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9月10日昆明讯【王东琴 通讯员 申云彬 蒋玥玥】近日,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可邑小镇森林康养基地与四川大学华西保健医院、云南康柏仕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并举行挂牌仪式,三方联合开展的糖尿病森林康养项目首战告捷——首批参与干预的26位糖尿病患者,经为期五天的系统康养后全部成功停止胰岛素注射及口服降糖药使用,多项关键血糖指标显著改善,这一成果不仅为糖尿病非药物康复提供了全新实践样本,更凸显了可邑小镇优质自然环境对森林康养的核心支撑作用。

可邑小镇之所以能成为糖尿病森林康养的理想载体,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禀赋是关键基石。这里坐拥连片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樟树、云南松、高山栎等乡土树种繁茂生长,林下灌木与草本植物层层叠叠,构建起结构稳定、生态功能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茂密的植被不仅能有效调节区域微气候,将夏季最高温控制在25℃左右,更能通过光合作用持续净化空气,释放对人体有益的芬多精——这种由植物分泌的挥发性有机物,具有舒缓神经、减轻焦虑的作用,为糖尿病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改善内分泌环境提供了天然条件。

更值得关注的是,小镇森林区域的负氧离子浓度常年维持在每立方厘米2000-5000个,远超城市室内环境(通常仅100-200个)的10-50倍。医学研究表明,高浓度负氧离子能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帮助调节胰岛素敏感性,而这正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重要环节。在这样的环境中,患者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成为“天然疗愈剂”,为后续干预奠定了良好的生理基础。

依托这一优势,三方合作项目创新提出“运动+自然疗法+食疗”的综合干预模式,并以《黄帝内经》“运动调息”理念为指导,为患者定制个性化方案。每天清晨,患者会在专业指导下进入森林步道进行缓行训练,伴着林间鸟鸣与草木清香调整呼吸节奏,让身体在自然环境中逐步激活代谢功能;午后则开展太极、八段锦等轻运动,结合森林的静谧氛围达到“身心同调”的效果。食疗方面,项目团队充分利用小镇周边的天然食材资源,选取低糖、高纤维的野菜、高山杂粮等,搭配出既符合糖尿病饮食原则、又饱含地方生态特色的餐食,形成“环境滋养-运动激活-饮食辅助”的闭环干预。
据悉,首批26位患者中,患病时长最长者达30年,最短者也有5年,多数人此前需长期依赖胰岛素注射或多种口服药才能勉强控制血糖。令人振奋的是,经过五天集中疗愈,所有患者均成功脱离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等指标平均下降30%-40%,部分患者甚至恢复至正常范围。“在森林里待着特别舒服,呼吸顺畅了,睡眠也好了,没想到不用吃药血糖也能降下来。”一位有着12年糖尿病史的患者感慨道。
“这一成果证明,自然环境与科学干预的结合,能为糖尿病非药物治疗提供宝贵实践经验。”云南康柏仕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协合生物集团全国副总裁董小江博士表示,可邑小镇的生态资源让“自然疗法”从概念落地为实效,为慢性病防控开辟了新路径。可邑小镇森林康养基地董事长李梦君则认为,此次突破进一步验证了森林康养在慢性病康复领域的实际作用和巨大潜力,未来将继续深挖生态资源价值,推动健康产业与生态保护的深度融合。
此次可邑小镇糖尿病森林康养项目的成功,不仅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康复新希望,更标志着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在慢性病干预领域迈出了实质性一步。随着生态优势向健康价值的不断转化,这类“生态+医疗”的合作模式,或将成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