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5月17日昆明讯(颜峯 通讯员 王利娟)春尽夏初,云南省昆明市巡津书林片区铁皮巷在蓝花楹浪漫静谧的紫色云霞加持下,抚平喧嚣的气质更胜一筹,在满眼满心的深远、清凉、静谧,来这闹市一隅选择短暂城市逃离,或漫步街巷或拍照打卡或坐在街边品咖啡休闲的人们,找寻内心祥和美满,慢节奏重置身心平和的心愿已经达成。
巡津书林片区位于昆明中南部,盘龙江西岸,该片区自滇越铁路开通,开辟为商埠后,因有涉外商务、外商商居等,成为昆明城南的洋楼街,这里也是老昆明“云津夜市”、止园旧址所在地,现存的裴氏楼、甘美医院等见证了这里曾经的繁华鼎盛,老昆明“人在家中坐,货从门前来”“巷市”沿袭,也让家门口有商铺、有游客成为该片区居民生活中的习以为常。
做好项目管理服务,铸造品质品味
为推动都市文旅融合发展,2024年,西山区金碧街道认真分析辖区潜力,立足现代人更愿意选择不用高成本支出就能迅速实现身心愉悦与放松的想法,结合巡津书林片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充满生活气息又同时有着内敛深沉美的特点,将该片区发展定位为见证昆明近代对外开放通商交流历史传承下的时尚烟火街区,昆明城南闹市区的精致静谧地。确定了挖掘片区气质、文化深度、记忆点,做强体验感,营造能让更多人放松身心、感受文化、沉浸体验昆明本地日常生活的休闲体验场域,助推区域消费活力释放,打造具鲜明文化主题和地域特色旅游休闲目的地及本地居民日常生活精神地标的总体思路。

巡津书林片区整体规划为历史时间环为主环,“铁皮巷、敬德巷、巡津环路”特色主题街巷为体验主轴线;巷道间缝合交点为多主题空间节点的“一环串三巷”旅游休闲街区。在街巷主题营造方面,立足探寻历史与现代交融,让历史符号变为青春共鸣地,植入“时空寻忆”文化体验主题,焕活新旧文化交融沉浸体验场景思路。其中,铁皮巷植入“新生序曲”精致咖啡体验主题,引入调性匹配商业业态;敬德巷西巷及巡津西环路植入“静谧悠闲”休闲生活体验主题,打造时空对话轻民国风浪漫文艺街道;敬德巷东巷及巡津东环路植入“溯源寻根”建筑历史体验主题,打造底蕴深厚的民国建筑街道,实现民国建筑‘活’在现实生活里。在游逛体系构建方面,确定了以场所为底,产业为本。深挖旧址文化,以历史切片串联形成时空体验环;将精致小资的咖啡文化商街铁皮巷、悠闲静谧的轻民国风长街敬德)、时代记忆的历史体验街道巡津环路三条主题街区联动,形成沉浸式体验不同维度艺术街道布局。在整体规划推进下,老建筑活力满满,如巡津新村22号老建筑在黄墙灰瓦配色下,华丽转身为摩登婚纱店——“椿”,也是这条街有独特气质的店铺之一。

在路面及人行道破损面层改造提升基础上,金碧街道立足兼顾街巷景观与游人互动,人行、车辆一体化设计,开展了人行交通疏通,车辆停放规划,环卫设施统一,重点路段公共设施分布增加,绿化节点园艺围栏安装,及街区转角、口袋公园、设置公共座椅及游憩角等步行友好街区打造,释放更多鼓励行人驻留公共休憩交流空间。

经过9个月的精心打造,截至2025年4月,敬德巷石头墙、巡津14号院沿街铺面外立面、书林街与铁皮巷交叉口、铁皮巷与巡津街交叉口4个节点工程以及口袋公园建设已经完成,剩余节点打造有序推进。在片区打造推进同时,立足片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众多,各类建筑多杂实际,金碧街道在“地毯式”摸排,明确闲置资产产权信息和产权人意愿基础上,坚持“能用先用、就近利用”原则,盘活闲置资产,目前,已完成2处近代建筑物业整合。

在紧扣“年轻潮流文化社交场”营造主题基础上,金碧街道依托彩云里文创园区周边形成的咖啡业态聚集,持续深入探索品牌IP合作联名新路径,先后引进知名度高咖啡、茶饮品牌,优化咖啡、茶饮企业营商环境,为街区增添更多时尚消费元素。目前,巡津书林片区入驻咖啡餐饮文创品牌主体40余家,年产值预计可达2500万元。其中上山喝茶×OMG×李水仙联名茶咖小院、云南本土咖啡品牌幸也精品咖啡、吉茶阿布等特色店铺,日均客流量均达300余人次以上,个别店铺日常日均客流量近600人次,周末节假日等旺季各咖啡店更是人头攒动。

