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区

“新神器”解决如何高效施用有机肥难题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在原本已经收割完的麦田里,一辆拖拉机正拉着一台厢式车来回走,一颗颗“泥团”从厢式车里被呈扇形均匀地抛洒到地里,不一会儿金黄的麦茬地便盖上了一层黑褐色的外衣。其实,这些抛撒出来的“泥团”并不是真正的泥巴,而是对土壤培肥具有重要作用的有机肥,拖拉机拉着的厢式车其实是北京市在今年“三夏”新引进的有机肥撒施车。“这个大家伙可了不得,一个小时没到就把这块地的有机肥给撒完了,省了多少事儿啊”,“这要人来撒肥,不得忙活个好几天啊”,“回头跟老板说说也弄个这个试试”……蹲在地头观看的农户们一个个不可思议地称赞着新设备。

在北京市今年的“三夏”生产中,除了常规的耕整地、播种、收获等机具外,还有一些新机具引起了农户们的注意。为此,笔者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大家揭开这些新设备的神秘面纱。

“这批有机肥撒施车主要是使用液压推动系统匀速将箱体内的肥料推出,配合尾部的螺旋抛撒系统,实现有机肥的快速均匀撒施。我们对有机肥撒施车做了实地检测,结果发现,该设备行进方向撒肥均匀度较高,平均能达到90%左右,作业幅宽方向撒肥量呈现由中间向两边逐步减小的正态分布现象。该设备最高作业速度可达9km/h,作业幅宽达12m以上,加上填料的时间,保守估算,一台这样自动撒肥车每小时可作业20亩,而人工撒施有机肥一天也就作业2?3亩地,省工效果十分明显。”北京市农业局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相关负责人张莉介绍说,“除了可撒施固态有机肥外,该设备还能撒施堆肥粗料、沼气干料以及其他的固态物料,适用性很好,应用前景广阔。”

今年“三夏”,北京市荣萍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金已经尝到了有机肥撒施车的甜头。夏收过后,张金计划种植几百亩鲜食玉米,但是,快要播种的时候天气预报提示过两天就有大暴雨,必须抢在下雨之前进行播种。但是按照平日里的人工撒肥效率来算,根本来不及。正当张金急得跺脚的时候,有机肥撒施车来到了他的田里,于是便出现了开篇介绍的那一幕。“过去‘三夏’抢收完抢种,忙得不可开交。尤其是遇到下雨这样的天气,我们农户就更没办法了。今年‘三夏’,这个大家伙可真是帮了我大忙了。不仅施肥效率高、效果好,而且,施用有机肥料还绿色环保,咱农民也能为首都的环境保护出一份力啦!”张金兴奋地说。

近年来,北京市以“调粮保菜、做精畜牧水产”为核心,以节水富民、提质增效为目标,深入推进北京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粮改菜、粮改饲,鲜食玉米、露地甘蓝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然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带来了新问题,其中如何高效地施用有机肥已成为最大的难点之一。尤其是在“三夏”这种大忙季节,抢收抢种是常态。过去夏种以玉米为主,而今,经济作物不断增加,这也为农民施用肥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北京市农业局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积极行动,深入调研,结合北京市农业发展特点,引进了一批有机肥撒施车,解决了夏种期间有机肥撒施工作量大、人工撒施效率低等问题,提高了有机肥撒施机械化水平,促进了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的开展。

据北京市农业局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已陆续引进了有机肥撒施车、液肥撒施车、颗粒肥精量撒施车等高效先进设备。这些设备在今年“三夏”表现十分抢眼,实际解决了农户的难题,得到农户的一致好评。同时,这也为北京打造绿色“三夏”出了一份力。据了解,下一步北京市农业局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将通过培训宣传、示范区建设、政策扶持等措施,全面提高北京市有机肥施用机械化水平,推动有机肥替代化肥方案落地,为北京市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孙晓曼】

阿拉善高新区:党建引领聚共识 协力施策促发展

9月18日,阿拉善高新区开展“商会·女企协·女科协”协同发展座谈交流会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党日活动。本次活动由高新区党建办、阿拉善盟江浙商会联合牵头组织,高新区女企业家协会代表、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代表、重点企业负责人和相关单位负责人30余人参加。

