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7月14日昆明讯(王东琴 通讯员 叶伟琳 徐楚婷)作为乌东德水电站武定县库区就近就地集中安置点,坐落于云南省武定县东坡傣族乡北部、金沙江支流勐果河东岸的白马口村,聚居着194户615名水电移民。近年来,在移民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双重赋能下,村庄实现了基础设施从无到优、村民收入由低到高、幸福指数持续攀升的跨越发展。

然而,“移居”易,“宜居”难。受传统生活习惯影响,村内“五堆十乱”现象成为制约宜居和美乡村建设的“拦路虎”,也成为检验基层治理能力的“试金石”。为破解这一移民新村普遍面临的治理难题,武定县政协牵头,联合县搬迁安置办、东坡傣族乡党委政府、政协委员工作室及村“两委”,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助推水电移民家园从‘移居’到‘宜居’”为主题,开展了一场直面民生痛点的院坝协商议事活动,为基层民主协商实践写下生动注脚。

此次协商严格遵循“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搭台、各方参与、服务群众”原则,将民主协商的触角延伸至乡村治理最末梢。通过前期“沉浸式”调研找准症结,会上聚焦“五堆十乱”整治、群众思想观念转变等核心议题,最终凝聚五大共识:以“党建+”激活治理引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村规民约筑牢制度根基,构建常态长效机制;以“党员+公益性岗位+农户”织密治理网络,实现片区包干全覆盖;以“红黑榜”“最美庭院”评选激发内生动力,提升群众自治能力;以监督小组强化闭环管理,确保整改落地见效。
这场院坝协商不仅是一次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更是对“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这一民主理念的生动诠释。它以规范化、高效化的基层民主协商模式,为破解水电移民新村治理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武定方案”,彰显了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成果。
协商成果的转化速度,彰显着为民服务的温度。东坡傣族乡以“事不过夜”的执行力迅速承接协商意见,将共识细化为具体举措,以“钉钉子”精神推动人居环境蝶变。此举既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宜居”要求的精准落实,更是以点带面提升移民新村治理水平的关键实践,为打造“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更宜居”的水电移民样板村注入强劲动力。
从“移居”到“宜居”的跨越,白马口村的实践印证了基层民主协商在乡村治理中的强大生命力。未来,随着协商成果的持续深化,这座金沙江畔的移民新村,必将成为展现新时代水电移民安居乐业、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亮丽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