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区

创新成台湾陶瓷茶具发展主动力




“没有上釉而完全靠裸烧制作出来的陶器,为何能呈现出瓷器一样流光溢彩的金银光泽?”在今春举行的深圳文博会、广州茶博会上,一批来自台湾的茶器作品引发内地陶瓷爱好者现场驻足惊叹。其中,“新柴烧”技术革新运动的领军人、台湾著名陶艺家吴金维的柴烧作品尤为令人惊艳。

最近五六年,台湾陶瓷茶器作为新的区域品种在国内掀起一股玩赏和收藏的热潮。在北京马连道、上海天山、广州芳村、长春青怡坊、成都大西南等各大茶城,不管 是台湾名家的精品创作,还是刚刚出道的陶艺工作者的创新器具,都能在收藏者中间引来大批拥趸。其交易的热度甚至一度超过国内一些著名瓷都的名家作品。与内地陶瓷茶具相比,台湾茶器具有哪些专业优势?为什么专业玩家对此评价如此之高?

不上釉也流光溢彩的新柴烧

吴金维1968年生于台湾宜兰县,1988年台湾复兴商工美工科毕业,迄今已经在陶瓷茶器的烧制方面摸爬滚打了三十多年。近年来,他引领的“新柴烧”在业内引发高度关注,其柴烧作品亦频繁到港澳和内地一二线城市展览。

创烧于五代后周时期的柴窑,由于至今尚未发现实物及遗址,在国内的陶瓷界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柴烧与柴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深圳文博会上,吴金维的胞 兄、紫金橙文化团队负责人吴重毅先生告诉南方日报记者,新柴烧即采取无釉药的裸烧,讲究的是“一土、二火、三窑技”。简单来说,新柴烧主要有三大诉求:一 是木柴为温度来源(木生火);二是不上釉(火生土);三是裸烧,直接接受火的洗煉而生成金银彩等(土生金)。金银彩的二架铁及碳素所释放的远红外线改变了 水质,去芜存菁。燃烧中的水蒸气助降甘霖,有利于大地草木的生长,五行的相生因应而生。

对于新柴烧在台湾产生的背景,吴金维在南方日报记者面前,则给予了更为准确地解释。据其介绍,新柴烧是台湾陶艺工作者在参考了龙窑、蛇窑、凤凰窑等各种窑 体的燃烧效果,综合研制后所创出的新窑体。这种创新烧制方法,融合泥土中微量金属元素的特性,使作品触感温润、色泽多变,展现出深邃的意境。

记者在现场近距离观赏吴金维的作品,发现不管是茶壶、茶罐、茶托和茶杯,尽管没有上釉,但件件都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一般在瓷器身上才可能出现的流光溢彩的 美学特征,除了独家的金、银之外,还有红色、橘色,有些茶器身上,还能看到细腻的蓝、紫、黝黑渐层,所有作品都能够明显看到高温变化的火痕,而器皿表面的 肌理则千变万化,有鱼鳞纹,也有蜘蛛细纹,还有亮丽的闪光,器皿胚体迎火面上所聚积生成的落灰、结晶花。

“这些都是柴烧陶器独特的美学现象。”吴金维一脸自豪地说,柴烧是完全不上釉的,不上釉怎么会有这样的表面效果呢?其实是因为在土里面含有大量的铁质。器 物表面的火痕,都是火烧出来的痕迹,在装窑的时候,排列方式会做所谓的挡、火和两个物件之间连接式的关联。在烧窑的时候,可以把火焰分为五色火,明亮、明 黄、红、橘红、暗红。它是陶土里面的铁离子,在不一样的火焰环境下发出的不同颜色。在低温的时间,明亮火的时候,大概要烧制30多个小时,那时候的铁离子 还没有活动;到800多度的时候,火焰变成红色,就是说窑内缺氧,当中烧出来的一些铁离子开始游离,到了坯体的表面;温度上升到1000多度,火焰呈橘 红,就是我们讲的重还原,重还原的环境下铁本身要燃烧,所以铁离子会更快的跑到表面来,也就形成很多随机的面,汇聚在一起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的柴烧效 果。

据吴金维介绍,他在台湾建有4座柴窑,其中2座系与高校合作设置,最近6年已成功烧出300余窑。

台湾茶器享誉业界

吴重毅认为,柴烧所呈现的美学现象,在各地区的烧制理念及表现也大有差异:日本柴烧表现的是哲学思想和生活文化结合的美学表现。落灰、流釉,偶然的火焗效 果也可增加它的禅味意境及感受作者的手感和意念。中国大陆的柴烧则是以古朴的意境,粗矿的质感和大多数龙窑百年来的岁月堆叠(如窑汗)及作者的情怀来掳获 使用者的青睐,而台湾柴烧工艺师则以落灰、火痕、各种金银彩度,可低调奢华的色彩(金、银、红、橙、黄、绿、蓝、紫……)表现再加上作者个人用土的质感及 个性造型进入国内市场,正所谓各领风骚。

