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区

连续11年世界第一,中国制造凭什么?

中国已连续11年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这是如何做到的?站在大变局的新时点上,新冠肺炎疫情和贸易摩擦又将对中国制造带来何种挑战?

对上述问题,中新社记者专访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施展。在此之前,施展的《枢纽——3000年的中国》《溢出——中国制造未来史》《破茧——隔离、信任与未来》三部著作成为畅销社科作品,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中国制造成为世界第一的外部因素主要是全球经济结构转型,而中国正好踩在‘正确’的时点上”,施展认为,一是90年代中期开始的欧美创新经济转型,产生大规模外包需求,中国得以承接,二是中国加入WTO,使全球市场对中国敞开,拉动中国制造变得强大。

至于内部因素,一般认为,中国完善的工业门类、巨大的市场空间、齐全的配套设施、高素质的产业工人等,都促使中国制造不断变强,而且速度很快。

“中国人的刻苦,几乎没有其他国家可以相比,以及强有力的政府,这些要素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供应链网络’,把中国制造的综合成本降到很低的水平”,施展表示,供应链网络并不是众多工厂的简单加总,而是需要更多系统生态性的配合,在达到一个巨大规模之后,会推动成本控制逻辑发生一种质的变化,从而令其他国家难以与之竞争。

但大不等于强,中国对制造业发展水平有清醒的认识。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表示,中国仍处于全球制造业第三梯队,要成为制造强国还有大约30年时间。

施展认为,中国制造的不足,除了在高端设备上有明显短板之外,还存在工艺能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问题。中国在基础研究、核心技术上存在大量短板,尤其缺乏从0到1的创新。在这些方面,中国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冠肺炎疫情和贸易摩擦暴露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上的短板。近日,中国工信部表示将在41个工业大类和细类进行梳理,找到产业链供应链的“空白点”,“强链”“补链”。

施展认为,从安全角度,解决关键“卡脖子”痛点是必须的,但并不需要追求对所有环节都能自主掌握,实际上那些卡脖子环节也是处在各国相互依赖状态,只要在最关键环节上能够拥有反制能力就可以。

卡脖子痛点属于安全问题,但绝大部分经济环节并不涉及卡脖子问题,它们都仅仅属于经济问题。就经济问题而言,各国都应根据比较优势来发展,这是效率最高的。

回顾20世纪全球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中心地位不断转移,从欧美转移到日韩,到亚洲四小龙,又转移到中国,中国是否能继续保持这一地位?

施展团队通过对越南制造的深度调研认为,仅仅转移工厂而不转移供应链网络,构不成实质意义的产业转移。海外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承接中国如此大规模的供应链网络转移。“中国的供应链网络并未因贸易摩擦遭遇实质性挑战”,施展说。

如果有什么因素能够改变全球制造业格局,那么将是技术革命。施展认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箭在弦上,但目前还是单点突破,没有到达多领域共振的节点,但是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这种共振效应已经呼之欲出。对中国来说,如何通过释放社会的创新活力,保证自己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不掉队,至关重要。来源:中国新闻网记者 刘育英

【责任编辑:欧阳雪】

阿拉善高新区:党建引领聚共识 协力施策促发展

9月18日,阿拉善高新区开展“商会·女企协·女科协”协同发展座谈交流会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党日活动。本次活动由高新区党建办、阿拉善盟江浙商会联合牵头组织,高新区女企业家协会代表、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代表、重点企业负责人和相关单位负责人30余人参加。

绥芬河海关前7月监管跨境电商贸易额突破18亿元 创历史新高

截止今年7月末,绥芬河海关监管跨境电商出口商品1891.96万件贸易额实现18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316.75%、198.63%,创下历史最高。据了解,去年底《海关总署关于进一步促进跨境电商出口发展的公告》正式实施,由此,大幅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简化了出口流程。在现场,绥芬河市融发能源有限公司的场地负责人孙艳表示:“新政策实施后,我们的报关作业量减少了

保定成立太行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 打造国家级固态电池产业创新高地

6月30日,太行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在保定市正式揭牌成立。据介绍,该市依托太行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组建大储能生态创新联合体,联合顶尖科研团队、行业领军企业和权威机构组织,聚焦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构筑产学研用生态群,全力推进未来储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中国建筑中标重庆两江新区百亿级城乡融合项目 产城联动激活西部发展新引擎

❐总投资超 127 亿元保障性安居与产业园区工程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协调发展. 2025 年 6 月 24 日,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式公示两江新区水土片区城乡融合发展项目 - 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期)中标结果,由中建八局两江建设有限公司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以 6.12 亿元中标该项目。加上此前 2024 年 12 月中标的三期工程 6.64 亿元投资,中国建

云南出台加快推动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的《决定》

全面贯彻国家支持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战略部署,落实省委关于昆明市托管西双版纳州磨憨镇共建国际口岸城市的总体安排,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今日(5月28日)审议通过《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推动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并自公布之日起正式施行。

湖南自贸试验区建设五周年:锚定新目标,聚力“四个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

5月8日上午,2025年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工作会议在长沙顺利召开。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在会上强调,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着力提升外贸综合竞争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现代化产业层级以及制度集成创新能力,以打造湖南扩大开放的核心“强引擎”。在听取相关情况汇报后,毛伟明

宁波保税区首创数字人民币跨境易货结算系统 构建全球贸易新规则

宁波保税区跨境供应链管理与结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宁波跨境结算公司")研发的特别提货权 SDRC 数字金融结算系统实现重大突破,成功覆盖东盟十国及中东六国市场。这一由公司董事长李健博士团队主导的创新成果,标志着我国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场景应用迈入规模化落地新阶段。截至目前,已有 17 个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接入该系统,人民币在东盟贸易结算中的占比已提升至

锚定新兴产业与未来赛道,链式招商、数智转型重塑“顺德制造”新优势

作为全国首个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的市辖区,顺德在2024年交出惊艳招商答卷后,2025年开年即加速冲刺,以“三链融合”战略推动传统制造业向现代产业高地蝶变。数据显示,2024年顺德全年引进超亿元产业项目247个,签约投资总额近1130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52%。这座连续13年蝉联全国百强区榜首的工业强区,正以“向春而行”的姿态,书写高质量发

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改革创新结硕果,多项举措引领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人民政府近日印发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二批改革试点经验和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其中,长沙自贸片区贡献了6项制度创新成果,涵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多个领域,为湖南自贸试验区建设注入新动能,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自获批成立以来,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最新数据显示,长沙片

福建长汀:稀土产业实现首月“开门红” 政企同心共谋高质量发展

新春伊始,福建龙岩长汀县稀土工业园内各企业正以“开年即冲刺”的姿态加速复工复产,抓生产、抢进度、赶订单,争分夺秒力争实现一季度“开门红”。长汀县稀土企业复工复产率达100%。下一步,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好妈妈式服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推动更多项目早日投产达效。

株洲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邹志超:服务在建项目优质高效达产运营​,带动更多上下游企业持续完善产业链

邹志超表示,全力以赴为在建项目提供优质服务,助力高效达产运营,带动更多上下游企业持续完善产业链。株洲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亮,区相关领导参加调研。北斗湖时空信息科技园项目(一期)3栋主体结构已封顶。邹志超仔细询问项目功能布局等情况,强调要加强与专业机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