为使街区燃起来火起来。街道以彩云里文创商圈为中心,以咖啡为链,扩展的“蓝花楹·彩云里”文化节、咖啡“快闪”、跳蚤市场,及画展、街头艺术、音乐汇演等活动,在解锁消费新场景的同时,搭建了全龄段沟通桥梁,为游客打卡“慢生活街区”持续发力。今年5月上旬,在彩云里艺术中心举办的2025中国品牌日昆明市地方特色活动暨云南咖啡品牌活动,西山区与昆山市共建的云南咖啡联合交易创新中心,云南咖啡品牌创新孵化基地揭牌,推动云南咖啡产业迈入标准化交易与品牌化培育新阶段。“我店铺的生意工作日平人流量大概在1000人,周末人流量增加到1500人左右,但是有活动就会更多一些。活动多了我们商户的曝光率自然提高,咖啡节上我也支设了移动咖啡车,社区工作人员也给了我帮助,那几天我店铺的生意也增加了。”活动现场支设移动咖啡车的幸也咖啡店长张四喜说。

柴米油盐市井烟火气又具时尚潮流现代生活气息,让巡津书林片区充满人情味和归属感。不必打开导航,走到哪里算哪里,随时可以邂逅有故事的老房子与心仪咖啡店,不再是步履匆匆的游逛,而是可以随意找个躺椅“躺平”,停下来触摸岁月,品味宁静时光的惬意,让巡津书林片区成为昆明城南实现城市短逃离的目的地。“对于每一个踏足这里的人,是一次身心慢下来的体验,可以感受与城市截然不同的心跳,能嗅到幸福的味道,令人心神安宁。”头带花环正在铁皮巷和闺蜜拍照打卡的小雯说。

做实“社区治理+文化浸润”服务 培养共建意识
为让社区居民和时尚休闲旅游街区包容共生。金碧街道党政班子立足巡津书林片区位于昆明城南中心区域,辖47个老旧居民小区、13家公共单位、4所学校,不仅包括休闲商圈,还有居民住宅区、学校等企事业单位,而且是一个典型的老年型社区实际,确定了片区旅游消费场景打造同时,社区居委会主牵头,做实做细服务,让归属感成为全体社区人群当好主人翁,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理由,将片区打造为全天候开放式“旅游休闲街区+居民区”融合场域部署。

巡津新村社区“两委”以片区人群正能量集体精神塑造为引领,立足辖区现存多处历史文化遗迹,有区域独特记忆标识实际,以“文化浸润”为主题,“美丽街巷、文化巡津”为治理发展方向,立足“党建引领、文化挖掘、汇聚区域磁力”,做实社区治理。落实以“社区党委—4个居民小区党支部—4个五级网格—9个业(物)委会”为一体的“1449”工作体系,通过“网格长—网格员—楼栋长—党员中心户”管理促服务模式,实现社区工作者主要力量在任何一个网格都能体现,社区17个“五级网格” 细化管理。“居民协商议会”“居民协商议事亭”及“红黑榜”文化墙,确保诉求渠道畅通,及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落到实处,并动态问需回应老年人、租户、商家、学校等各个群体,拉近群众距离。整合社区学校、商家、新租户、老居民、自组织等多方资源,落实交流问需,吹哨报到机制,及让志愿者成为为社区共治共建共享“接力棒”传递者,发动居民转身成为志愿者等织密互助共治共享网络,细化惠民服务的举措,保障老旧小区院坝改造、水电物管、邻里关系、无物管老旧居民院坝成立业主委员会等诸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快速解决,同时,增强了社区人群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及对社区事务的关注度参与度。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区通过睦邻友好主题活动,好家风宣传教育及倡导移风易俗、诚信经营、文明旅游、绿色消费、杜绝浪费等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同时,落实社区公约、门前三包优化人居环境。定期开展的“跟着节气过日子”“节庆主题活动”“睦邻友好活动”等活动;社区“文化会客厅”“文化市集”“社区文化墙“长者茶话会”“微老年大学”兴趣学习班、巡津乐园歌舞团;及“五社联动”整合志愿者、新业态就业群体力量,引导社区人群参与社区公益事业,共建和美家园,促营商友好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让社区和谐融洽氛围拉满。