在台湾,新柴烧已经吸引了李仁媚等一大批陶艺家的积极参与,并已烧制出许多令业界惊艳的作品。柴烧茶器通过火与土表现出来的多元缤纷的艺术效果,正是当前台湾陶瓷茶器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台湾拥有全球最负盛名的包种茶、乌龙茶、高山茶和东方美人茶。不过,据台湾茶艺家、文化学者吴德亮先生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台湾茶人所使用的茶 器,却大多数来自江苏宜兴。每当慕名而来的国际友人,在各大茶区品饮着清香独具的台湾名茶,往往会为当地茶商和茶农引以为傲的宜兴紫砂壶收藏感到错愕。

这一尴尬的现实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生了转变。吴德亮在其给记者签名的《台湾茶器》一书中回忆道,当时,台北市立美术馆、福华沙龙、春之艺廊等地陆续展 出一些台湾陶艺家创作的现代茶壶作品。直到1997年,坪林茶业博物馆展出陈景亮、刘镇洲、李幸龙、黄政道等陶艺名家的手工茶壶与茶器,开始得到业界高度 肯定,而北投“晓芳窑”掌门人蔡晓芳大师的瓷釉与仿汝茶器也受到台湾和内地许多陶瓷发烧友的青睐,声名日隆;陈秋吉、连宝猜夫妇“陶源精舍”的夫妻杯一度 引领风骚;邵椋扬、江有庭、江玗、刘钦莹等人更成功将北宋“黑釉建盏”复活,作品深受两岸与日、韩等地区收藏家的喜爱;后来,吴金维的新柴烧革命,将陶器 烧出了令人惊艳的黄金璀璨与贵气,而邓丁寿颠覆传统的出水方式的“古逸壶”,更成功登陆中国内地与东北亚,并与古川子联手,将“九二二”大地震留下的落石 碾磨入陶,还原为令人赞叹的台湾岩矿茶器,让以冻顶茶名满天下的鹿谷茶区,从此有了引以为傲的名壶。

求新求变是赢得市场主因

实际上,台湾的陶瓷茶器能够走出宝岛,与一个叫莺歌的小镇有着重要关系。

莺歌陶瓷工艺有200余年历史,据介绍,清朝嘉庆年间数位吴姓匠师来到当地并发现邻近的尖山地区盛产黏土,遂于此设窑制陶。莺歌很快就成为台湾最大的陶瓷 艺品输出地,如今镇内陶瓷相关产业工厂及店家超过1000家、大小商店近2300家。“正是在莺歌的影响下,台湾其它地区的陶艺家也加入陶瓷产业,使得台 湾陶艺有了源源不断的生力军。”一位台湾茶商告诉记者。

在台湾中华陶艺协会荣誉理事长、陶艺名家苏正立看来,台湾制陶也有着六七千年的历史:制瓷技术是由中原传入闽粤地区,明清时期又由客家人传到岛上的。他认 为,现在的台湾陶瓷除了融入更多的内地文化元素,在题材上再创新、个性,台湾特色也十分明显。如两岸陶瓷作品在造型、釉色、工艺上根据理念虽有所不同,但 陶艺文化是相融相通的,在内涵上是一致的。这也是台湾茶器能够迅速占领内地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茶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对茶器的讲究更是不言而喻。在吴德亮看来,经过数千年喝茶方式的不断演变,茶具可说代有风骚,如唐朝主要为瓷壶 与瓷碗以及金银为多,还有茶圣陆羽所推崇的越窑青瓷碗;至宋朝除了“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罄”的景德镇瓷茶器外,更因斗茶的风行而有建窑的油滴天 目茶碗。明代则有宣德所产的白釉小盏,以及正德年间以后显赫一时的江苏宜兴“五色陶土紫砂壶”等。吴德亮非常看好台湾茶器的未来,他认为,在21世纪的今 天,台湾茶品也将以多元缤纷的创作壶,在历史上的席位中一较长短。其风靡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变化万千的造型釉色和不断推陈出新的创意。

