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讯(陈一夫 崔威汉)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 788 百亿亿次 / 秒(EFLOPS),相当于全球 80 亿人用普通计算器连续运算 4000 年的总量。这一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数据,与 1085 万标准机架、1680 艾字节存力共同印证: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已稳居全球前列,正成为人工智能创新的核心引擎。
千行百业 “算力赋能” 成效凸显
在内蒙古伊利智慧牧场,计算机视觉正通过阿里云算力实时监测奶牛眼部特征,精准预判健康状况。“800 余个智能体覆盖 70% 供应链场景,原辅料浪费风险下降 40%。” 伊利数字技术总监程国强透露,这种 “算力喂牛” 模式已使产奶质量显著提升。
制造业更上演 “算力革命”:中车集团依托百度飞桨平台构建的气动仿真大模型,将高速动车组外形设计周期从天级压缩至 10 秒级,效率提升 30 倍且误差小于 5%。“这让列车设计从‘经验依赖’转向‘数据驱动’。” 中车人工智能办公室陈鉴指出。
科研领域同样捷报频传: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高校,借助算力仅用 2 个月发现 2 个癌症新靶点;南开大学团队通过智算框架,将眼底图像推理速度提升 2.4 倍,加速医疗技术临床转化。
技术突破破解 “算力瓶颈”
算力爆发式增长背后,是硬核技术的持续突破。浪潮信息最新发布的元脑 HC1000 服务器,使大模型词元生成成本骤降,其 SD200 超节点服务器更将 DeepSeek R1 模型响应速度压缩至 8.9 毫秒。“关键在于总线级互联技术,让集群像单台计算机般高效运转。” 浪潮首席 AI 战略官刘军解释。
产学研协同正形成创新合力。2024 年成立的 “超节点算力集群创新联合体” 已攻克多项互连协议难题,太初电子与高校共建的液冷智算集群,单集群支撑超 1200 千万亿次 / 秒算力需求,服务 200 余家机构。百度飞桨平台更实现万卡集群 98% 有效训练时间,为算力多元化提供保障。
政策布局筑牢 “算力底座”
“东数西算” 工程成为算力布局的战略支点:8 大国家枢纽节点集中 60% 新增算力,贵州建成全球首个 400G 全光算力通道,庆阳 “算力新城” 吸引 452 家企业落户,数字经济营收从零飙升至百亿。国务院《人工智能 + 行动意见》更明确 “算力普惠、绿色安全” 目标,推动算力中心平均 PUE 降至 1.42。
全球视野下,我国算力优势持续扩大:AI 大模型数量达 1509 个,占全球 3755 个总量的 40%;人工智能专利持有量占全球 60%,6G 专利申请量达 40.3%。IDC 预测,2028 年我国智能算力将突破 2781 EFLOPS,较 2025 年增长 2.7 倍。
“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的‘水和电’。” 清华大学孙茂松教授指出,随着算力与算法、数据深度融合,将加速科学范式革新与产业升级。工信部副部长熊继军表示,下一步将聚焦 GPU 芯片等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算力向教育、能源等领域深度渗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