针对街巷老旧、部分院落外立面墙皮脱落等问题,社区组织议事协商会,尊重居民商户意愿前提下,聚焦近人尺度下的建筑品质打造,联动专业规划设计师、社区居民、驻地商家、学校等参与,完成建筑物外立面清洗粉刷,老建筑风格色彩融洽;街区主要游览路线均绘制上以辖区历史文化遗址,和在地商户logo为主要内容的墙面,实现片区一巷一设计、一域一景观,整个街区个性统一。除此,社区还进行了巡津环线闲置角落公共空间打造,让遗忘的角落变成新休闲空间。巡津街230号文物危墙修缮,后新南街道路重新铺设确保400余户居民畅通出行,津新村18号院老旧小区电梯加装解决老年人上楼难问题等一系列实事,见证着社区的惠民服务及治理成效。

此外,社区立足居民需求,结合“党建地图共享平台”,链接商企资源,邀请理发店、中医诊疗店等商户入驻,通过线上结合文化促推广,线下以“惠民券”促消费的线上线上联动便民利民举措,及依托志愿者特长,为社区人群提供福利;契合时代主题,以居民喜闻乐见方式,设置主题集市,直接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便利;定期为辖区内生活困难老人、残障儿童等困难人群提供上门服务的为民实事,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舒适便利。
为让巡津书林片区文化传承传播成为社区人群的自觉,社区有意识培育文化传承传播青年中坚力量、党员先锋力量、少年儿童后续力量及志愿者。通过开展岁月留声机、巡津记忆寻找小组、约绘巡津小组等,“观”老景点、“说”老故事、“玩”老游戏的“社区文化体验营”系列活动;绘制《巡津导览地图》的“巡找津彩”文化主题活动;推动条件具备历史建筑开放;以学校为依托,培育社区小小文化导览队,给同辈、长辈和游客讲解巡津人文精神,编撰“巡津文化学堂”校本课程;打造红色院坝,及铁路文化、邮电文化、煤炭文化等文化特色主题院坝系列措施,打破院坝隔阂,融洽邻里关系,强化区域文化认同及社区人群地域自豪感,让传承传播巡津书林文化,营造人文共融氛围成为每个巡津书林片区人自觉主动责任。社区文化传播志愿队自创的《巡津村小唱》《巡津故事》,就道出了片区人们的地域自豪及建设片区的决心信心。“做好自家门前秩序管理,出租房管理,参加好社区治理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新桥村出租房房主王大哥在参加管理出租屋承诺现场说。“社区现在这么好,是社区两委的努力,社区是我们自己的社区,我们维护好宣传好,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里,来这里看看我们这里有多好”今年73岁,一辈子生活在这里的陈阿姨说。
通过扎实的“社区治理+文化浸润”,巡津书林片区文化与归属感,不单成为片区人群爱上社区的理由,也成为人们促社区发展主体意识和使命感的灵魂。“令人向往”是人们来巡津书林片区休闲,及商户入驻的理由。“我2021年来敬德巷开咖啡馆,是因为喜欢这老街老巷的安逸、闲适及这里的文化气息,那时候这条巷子只有我和另外一家咖啡店,四年过去了,现在敬德巷一共有12家咖啡店。社区对我们商户的服务很好,我们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和社区联系,而社区需要我们对社区规划、建设及管理出主意时,我也会积极参加,社区好了我们才会好,我希望我们的社区越来越好”,敬德巷街口翠咖啡老板曹大我先生虽不是昆明本地人,但对于加入了4年的社区有着自己的归属心得。
做优营商服务焕发街区消费活力
为让巡津书林片区老街区焕发生机活力,成为人们二刷三刷的目的地,立足打造咖啡旅游特色街区,金碧街道及巡津新村社区扎实摸排,掌握商户”信息基础上,主动向商户推送片区创新举措和优化措施;详细解读担保贷款政策;详细介绍国家及地方就业创业政策,及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内容,及时解决商户反映的问题,优化服务质量,当好商户“店小二”,提升“善治”效能。
为提升商户入驻体验,在动员辖区居民住户开门做生意,同时,社区立足降低商户运营成本,确保相关优惠政策实施,通过开展交流问需;定期走访商户帮助解决问题,提供一站式服务;全程跟踪指导商户从选址到入驻;定期开展卫生清扫、禁止飞线充电、车辆停放整治等;开展食品卫生、消防安全巡查;建立“商居联盟”共治机制,监管环境卫生,落实“门前三包”、垃圾分类;及开展安全生产知识讲座演练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动作,全面升级营商服务。此外,社区积极搭建线上商户交流和商业信息平台等服务平台,方便商户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合作洽谈。这些举措不仅激发了自治活力,也促进了商业繁荣发展。商户不仅积极参与社区活动,还主动提供场地给社区开展活动,主动提供条件给社区开展为困难居民解决实际需求的送温暖、送服务暖心微项目活动,同时,商户优先招聘本社区群众作为员工,为社区解决就业做出贡献。
