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5月23日讯(王东琴 通讯员 肖国芳)每年3月至6月,滇池进入鱼类洄游产卵的高峰期,大量白鱼、鲫鱼等物种聚集于湖岸浅水区,这也成为非法捕捞者觊觎的“窗口期”。为应对禁渔期执法压力,昆明市晋宁区水务局联合公安部门于2025年5月22日凌晨开展专项突击行动,成功查获两名多次违法偷捕的“惯犯”,现场缴获白鱼128.34千克,再次彰显“十年禁渔”执法高压态势。
此次行动依托“天网”监控系统锁定杨叉沟、海晏水域可疑目标,晋宁区水务局与松华坝水库派出所组成7人执法队伍,出动快艇1艘、车辆2辆,采取水陆同步推进模式。经过3小时蹲守,执法人员于凌晨6时截获正在收网的偷捕者,现场查获丝网2张、防水装备1套及渔获物2包。经核查,两名当事人曾因同类违法行为被处罚,此次将面临更严厉的刑事追责。
值得关注的是,晋宁区近年构建起“监控预警+机动巡查+群众举报”的三维执法网络。2025年禁渔期以来,全区累计开展夜间突击行动23次,拆除违规钓鱼台47个,清理禁用渔具超300套,并引入热成像无人机强化夜间盲区覆盖。
“十年禁渔”实施以来,滇池生态显著改善:鱼类种群从23种增至26种,滇池金线鲃等土著鱼类幼体数量增长40%。为保护产卵场,管理部门在西华湾等区域设置127组钢筋混凝土人工鱼礁,有效阻隔拖网作业,使该区域偷捕率下降85%。监测显示,2025年产卵季湖湾沉水植物覆盖率达62%,为近十年最高水平,为鱼卵附着提供理想环境。
晋宁区通过“常态化巡查+集中整治”巩固禁渔成果。数据显示,2024年全区办理涉渔案件179起,移交公安机关15人,销毁违禁渔具43.6吨。2025年最新修订的《云南省禁捕水域禁用渔具名录》明确,禁渔期使用丝网、电鱼设备等工具捕捞,最高可处三年有期徒刑。此次查获的128公斤白鱼案值超万元,当事人或将承担刑事责任。
执法部门同步推进“刚性执法”与“柔性宣教”。2025年3月禁渔启动时,晋宁区开展入户宣传500余次,发放资料超万份,小渔村商户野生鱼售卖实现“零记录”。市民反馈显示,86%的受访者支持禁渔政策,滇池水质满意度较2020年提升37个百分点。沿湖村庄还涌现出23支民间护渔队,2025年累计提供有效线索79条。
执法部门再次呼吁:滇池全域禁止任何捕捞、垂钓行为,市民发现违法行为可拨打0871-67898929举报。随着产卵季进入尾声,晋宁区将启动“清网护卵”专项行动,为鱼类繁衍筑起最后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