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4月15日齐齐哈尔讯(记者 魏伯勤 通讯员张志强)在2025年全国两会的春风中,国企改革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焦点。政府工作报告中将“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列为重点任务,如何在收官之年交出一份高质量的“答卷”,成为摆在地方国有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齐翔集团作为齐齐哈尔市较早成立的国有建筑企业集团,包袱沉重、机制僵化,特别是随着建筑行业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关联交易、挂靠经营、监管不力等事关企业生存的危机不断显现。自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开展以来,集团通过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创新经营发展模式等举措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全面开启了由“建工”向“建投”转型的改革实践。

推动体制机制改革,点燃发展引擎
科学谋划战略重组整合。坚持以集团化改革为目标,以组建集团总部为重点,以优化组织架构为抓手,先后完成9户子公司出资关系调整,清出无效企业1户,构建了管理规范、科学高效的母子公司管控体系,实现集团整体资源整合,推动解决“管理松散、集而不团”的突出问题。持续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强化董事会建设,完成外部董事占多数的改革任务。制定“权责清单”,进一步厘清党委与董事会、经理层的权责边界,规范落实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破解“权责不清”难题。
积极推进权属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选聘职业经理人2名。完善制度管理促进合规经营。集团坚持“制度为本、合规为先”,将完善制度体系与强化合规管理深度融合,结合建筑施工企业实际,制定完善了《采购管理办法》《用工管理办法》《薪酬管理办法》《企业经营防范提示》等30余项现代企业基本管理制度,构建起全链条、全周期的风险防控机制,为企业稳健发展筑牢底线。

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抓实“上”与“下”。开展机构、岗位、人员“三大瘦身行动”,通过全员竞岗方式,构建“小集团总部、大经营团队”运营治理架构,集团总部机关从之前的12个部门精简为9个部门。畅通总部人才上下流动“主通道”,组织实施总部部门正副职及以下岗位全员竞聘上岗,党委全程决策把关,27名员工通过竞聘进入总部,13名人员调整至基层锻炼提升。
抓实“进”与“出”。严把人才“入口”关,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实现100%。综合运用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平台,规范集团企业用工及审批管理程序,实现集团各单位之间人员的统筹协调和统一管理。
全面推行全员业绩考核,制定出台《全员绩效考核办法》,明确考核末等岗位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标准,与不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员解除劳动关系。抓实“增”与“减”。建立薪酬与业绩贡献联动、收入与效益挂钩的考核机制,修订《集团工资总额管理办法》,紧扣建筑企业特点,探索编制子企业超额利润奖励方案,对实现超额利润的企业可以对企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奖励。
制定《基层企业领导班子年度综合考评办法》,把实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双增长作为主要考核内容,同时增设激励和约束性指标,打通企业管理全生命链条。集团领导班子副职实行差异化年薪,最高达到1.5倍倍差。

强化创新引领作用,培育发展动能
深化“立足鹤城走出去”策略,以创新驱动核心竞争力。集团坚持“深耕本土、辐射全国”的发展路径,推行“增利创效、自主经营为主,风险可控、合作经营为辅”的经营模式,以鹤城为战略支点,积极开拓外埠市场。
集团先后承建北京昌平区飞线治理、杭州市本级海塘安澜工程、河南驻马店产业园市政道路建设等省外工程项目50余项,经营范围延伸至北京、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等地,成功实现从地方业务向全国业务发展。
推进业务结构优化,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核心竞争力。集团紧扣“向建筑全领域延伸”的战略定位,逐步向水利水电、公路、消防、古建筑等领域延伸资质。不断拓展业务板块,相继成立齐翔建材公司、环保设备公司和智建全过程公司,使集团成为集“建筑施工、建筑材料、工程咨询服务、建筑投融资”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建筑企业集团。
注重科技赋能创新,先后荣获全国QC成果一等奖、省龙江杯、省结构优质工程、省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等科技奖项40余项。
探索股权多元化改革,以融合发展增加创效增效能力。聚焦城市更新、新能源基建、高标准农田、农业节水灌溉等领域,全面加强集团子公司与16个县(市)区工程项目建设合作,积极探索子公司国有股权多元化改革路径,推行以股权为纽带的利益共享机制,在稳步拓展本地市场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县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县区财政税收能力。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齐翔集团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坚定不移用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秉持“合规经营、规范发展、蓬勃活力、务实高效”的经营理念,聚焦主责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以高质量发展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龙江实践的新征程上谱写鹤城国企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