商户们在参与社区建设同时,也积极转变观念,树立开放包容思维,许多店铺不仅能对游客随时进店拍照打卡笑脸相迎,而且专门在店铺中营造适合打卡拍照的场景或区域,并通过小红书、微博、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介“种草”自我推介,“被种草”“打卡分享”“刷到就爱上这里”......成为巡津书林片区吸引游客量的原因之一。
“我是第一次来昆明,看了小红书就立马选择第一站到这里,这里很出片,也很适合闲逛,今天很值”正在给客户拍摄照片的小刘姑娘说。而在街边树荫下弹吉他的李想说他来这个片区已经住了4年多,在晴朗的日子,他大多每天都会找一个街边长椅,边弹吉他边享受阳光,自己弹唱的曲目中有自己对在这里生活感悟的自创曲目。
温暖的社区吸引了除咖啡以外的更多业态入驻,34家咖啡、茶饮小店,及茶咖小院等业态新进驻片区。一些商户按自己的经营内容,选择适合位置开起了小小服装店、手办店、修理铺、花店、手工体验店及定制化服务店,许多咖啡店也开设了体验冲泡咖啡全流程消费项目。融合多样并有着浓郁人文历史气质的打卡吸引了更多消费群体,街区不再是只能品尝咖啡及闲逛,也能让人们找到或释放兴趣爱好或减压或顺应潮流,自己喜欢的一款探店打卡消费场景。许多店铺成了外地人对昆明认知中的知名网红小店、特色小店。这不仅成为片区“后街经济”消费新增量,也是片区城市漫步经济附加值提升的新活力。如巡津新村23号是2025年新入驻商家——吉茶阿布,到店消费就可以带走关于巡津和商家的明信片;OMG李水仙除了喝咖啡外,在还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配制香水。此外,社区牵头,结合巡津人文历史特色设计开发的咖啡杯、手袋、杯垫等文创产品,通过4个自治组织联合在地商家线上推广,成为喜爱这一片区人们留住记忆的内容之一。
钱喜喜是一年前来昆明的,她的花店就开在铁皮巷拾光巷口,她的花店虽小,但是每天除外送订单,用于卖给人们配合打卡拍照的鲜花也会有30单左右。她说,从门口的路面不平到现在的干净整洁,社区做了很多努力。社区工作人员也特别贴心暖心,遇有道路维修或停水停电,总会第一时间通知。做好"门前三包",让顾客和居民路过时都能感受到好环境更是分内事。如果社区有需要,很乐意当志愿者,因为本来就是互相扶持的一家人。社区变好,对商户是"共赢"的良性循环,环境美会吸引更多顾客,邻里关系和谐能带来稳定客源,自己的花店叫欣喜,希望大家手里不光有咖啡,有鲜花,更重要的是时刻感到欣喜和愉悦。希望社区越来越好,这不光是心愿,更是自己作为商户的责任。”
做强配套服务 打造烟火气新潮味融合目的地
未来,围绕打造高品质特色旅游休闲街区,深度唤醒片区文化基因及发展创新活力,落实“主客共享”,实现历史记忆与消费新场景同频共振。金碧街道将立足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专业运营,着力聚人气、激活力、增效益,在保护历史风貌特色基础上,打造云南本土茶咖文化联合发展新型共创空间同时,按照再现城市记忆、重置功能业态、塑造场所精神思路,继续深挖从敬德巷到铁皮巷延伸至林徽因止园旧址文旅资源,引入香水、服饰、书店、酒店等更多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消费业态,做精业态、做优配套、做响品牌,带动消费链条延长,助推消费活力不断释放,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让片区成为融合观光、餐饮、娱乐、购物、住宿、休闲等业态,具备旅游休闲、文化体验和旅游公共服务等功能,全时域、多功能、复合型具鲜明文化主题和地域特色街区。此外,应节点组织国潮路演、文创演艺、非遗展示等活动,用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新玩法、新表达,营造更多能为片区引流特色场景,持续推进片区升级为有梯度、多元化的文旅产业新坐标,打造充满烟火气息,体现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时尚潮流,完美反映巡津书林街区生活记忆与承载乡愁乡恋的IP,让消费者有感觉、愿传播,让津书林街区成为昆明人爱来,外地人必来的活力场域,及展示昆明城市文化和发展的“金名片”之一。(供稿:西山区融媒体中心 西山区金碧街道党工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