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马正江 魏勇 季壮壮 李小莉)


郑州至汉堡11天19小时,西安至布拉格11天4小时,新增7条线路让钢铁驼班列如同公交车般准时可靠。
11月18日凌晨4时30分,X8003次中欧班列从郑州圃田站缓缓驶出,开往德国汉堡。这趟班列标志着第四批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正式实施,也是郑州首次开行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
同日,第二届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在陕西西安举办,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在论坛上发布了新编制的第四批中欧班列全程时刻表。
覆盖亚欧的物流网络
第四批全程时刻表新增7条线路,覆盖郑州至德国汉堡、西安至捷克布拉格,济南、重庆、西安至匈牙利布达佩斯,长沙至波兰波兹南、石家庄至波兰华沙等重要线路。
至此,实行全程时刻表的中欧班列运行线路增至17条,覆盖中国9座城市和欧洲6座城市,开行数量增至每年1000列以上。
与相同路线的普通班列相比,全程时刻表班列运行时间平均压缩30%以上,平均单柜货值增加41%。这些班列如同铁路货运中的“高铁”,严格按预定时刻表运行。
全程时刻表的运作机制
“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是指按照沿线各国铁路商定的车次、线路、班期,以及固定的始发、口岸、终到时间开行的班列。
这种模式实现了中国段、宽轨段、欧洲段运行时刻表贯通。各国铁路部门共享信息,确保口岸高效换装,如同客车一样精准运营。
具体来说,新增的郑州经阿拉山口至德国汉堡线每周开行1列,全程运输时间11天19小时;西安经霍尔果斯至捷克布拉格每周开行1列,全程11天4小时。
济南至布达佩斯12天3小时,重庆至布达佩斯11天16小时,其他新线路也均有精确到小时的全程运输时间保障。
中欧班列的演进历程
中欧班列自开行以来,运量持续增长,2024年累计开行超1.9万列,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物流产品。
截至2025年6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已突破11万列,通达欧洲26个国家229个城市、亚洲11个国家超100个城市,累计发送货值超4500亿美元。
中欧班列的发展经历了从“连线成片”到“织网结链”的演进。国内西安等14个集结中心高效运转,推动运输从“点到点”向“枢纽对枢纽”升级。
境外节点城市功能持续强化,形成覆盖欧洲26国232个城市及亚洲11国百余城市的服务网络。
提升国际物流韧性
全程时刻表班列吸引大量高附加值货源,提升了国际物流链的韧性和协同效应。
黑龙江同江口岸作为中欧班列“东通道”上的重要枢纽,覆盖欧洲14个国家。相比经绥芬河口岸可节省约809公里运距和10小时运输时间。
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建成后,口岸通道能力预计提升3倍,货物吞吐量有望增长40%以上。
中欧班列运送货物品类已拓展至53个门类、5万多种商品。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等“中国制造新三样”与欧洲特色产品通过班列双向流通。
随着第四批全程时刻表的实施,中欧班列将进一步提升运行品质和品牌竞争力。国铁集团表示,将紧密对接市场需求,加强与沿线国家铁路部门的沟通协作。
未来,这道流动的“钢铁动脉”将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让更多“中国制造”融入全球产业链,书写亚欧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