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三大经济”东风,西双版纳水库移民安置区迈向共同富裕新征程----系列采访报道之二勐海县
【编者按】自全省“两会”提出壮大“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的发展方向以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积极紧密结合云南省大中型水电水利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际,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与实践,推动库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康庄大道。

中经联播4月9日西双版纳讯 (颜峯 通讯员 申云彬)彩云之南的西双版纳勐海县勐邦库区,如今迎来了华丽蜕变。当地借助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三大经济” 的强劲东风,学习借鉴浙江 “千万工程” 的成功经验,内外兼修,推动 “美丽家园・移民新村” 项目建设,绘就出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新图景,移民群众亲如一家,民族团结之花绚烂绽放。
深挖资源富矿,奏响生态致富曲
勐邦水库水域广袤,景色旖旎,加上勐海久负盛名的茶文化底蕴,共同构成了勐邦库区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当地搬迁安置部门深挖资源潜力,将这些独特优势转化为强劲的发展动能。一方面,以勐邦水库(天鹅湖)为依托,打造集水上观光、休闲垂钓、露营研学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带。随着旅游项目的逐步落地,村民开办的民宿、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极具特色的住宿和美食体验,还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产业兴则百业兴"。勐海县将7000万元移民资金投入"勐巴拉"文旅康养项目,按5.8%每年收益率实现年收益406万元,30%用于移民分红,人均年增收690元,带动就业120人。曼勐养村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开发"傣坝田园"品牌,2024年销售额突破800万元,带动1200户种粮户年增收240万元。 依托A级旅游村创建,曼勒、曼西里移民村党员带头发展农家乐、民宿,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1万多元;勐邦小组利用"天鹅湖"生态资源发展雨林研学、星空民宿,年接待游客突破2万人次,实现"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的跨越。
曼弄村党总支书记岩温扁介绍:“曼弄村利用水库移民扶持政策串联7个移民小组,完成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升级,曼勒、曼西里获评A级旅游村。通过沿交通干线布局“旅游+民宿产业带”,勐邦小组依托“天鹅湖”水库风光发展特色民宿,服务“候鸟”群体增收。还将分散的7个村寨串珠成链,形成“一村一景”特色经济圈。项目实施后,移民人均年收入增加5000余元,实现从传统种植向文旅融合的跨越升级。”

融入口岸经济,拓展发展新空间
勐海县地处我国与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的前沿地带,区位优势显著。当地积极融入口岸经济发展格局,依托中老铁路和周边口岸,将勐邦库区的特色农产品和旅游资源推向国际市场。一方面,通过电商平台和跨境贸易公司,将勐海的普洱茶、水果等特色农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另一方面,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旅游合作,推出跨境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国外游客前来体验勐邦库区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提升了勐邦库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新村建设的过程中,各民族移民群众亲如一家,紧密协作。大家在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合力。每逢重要节日,不同民族的村民们欢聚一堂,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共同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了民族团结与和谐。

在提升移民村寨形象与促进民族团结方面,勐海县实施“美丽家园・移民新村”项目7个,发动移民群众拆除围墙、彩钢瓦3万多平方米,带动移民自筹资金1500多万元改造围栏、屋顶等,完成绿化面积7000多平方米。项目建设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增强移民归属感。同时,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入户宣传16次,利用多种形式向移民群众宣传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性,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营造出各族儿女团结共融的氛围。如今,曼勐养获评州级产业发展红旗村,曼勒、曼西里获评县级A级旅游景区,移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勐海县搬迁安置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杨霖表示,近年来勐海县搬迁安置工作紧扣全省3815战略目标,持续畅想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紧紧抓住国家后期扶持政策窗口期,以勐邦水库为核心,将7个移民村组统一纳入规划,塑造和美乡村新形象;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分散的村落串联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如今的勐邦库区,水库移民新村串珠成链、连线成片,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从“一村美”提升为“全域美”。在 “三大经济”的赋能下,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新图景正徐徐展开,茶乡大地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