绥芬河海关前7月监管跨境电商贸易额突破18亿元 创历史新高

截止今年7月末,绥芬河海关监管跨境电商出口商品1891.96万件贸易额实现18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316.75%、198.63%,创下历史最高。据了解,去年底《海关总署关于进一步促进跨境电商出口发展的公告》正式实施,由此,大幅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简化了出口流程。在现场,绥芬河市融发能源有限公司的场地负责人孙艳表示:“新政策实施后,我们的报关作业量减少了

保定成立太行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 打造国家级固态电池产业创新高地

6月30日,太行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在保定市正式揭牌成立。据介绍,该市依托太行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组建大储能生态创新联合体,联合顶尖科研团队、行业领军企业和权威机构组织,聚焦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构筑产学研用生态群,全力推进未来储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中国建筑中标重庆两江新区百亿级城乡融合项目 产城联动激活西部发展新引擎

❐总投资超 127 亿元保障性安居与产业园区工程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协调发展. 2025 年 6 月 24 日,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式公示两江新区水土片区城乡融合发展项目 - 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期)中标结果,由中建八局两江建设有限公司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以 6.12 亿元中标该项目。加上此前 2024 年 12 月中标的三期工程 6.64 亿元投资,中国建

云南出台加快推动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的《决定》

全面贯彻国家支持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战略部署,落实省委关于昆明市托管西双版纳州磨憨镇共建国际口岸城市的总体安排,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今日(5月28日)审议通过《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推动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并自公布之日起正式施行。

湖南自贸试验区建设五周年:锚定新目标,聚力“四个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

5月8日上午,2025年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工作会议在长沙顺利召开。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在会上强调,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着力提升外贸综合竞争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现代化产业层级以及制度集成创新能力,以打造湖南扩大开放的核心“强引擎”。在听取相关情况汇报后,毛伟明

宁波保税区首创数字人民币跨境易货结算系统 构建全球贸易新规则

宁波保税区跨境供应链管理与结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宁波跨境结算公司")研发的特别提货权 SDRC 数字金融结算系统实现重大突破,成功覆盖东盟十国及中东六国市场。这一由公司董事长李健博士团队主导的创新成果,标志着我国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场景应用迈入规模化落地新阶段。截至目前,已有 17 个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接入该系统,人民币在东盟贸易结算中的占比已提升至

锚定新兴产业与未来赛道,链式招商、数智转型重塑“顺德制造”新优势

作为全国首个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的市辖区,顺德在2024年交出惊艳招商答卷后,2025年开年即加速冲刺,以“三链融合”战略推动传统制造业向现代产业高地蝶变。数据显示,2024年顺德全年引进超亿元产业项目247个,签约投资总额近1130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52%。这座连续13年蝉联全国百强区榜首的工业强区,正以“向春而行”的姿态,书写高质量发

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改革创新结硕果,多项举措引领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人民政府近日印发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二批改革试点经验和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其中,长沙自贸片区贡献了6项制度创新成果,涵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多个领域,为湖南自贸试验区建设注入新动能,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自获批成立以来,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最新数据显示,长沙片

福建长汀:稀土产业实现首月“开门红” 政企同心共谋高质量发展

新春伊始,福建龙岩长汀县稀土工业园内各企业正以“开年即冲刺”的姿态加速复工复产,抓生产、抢进度、赶订单,争分夺秒力争实现一季度“开门红”。长汀县稀土企业复工复产率达100%。下一步,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好妈妈式服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推动更多项目早日投产达效。

株洲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邹志超:服务在建项目优质高效达产运营​,带动更多上下游企业持续完善产业链

邹志超表示,全力以赴为在建项目提供优质服务,助力高效达产运营,带动更多上下游企业持续完善产业链。株洲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亮,区相关领导参加调研。北斗湖时空信息科技园项目(一期)3栋主体结构已封顶。邹志超仔细询问项目功能布局等情况,强调要加强与专业机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