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 张佳乐 李小飞)2025年6月的一个午后,福州某快捷酒店会议室里,一名年轻女孩在接受"同学"注射美容针后突然昏厥倒地,针管从她苍白的手中滑落。这场由非法医美速成班组织的"实操课",最终以120急救车呼啸而至告终。而此时,距这位"零基础"学员开始学习注射肉毒素仅过去48小时。

这场惊心动魄的急救场景,揭开了中国医美行业野蛮生长的冰山一角。随着2024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突破26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5%,巨大的市场需求与合格医师短缺之间的矛盾,催生了遍布全国的非法医美速成培训产业链。今年7月,央视与多地执法部门联动曝光并查处了涉及全国8城的"九维集团轻美教育"等非法培训团伙,引发行业震荡。
酒店变"手术室":3天速成班的致命教学
在南宁西乡塘区某酒店会议室,20余名学员正在接受"第三天实操考核"。培训师手持注射器示范:"像打瘦脸针就这样拿针,回家立马捡起注射器就能干。"现场散落的针管、沾血纱布与橡胶手套,与墙上"零基础3天出师"的广告形成刺眼对比。
记者暗访发现,这些流动培训点多以"轻美教育"名义在全国巡回开课,长沙、苏州等地的培训现场,培训师公然教授肉毒素、玻尿酸注射等侵入性医疗行为,甚至直言"干我们这个都没有证"。更令人震惊的是,苏州培训师竟透露行业潜规则:"有段时间有用强效杀虫剂代替肉毒素的,这东西没有解药"。
为骗取学员信任,培训机构宣称可颁发"中国医美科学管理培训中心"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但执法人员核查发现,该机构未经任何部门登记备案,所谓证书"只能证明学过,想正规从医是不现实的"。长沙查处现场显示,一名自称"医科大学毕业"的培训师实际仅为初中学历,却已教授过上百名学员"打针技术"。
供需失衡下的监管博弈
非法培训屡禁不止的背后,是医美市场的供需严重失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医美人群已达3100万人,但整形外科注册医生仅约2万人,且超半数集中在北上广等十大城市。与此同时,合法医师培养周期长达10年,而非法培训宣称"3天速成"且收入丰厚,吸引大量无资质人员铤而走险。
巨大的利润空间让黑培训形成完整产业链。记者调查发现,"九维集团"在全国20多个城市同步开班,单名学员收费6000 - 8000元,长沙执法现场查获的12名学员已缴纳18万余元学费。培训所用的玻尿酸、瘦脸针等产品多从武汉、沈阳等地非法渠道购入,无任何合格证明,部分包装盒上仅有韩文标识。
更隐蔽的是其抗监管手段。长沙执法人员表示,培训团伙具有极强的反侦察意识,"执法人员进入时,培训师第一时间删除微信记录,用短信向上游通风报信"。而在社交媒体平台,大量培训机构通过谐音词规避审核,用"针剂"的替代说法引流,形成线上线下闭环。
雷霆整治与长效之困
针对曝光乱象,国家卫生健康委于7月3日紧急表态,要求各地严查违法违规行为,强调"医疗美容必须由持证医师在正规机构操作"。长沙、苏州等地已开展联合执法,查获非法医美产品数百盒,包括管制类麻醉药品,协调学员退费18万余元。
但整治面临多重挑战。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非法行医最高可处10万元罚款,但实际查处中,培训方多无固定经营场所,难以追溯追责。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栾杰教授指出:"正规医生需十年培养,而黑培训3天就能输出'毁容师',监管力量仍显不足"。
业内专家建议建立三方面长效机制:一是强化平台监管,要求社交平台对医美培训广告实施资质核验;二是推广"医美医师电子查询系统",方便消费者核验资质;三是加快医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在医学院校增设医美专科教育。
截至发稿,多地执法部门仍在追查非法培训的上下游链条。卫生监督部门提醒消费者,凡注射类、手术类医美项目均属医疗行为,务必确认机构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师持有《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证》。这场关乎千万人健康的医美整治风暴,仍在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