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7月14日昆明讯(王东琴 通讯员 申云彬 )随着2025彝族火把节即将盛大启幕,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紫溪彝村再度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熊熊燃烧的火把不仅点燃了节日的热烈氛围,更映照出这座彝族村落自“十四五”以来,在水库后期扶持政策支持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紫溪彝村地处楚雄市紫溪山脚下,因支持国家重大项目建设曾历经两次整体搬迁,一度发展滞后。而水库后期扶持政策的落地,为村庄注入了强劲发展动力,推动其在文化、旅游、农业、彝医彝药等多领域实现华丽转身。
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成效显著。该村着力推动彝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火把节期间的彝族歌舞表演、毕摩祭祀仪式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村内建立彝绣天地展厅,展示丰富彝绣产品,并开设培训班传承古老技艺。“彝歌乡音”宣讲队将党的理论政策与彝族文化结合,以改编的彝家小调传播,丰富了村民精神生活,也促进了文化传承。

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村庄蜕变的重要标志。依托政策完善的基础设施,紫溪彝村深挖民族文化和生态资源,打造了系列特色旅游产品。每年火把节期间的彝族松毛长街宴,凭借特色美食吸引众多游客,该长街宴也成了该村的标志性宴席。同时,与省内外多家旅游企业合作,打造火把街农货市场、彝族演艺表演等项目,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逐年攀升,村民收入显著增加。
农业产业在政策扶持下成功转型升级。村里大力发展“紫溪冬桃”“紫溪樱桃”“紫溪红梨”等特色林果业品牌,通过“农业+旅游”模式,开展生态采摘和农业观光活动,既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又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此外,引入农业龙头企业,谋划“万亩梨花海洋”等项目,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助力农民增收。
彝医彝药产业同样成果丰硕。依托当地药用植物资源和彝族医药文化底蕴,紫溪彝村建立彝医彝药传承基地,邀请专家坐诊授课,培养本土人才。开发的彝药养生茶、香囊等特色产品深受游客喜爱,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彝医理疗体验项目也丰富了乡村旅游内涵,既增加村民就业和收入,又传承弘扬了彝族传统文化。
为进一步挖掘资源,推进“休闲康旅目的地”和“旅居之乡”建设,推动农旅融合、城乡互动,共享美丽乡村成果,基于该村背靠紫溪山风景区的优势,当地政府积极寻求与文旅企业达成合作,共同投资、建设、营运管理楚雄市紫溪山“共富村坊”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项目。项目发展目标明确,以紫溪山景区深度开发为基础,秉持“政企互动、优势互补、合作互惠、成果互享”理念,以乡村振兴示范点为载体,通过“轻介入、微改造、精提升”,盘活闲置资源,打造乡间民宿、动植物科普基地等新兴业态和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共享空间”,构建环境美、村民富、人气旺的幸福旅居村,以点带面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
在水库后期扶持政策等项目的推动下,紫溪彝村各领域成效将得到显著提升,未来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文化引领理念,借助政策东风,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