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5月7日曲靖讯(王东琴 通讯员 杨俊)近年来,云南省曲靖市以“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为目标,在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发展路径,成为全国移民安置工作的标杆。通过统筹政策创新、产业扶持与生态保护,曲靖不仅实现了移民群众生活水平的跨越式提升,更绘就了乡村振兴的“珠江源头新画卷”。

2024年全国水库移民安置工作座谈会在曲靖召开
创新工作机制,统规联建模式全国推广
曲靖市在移民安置工作中首创的“统规联建”模式,破解了传统安置中质量监管难、群众参与度低等痛点。该模式由移民群众自主推选联建委员会,全程参与房屋选址、施工监督和验收入住,形成“市、县、乡、村、组”五级联动机制。以阿岗水库和车马碧水库为例,2366户移民通过联建委员会实现建房质量“零争议”,分房过程由公证机关现场监督,确保公平透明。这一模式被水利部列为全国移民安置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可复制的“曲靖经验”。

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建设项目——沾益红瓦房移民新村
筑牢民生保障,居住环境与收入双提升
曲靖坚持“一户不落”原则,现有水库移民12.28万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曲靖市经核定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为12.27万人;自2006年政策实施以来,累计接收中央及省级移民专项资金41.6亿元,其中直补资金占比30.4%,项目扶持资金占比69.6%。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2132个,受益人口386万人次,其中移民人口72万人次。累计建设美丽家园·移民新村项目169个,总投资超70亿元。安置点规划注重功能分区,例如车马碧水库移民每户配置100平方米住房、100平方米生产用房及菜园,实现“安居有保障、生产有空间”。民生改善成效显著: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0年的1.49万元增加到了2024年的1.95万元,年均增长6.8%,移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大幅提升,为实现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马龙苹果种植产业
产业造血赋能,激活移民发展内生动力
曲靖市以“产业兴村”为抓手,构建“移民+移民集体+龙头企业”的联合发展模式,制定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产业项目谋划和管理制度,以形成有效资产、增强移民产业“造血功能”为重点,把握市场前景“好”、权属关系“明”、经营模式“稳”、利益机制“清”、受益主体“定”和土地、资金保障到位的总体要求,优先扶持附加值高、劳动密集型、带动性强、风险小、成本回收快的产业发展项目。严格落实产权归属管理责任,探索成立马龙区泽睿移民服务有限公司、麒麟区福兴移民服务有限公司、师宗县大中型水库移民专业合作社等产业资产管理载体,构建资产所有权归集体、管理权归专班、经营权归企业、收益权归移民的“四权分置”机制。通过壮大移民村集体经济、产业循环发展、移民差异化分配等形式多样的助移增收利益联结机制,保障移民群众和村集体收益最大化,促进集体经济组织和群众增收致富。
阿岗水库大泽德移民安置点鸟瞰
生态人文并重,绘就移民新村和美画卷
曲靖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移民安置全过程,在库区和安置区实施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工程。例如,阿岗水库移民新村通过复垦绿化恢复生态功能,麒麟区建成全省首个“美丽家园·移民新村”整区推进示范县。同时,注重文化传承与文旅融合,因地制宜谋划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康养旅居等新业态新产品,成功打造了“沾益红瓦房”“会泽鱼洞社区”“麒麟普嘎村”等农文旅融合示范点,重点培育“马龙黄坝”“罗平阿市里”旅居示范点,探索出了一条农业种植观光和“吃、住、行、游、购、娱”休闲旅游度假农文旅融合、移民增收的新路子,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阿岗水库陆良小泽德移民安置点足球场
强化政策保障,构建长效发展支撑体系
曲靖市严格落实《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建立“规划先行+资金整合+动态监管”机制。通过专项稽查、问题整改清单化管理,确保62.19亿元移民资金精准落地。此外,率先制定“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建设“833”地方标准,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

阿岗水库工程复建戈维大桥
曲靖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既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西部地区推动共同富裕的典型样本。从“搬得出”到“稳得住”,从“能致富”到“可持续”,曲靖以系统性思维破解移民发展难题,为全国水利工程移民安置提供了“政策创新、产业驱动、生态优先”的三重解法。未来,随着珠江源头“幸福曲”持续唱响,曲靖经验或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治理写下更精彩的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