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5月8日昆明讯(王东琴 通讯员 曲乐 申云彬 叶晓月)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日前印发《云南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首次系统构建覆盖省、市、县三级,贯通临床、医技、管理三大领域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该办法将于2025年6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云南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迈入规范化、制度化新阶段。
精准分级分类 构建质控网络新格局
根据《办法》,云南将建立"省级-州市级-县区级"三级质控中心网络,按专业领域细分为临床、医技、管理三大类。其中省级质控中心须由三级甲等医院牵头,学科带头人需具备全省学术影响力,且三年内无重大医疗事故。省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处长表示:"我们在呼吸、心血管等关键领域将建立25人专家委员会,确保每个专业领域只设一个质控中心,避免多头管理。"
动态评估机制 打破"终身制"管理
创新建立"4年周期+年度评估"动态调整机制:省级质控中心需接受年度考核,连续两年不合格即解除挂靠资格;管理周期内两次评估优秀可连任。评估指标涵盖质控标准落实、数据安全、培训覆盖等九大维度,特别将"50%省级医院和州市三甲医院年度覆盖"作为硬性指标。值得注意的是,新规严禁质控中心与企业资金合作,违规者将取消挂靠资格。
数字化转型 筑牢数据安全防线
《办法》要求各级质控中心建立医疗质量数据库,使用经认证的信息系统收集分析数据。省级质控中心需每季度发布工作简报,年度编制专业质量安全报告。数据使用实行"双审制",发表研究成果需经脱敏处理并注明来源。省卫健委规划处负责人透露:"我们正在开发全省医疗质控数据平台,实现与134家三级医院HIS系统直连,确保实时监测。"
边境医疗提质 特色专科全覆盖
针对云南边疆特点,特别规定25个边境县须建立跨境医疗质控协作机制。在德宏州,依托州人民医院成立的感染性疾病质控中心,已与缅甸木姐地区医疗机构建立耐药菌监测网络。省卫健委透露,2025年将重点建设热带病、创伤急救等6个边境特色质控中心,推动建立中老越缅四国医疗质量协作联盟。
人才强基工程 培育质控新生代
实施"百千万"培训计划:省级质控中心每年开展2次以上专项培训,州市级每季度组织实操演练。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首批50名质控专员已完成DRG质控、病案首页规范化等课程培训。新规明确,到2027年实现三级医院专职质控人员配备率达100%,二级医院达80%。
随着管理办法的实施,云南医疗质量安全将实现从"经验管理"向"数据驱动"的转型升级。从三甲医院到边境卫生室,从手术室无菌管理到傣医药标准化,一张织密医疗质量的安全网正在云岭大地徐徐展开。当年度评估报告首次实现全省医疗机构全覆盖之时,3700万云南民众将享受到更优质、更同质的医疗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