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11月22日哈尔滨讯(温东升)龙江大地掀起实施“黑龙江省十四五规划”以来,“富硒稻米”成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精准科技兴农、打造绿色粮仓新的生力军,同时,“人工富硒有机营养稻米”也成为全国百姓谈论的焦点。近日,本网记者同黑龙江省第二届安全食品进万家摄制组走进哈尔滨市方正县兴业米业有限公司解密人工富硒有机营养稻米的神秘密码。
方正县兴亚米业有限公司位于哈尔滨市方正县宝兴乡石家村,该村地势平坦,稻田种植使用双子山国家原始森林公园水源灌溉,水源充足,是有机水稻种植的良好地带。

1992年“人工富硒绿色营养稻米”项目由黑龙江省农科院土肥所孙铁男研究员和方正县宝兴乡石家村党支部书记丁佩强及他成立的”绿宝石水稻研究所开始进入试验阶段,1994年他们又把铁、锌、钙三种微量元素加到富硒营养液里进行实验,该项目1997年获得成功,同时根据此项目的特殊营养含量,1997年丁佩强和黑龙江省有关七位专家制定了黑龙江省乃至全国首个“人工富硒绿色营养稻米”标准。现如今丁佩强已成为方正县兴业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二十多年来他坚持不懈研究人工富硒稻米的品种改良,始终站在科技强农的最前沿,该公司生产的“丁家香富硒稻米”坚持按照有机和绿色食品标准种植,其米不仅富硒含量可达150微克/千克以上,而且富含锌、铁、钙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多年来经农业部谷物检测中心和SGS检测,零农残、零重金属。
世界营养学家、全球生物化学会主席巴博亚罗拉博士说:硒是延长生命的营养素,有了硒人生百岁不是梦。我国70%以上地区缺硒,特别是从东北到西南的15个省市自治区的部分地区构成了“贫硒地带”,然而人工加硒生产富硒食物,是解决缺硒问题的有效方法。硒,是一种维持人体正常机能必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人工富硒稻米就是在水稻生长期根外施富硒营养液,使其从根部或叶片参与植物的内循环进入果实。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和大部分人群都缺硒需要补硒的情况下,通过人工把富硒营养液施用到水稻上,在水稻生长期通过作物光合作用,使无机硒转换成有机硒,利于人体吸收,具有抗氧化、增强人体免疫力、有效清除人体有害垃圾、促进人体健康、延缓衰老之功效。

二十余年,丁佩强作为中国人工富硒有机营养稻米农民研发成功第一人,攻坚克难人工富硒营养稻米向绿色有机升级的过程中得到了国家及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2000年丁佩强出席了全国供销合作社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领导及有关部门鼓励和支持,2004年他又受邀在人民大会堂出席首届中国农业经济发展论坛暨重点项目推广大会获得与会代表好评并获原农业部正部级副部长老抗联刘培植题词“食富硒营养米,强身健体”,丁佩强由于服务“三农”贡献突出,先后获得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哈尔滨市特等劳动模范、市先进村主任标兵,荣获方正县富硒稻米产业发展二十年特殊贡献奖,受聘于全国合经委富硒产业专业委员会富硒产业专家等荣誉。丁佩强本人被称为“新时代服务三农的最佳楷模”。丁佩强发起创建的方正富硒产业联盟,该联盟将真富硒、富真硒的十余家合作社组织到一起,统一章程、统一富硒技术标准、统一用肥、统一品牌销售,实行行业自律,提升联盟富硒食品信誉度和知名度。

如今的方正县兴亚米业有限公司,在总经理王晓龙带领下,传承了董事长丁佩强的“人工富硒有机营养稻米”的技术精髓,融入现代特色农业模式,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逐步走上了产品标准化、精品化、系列化、产销一体化、管理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并引进质量最好的色选机、抛光机,从上料、清理、筛选、去石、制米,到色选、抛光、检斤、封袋、入库形成一条完整的免淘精米流水线。“丁家香”品牌稻米也成为方正县大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品色泽光亮,自然清香,营养丰富。
建设中华绿色粮仓,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是每个国人奋斗的目标,祝愿丁佩强引领的“硒”旺新格局走的更高、走的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