相比之下,内地的陶瓷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冲洗,表现出来的流弊则相对明显。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当代艺术家杨国辛教授认为,大陆的陶瓷文化博 大精深,艺术体系非常庞杂,这几年之所以在局部板块能够隐约感觉到有被日韩等地区的陶艺家赶超的苗头,主要是因为内地陶瓷行业,艺术家的参与度远远不如日 韩这些地区,很多国内的陶艺家目光比较短视,为了眼前经济利益,不惜粗制滥造,把艺术品位、格调和艺术创新完全放在了一边。这其实是得不偿失的。在这一点 上,日韩陶艺家的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的。


【责任编辑:孙晓曼】

阿拉善高新区:党建引领聚共识 协力施策促发展

9月18日,阿拉善高新区开展“商会·女企协·女科协”协同发展座谈交流会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党日活动。本次活动由高新区党建办、阿拉善盟江浙商会联合牵头组织,高新区女企业家协会代表、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代表、重点企业负责人和相关单位负责人30余人参加。

绥芬河海关前7月监管跨境电商贸易额突破18亿元 创历史新高

截止今年7月末,绥芬河海关监管跨境电商出口商品1891.96万件贸易额实现18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316.75%、198.63%,创下历史最高。据了解,去年底《海关总署关于进一步促进跨境电商出口发展的公告》正式实施,由此,大幅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简化了出口流程。在现场,绥芬河市融发能源有限公司的场地负责人孙艳表示:“新政策实施后,我们的报关作业量减少了

保定成立太行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 打造国家级固态电池产业创新高地

6月30日,太行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在保定市正式揭牌成立。据介绍,该市依托太行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组建大储能生态创新联合体,联合顶尖科研团队、行业领军企业和权威机构组织,聚焦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构筑产学研用生态群,全力推进未来储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中国建筑中标重庆两江新区百亿级城乡融合项目 产城联动激活西部发展新引擎

❐总投资超 127 亿元保障性安居与产业园区工程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协调发展. 2025 年 6 月 24 日,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式公示两江新区水土片区城乡融合发展项目 - 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期)中标结果,由中建八局两江建设有限公司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以 6.12 亿元中标该项目。加上此前 2024 年 12 月中标的三期工程 6.64 亿元投资,中国建

云南出台加快推动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的《决定》

全面贯彻国家支持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战略部署,落实省委关于昆明市托管西双版纳州磨憨镇共建国际口岸城市的总体安排,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今日(5月28日)审议通过《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推动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并自公布之日起正式施行。

湖南自贸试验区建设五周年:锚定新目标,聚力“四个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

5月8日上午,2025年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工作会议在长沙顺利召开。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在会上强调,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着力提升外贸综合竞争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现代化产业层级以及制度集成创新能力,以打造湖南扩大开放的核心“强引擎”。在听取相关情况汇报后,毛伟明

宁波保税区首创数字人民币跨境易货结算系统 构建全球贸易新规则

宁波保税区跨境供应链管理与结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宁波跨境结算公司")研发的特别提货权 SDRC 数字金融结算系统实现重大突破,成功覆盖东盟十国及中东六国市场。这一由公司董事长李健博士团队主导的创新成果,标志着我国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场景应用迈入规模化落地新阶段。截至目前,已有 17 个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接入该系统,人民币在东盟贸易结算中的占比已提升至

锚定新兴产业与未来赛道,链式招商、数智转型重塑“顺德制造”新优势

作为全国首个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的市辖区,顺德在2024年交出惊艳招商答卷后,2025年开年即加速冲刺,以“三链融合”战略推动传统制造业向现代产业高地蝶变。数据显示,2024年顺德全年引进超亿元产业项目247个,签约投资总额近1130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52%。这座连续13年蝉联全国百强区榜首的工业强区,正以“向春而行”的姿态,书写高质量发

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改革创新结硕果,多项举措引领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人民政府近日印发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二批改革试点经验和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其中,长沙自贸片区贡献了6项制度创新成果,涵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多个领域,为湖南自贸试验区建设注入新动能,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自获批成立以来,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最新数据显示,长沙片

福建长汀:稀土产业实现首月“开门红” 政企同心共谋高质量发展

新春伊始,福建龙岩长汀县稀土工业园内各企业正以“开年即冲刺”的姿态加速复工复产,抓生产、抢进度、赶订单,争分夺秒力争实现一季度“开门红”。长汀县稀土企业复工复产率达100%。下一步,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好妈妈式服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推动更多项目早日投产达效。

株洲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邹志超:服务在建项目优质高效达产运营​,带动更多上下游企业持续完善产业链

邹志超表示,全力以赴为在建项目提供优质服务,助力高效达产运营,带动更多上下游企业持续完善产业链。株洲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亮,区相关领导参加调研。北斗湖时空信息科技园项目(一期)3栋主体结构已封顶。邹志超仔细询问项目功能布局等情况,强调要加强与专业机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