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颜峯 王东琴 通讯员 龚雪锋)近日,一场由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搬迁安置办公室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移民政策宣传”为主题,融合水库移民搬迁安置、美丽家园建设、水库后期产业扶持政策宣讲与民俗风情的文艺巡演活动在广南县莲城镇那榔移民新村火热上演。该巡演通过群众自编自演的歌舞、情景剧等艺术形式,生动展现移民新生活,吸引1000余名库区移民参与,现场成为政策宣传与情感交融的温暖舞台。
近年来,这个因那榔水库建设而搬迁的移民村,通过后期扶持政策激活产业发展动能,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80万元,辐射带动村民通过参与网约车驾驶运营实现产业增收达400余万元,户均年收入达3万元,成为全省水库移民安置的“共富样板”。

“多产融合”打造立体增收链
自2013年搬迁以来,那榔新村以“土地盘活+特色种养+资产运营”构建产业矩阵:投入后扶资金建成移民肉牛产业项目,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移民”模式,现存栏量441头,2024年产值达130万元,带动286户移民及周边群众通过代养、饲草供应增收。村民陆炳义作为合作社技术骨干,直言“分红加工资,比种地强多了”。 与龙头企业合作建设400余亩柑橘基地,采取20年定额投资模式,年收益率6%,2024年移民收益44.7万元。果园工人李大姐边采摘边笑说:“家门口上班,月工资3000元,还能顾家。” 村支书介绍,集体经济收益的20%用于公益事业,截至目前,已累计资助30余名大学生。

土地文章激活“沉睡资产”
面对户均仅1亩生产安置用地的困境,那榔新村创新盘活闲置资源:将2000平方米沿街商铺对外租赁,2019年以来租金收益79.2万元;利用3000平方米空地建设二手车交易市场,2020年至今创收39万元;引入石材加工和新能源汽车项目,预计20年为村集体创收112.5万元。

“过去守着好地段不会用,现在土地入股年年分红!”村民黄富团指着新买的轿车感慨。2025年春节前,全村166户每户喜提2000元分红,连续5年累计发放148万元。
站在新能源汽车销售展厅前,村党总支书记郑继英信心满满:“我们将深化‘飞地经济’模式,今年计划拓展新能源汽车配套一体化服务,发展冷链物流和电商直播,让移民特产走出大山!”
全域覆盖:文化纽带助力长效安置
作为文山州首个县级移民主题巡演,活动将延伸至全县6个安置区及水库库区,惠及2.3万库区和安置区移民群众。广南县搬迁安置办公室主任龚雪锋表示:“我们不仅要让移民‘安身’,更要让他们‘安心’。活动通过‘群众自编自演+专业团队助力’的模式,既激发了移民的文化创造力,又增强了政策宣传的亲和力。未来,该县将继续以文化活动为纽带,推动移民安置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库区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活动现场,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群众代表和文艺队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国家级非遗传承八宝水库安置区彝族《铜鼓舞》、赛京水库安置区句町壮寨壮族《弄牙歪》盛大开场,呈现库区群众不同民族特色非遗文化精华。情景剧《水墨新居 梦起涟漪》将演出推向高潮,演员与观众齐声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声在那榔移民新村久久回荡。这场带着泥土气息的文艺巡演,正成为广南县书写新时代“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答卷的生动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