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5月24日昆明讯(王东琴 通讯员 叶晓月)在今日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云南省以亮眼成绩单载誉而归:7个城市、110个村镇、128个单位、22户家庭、39所校园荣获全国文明称号,创成数量较往届大幅增长,群众性精神文明“五大创建”取得历史性突破。省委宣传部(省委文明办)以“三树牢”理念引领全域文明实践,推动文明创建从“集中攻坚”向“长效深耕”转型,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注入强劲精神动能。
七城闪耀!全国文明城市增至16个
本届评选中,保山市、丽江市、罗平县、大姚县、开远市、蒙自市、文山市7地新晋“全国文明城市”,全省累计创成城市达16个。其中,昆明、曲靖等7市在第六届成功上榜,本届新增城市数量创历史新高。数据显示,全国文明村镇、单位、家庭、校园创成数分别较上届增长64.18%、66.23%、57.14%、25.81%,增幅领跑全国。
“从‘零的突破’到全域开花,文明城市创建始终是云南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全周期管理、为民惠民导向和城乡融合发展的“三树牢”理念,云南推动文明创建从“突击战”转向“持久战”。
“三树牢”破题:文明创建扎根城乡肌理
树牢全周期管理理念——以“瘦身减负、提质增效”为核心,指导各地优化创建方法。通过日常精细化治理,将文明要求融入社区服务、环境整治等民生场景,让群众在“家门口”感受变化。
树牢为民惠民理念——畅通12345政务服务热线,试点“市民满意度回访”“我为创建建言献策”机制,推动群众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全省累计开展“市民议事会”“文明随手拍”等活动超万场,民意参与度提升至92%。
树牢城乡融合理念——以移风易俗为抓手,修订1.48万个行政村村规民约,建立1.27万个红白理事会,培育26个“云岭好家风”示范点,推动婚育新风、低碳丧葬等文明实践落地生根。
“两大转变”升级:从“要我创”到“全民创”
云南创新建立文明创建长效管理机制,将文明交通、文明旅游、诚信建设等行动纳入日常,开展“家长夜校”“五个普及”等品牌活动,让文明融入生活细节。通过优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群众支持率从78%跃升至95%,实现“干部主导”向“全民参与”的深刻转型。
道德模范树标杆云南好人传薪火
在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楚雄州双柏县政协副主席杨绍兴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大理州宾川县中医医院名誉院长李伯藩等8人获提名奖。他们以助人为乐、敬业奉献的事迹,诠释了新时代云南精神。
“荣誉既是鼓励,更是鞭策。”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文明城市、村镇、单位等“五大创建”,推进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以更高水平的文明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