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庄秋风 通讯员 陈炳林 谢家进 廖心钰)日前,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福建省推广工作站发文认定,龙岩市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做法入选《2025年度福建省水利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指南及产品目录》,在全省推广应用。这一认定既是对长汀县深耕南方红壤区水土保持科研与实践工作的权威认可,更是长汀历经数十年治理,实现从“探索经验”到“输出标准”质效跃升的关键印证,为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系统治理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技术样板。

2012年以来,长汀县聚焦水土流失治理技术攻坚,依托科研平台支撑与跨学科协作,推动治理技术持续迭代升级。突破传统“上拦、下堵、中绿化”的单一模式,创新运用系统工程思维,构建“治坡、降坡、稳坡”三位一体治理体系,率先提出“崩岗经济”理念,通过治理新增土地资源、提升土地利用率,在遏制水土流失的同时保障粮食安全、带动农户增收,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深度耦合,技术水平达到行业领先。以“四站二院一中心”等科研平台为纽带,联合中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院校,先后承担多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围绕崩岗形成机理、差异化治理方案、生态恢复成效评估等开展深度研究,进一步完善技术体系,形成差异化治理方案。

在技术创新突破的基础上,长汀县同步推进科研成果向标准规范转化,夯实治理成效的长效性与推广性。2017年,联合省、市水利、质监部门系统梳理治理经验,构建涵盖7个基础标准、9个地方标准的《红壤丘陵区水土保持治理标准体系》,其中《崩岗差异化治理技术规范》作为核心标准之一颁布实施,填补了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崩岗治理地方标准的空白,为技术推广提供了统一遵循。截至2025年,长汀县围绕水土流失治理累计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研发“等高草灌带”“老头松施肥改造”“草牧沼果循环种养”等8项关键技术,获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珠江委科技成果一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项,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水土保持学报》等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94篇,形成“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标准输出”的完整闭环。

此次崩岗治理技术入选省级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目录,不仅是长汀践行“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精神的生动成果,更是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科技赋能生态治理”的典型范例。下一步,长汀县将以此次认定为契机,持续深化与科研院校的协作,加快水土保持碳汇核算、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等前沿领域研究,推动治理技术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方向迈进,为全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治理、革命老区绿色发展提供“长汀方案”,为筑牢我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贡献更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