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7月2日株洲讯(刘政权 袁建高 李建秋)7月1日,株洲市政协主席聂方红面对全体机关干部,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主题讲授专题党课。他手中的讲稿上,“把自己摆进去”“挖深挖透挖到灵魂深处”等字句被重重划上红线。
就在同一周,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时发出号令:“整改整治是解决顽瘴痼疾的有效手段”,要求全市党员干部以整改整治实效检验作风建设成效。
刀刃向内:作风建设的株洲行动

株洲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5年第九次集体学习释放出强烈信号——作风整肃已进入攻坚阶段。6月24日的这场学习聚焦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市委书记曹慧泉明确提出整改整治“三个决不”原则: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群众不满意不收兵。
这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早有伏笔。早在今年3月,市委就将作风建设与产业升级、项目攻坚等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在6月12日的专题调研中,曹慧泉走进市市场监管局和市资规局,现场督导学习教育开展情况。
“查问题要找全找准找到位,挖根源要挖深挖透挖到灵魂深处”——在市场监管局的座谈会上,曹慧泉直指作风建设要害。他要求资规局针对系统性、多发频发问题开展专项整改,以群众满意检验工作成效。
株洲市委组织部部长阳望平在督导组座谈会上亮出督导“四把标尺”:深化学习、找准问题、集中整治、落实责任。6月27日的会议要求督导组点对点查问题、纠偏差,聚焦“四风”问题频发区域开展精准督导。
风腐同治:斩断作风与腐败勾连链条
株洲市纪委监委的办案数据揭示了作风问题的严峻性:2024年全市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四风”问题1258个,党纪政务处分2094人。这组数字背后,是株洲构建的风腐同查同治新机制。
在醴陵市,陶瓷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彭亿安的落马成为“由风查腐”的典型案例。纪检监察机关通过“智慧监督”云平台数据分析,从其违规吃喝问题中深挖出权钱交易的腐败链条。而“由腐纠风”机制同样有力——2024年全市从留置案件中倒查关联人员55人,移送“四风”问题线索54条。
针对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株洲发起超常规整治。市委常委会6次专题研究部署,市县两级班子成员人人包案领办案件:
不动产登记改革:群众办事从“多头跑”变为“一窗办”,材料压缩40%,时限缩短80%
校园餐整治:推动全市中小学食堂“明厨亮灶”全覆盖,守护学生舌尖安全
基层减负:查处加重基层负担问题24个,处分30人,根治“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顽疾
清风落地:作风转变的基层实践

炎陵县霞阳镇北区社区的夏夜,一场“酃峰夜话”屋场会正在举行。县委副书记、县长夏胜利坐在村民中间,笔记本上记满了道路修缮、公交增班等民生诉求。这种从“坐等上门”到“带题下沉”的转变,成为株洲作风建设最生动的注脚。
在株洲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曾经被群众吐槽的“中梗阻”变身“高速通道”。“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机制打通部门壁垒,让市民李老板在窗口竖起大拇指:“有了监督二维码,不满意一键就能提意见”。
基层创新如春笋破土。株洲西中心收费站打造“学、防、践”一体化清廉体系,通过廉洁文化墙、廉政走廊等“沉浸式阵地”,将纪律意识融入日常工作场景。
醴陵市烟草专卖局则以瓷喻廉,在基层工作站打造“清风共瓷时”廉洁品牌。网格员罗山林家中,纪检干部送来《家庭助廉承诺书》,其妻郑重承诺:“当好廉内助,提醒他廉洁自律”。
文化浸润:廉洁基因的深层滋养
株洲廉洁建设的深层密码,藏在48个星罗棋布的清廉文化阵地中。从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到渌江书院,从红军标语博物馆到杨得志故居,红色基因与廉洁文化在此交融共生。
文化创新令人耳目一新。攸县的皮影戏《清廉谭大炮》在乡村舞台上演,客家山歌《反腐倡廉要抓好》在田间地头传唱。市纪委监委推出的《一个红包的自述》等171部廉洁微视频,用年轻语态讲述严肃纪律。
警示教育直抵灵魂深处。在市纪委全会现场,专题片《初心与蜕变》中落马干部的忏悔振聋发聩:“利益面前不伸手的誓言犹在耳,我却伸手了”。《严正家风》警示教育片则将教育对象延伸至领导干部家属,从“机关大院”覆盖到“家庭后院”。
醴陵烟草工作站的青花瓷瓶上,莲花图案在灯光下泛着清辉。“莲出淤泥不染其韵,瓷淬窑火愈显其魂”,站长的解释让新入职网格员频频点头。
在株洲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的服务大厅,监督二维码在柜台反射着微光;在炎陵县的屋场会上,村民的诉求被记入领导干部的笔记本;在制造工厂的车间里,纪检监察干部正检查惠企政策落实情况。

当作风建设的清风穿过这座工业重镇,它拂过政务服务窗口的办事指南,掠过醴陵瓷器的素胚,流淌在湘江两岸的厂房车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