲刺”的姿态加速复工复产,抓生产、抢进度、赶订单,争分夺秒力争实现一季度“开门红”。长汀县稀土企业复工复产率达100%。下一步,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好妈妈式服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推动更多项目早日投产达效。

株洲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邹志超:服务在建项目优质高效达产运营​,带动更多上下游企业持续完善产业链

邹志超表示,全力以赴为在建项目提供优质服务,助力高效达产运营,带动更多上下游企业持续完善产业链。株洲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亮,区相关领导参加调研。北斗湖时空信息科技园项目(一期)3栋主体结构已封顶。邹志超仔细询问项目功能布局等情况,强调要加强与专业机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