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

湘潭县科学放流书写生态复苏 “绿色答卷”

 “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可以放生!”11月5日上午8时许,湘江湘潭县段渔政码头,随着工作人员的指令声落下,80万尾银鳞闪烁的鱼苗顺着缓冲滑道涌入江中,“扑通扑通”的水声与群众的欢呼声交织,为莲乡的母亲河注入新的生机。


湘潭县2025年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现场


“今年是我参加增殖放流活动的第十年,”参加放生的志愿者李利动情地说,“我们放生的是鱼苗,更是水域生态的希望。”

码头上,市民们在印着“理性放生”的宣传展板驻足参观。“原来巴西龟会挤走本土龟,鳄雀鳝能毁了整个水域生态!”市民王先生指着展板上的外来物种感叹道。这场始于2006年的增殖放流活动,如今已不仅是鱼苗的“新家仪式”,更成为湘潭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护长江流域生态的生动实践。


群众仔细学习宣传展板内容


作为全省长江流域重点水域44个水生生物保护区试点县之一,近年来,湘潭县紧扣渔业高质量发展和长江十年禁渔目标任务,坚持禁渔与养护相结合,加快推进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构建现代渔业发展和渔政管理新格局,实现我县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事业科学、规范、有序发展。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跟着父亲捕鱼,一网下去能捞起百斤鱼,鲥鱼、岩原鲤这些稀罕货,逢年过节总能见到。”今年68岁的护渔志愿者老周,手指划过手机里珍藏的老照片,照片上的湘江江面,渔船穿梭,渔网满舱。翻开历史记录,彼时的湘江湘潭段拥有159种鱼类,完整的水生生态链让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鱼仓”。

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丰厚的物质积累,却让我们忽略了湘江那份沉重的生态账单。据有关监测结果显示,鲥鱼、岩原鲤等17种珍稀鱼类已基本消失,即便是支撑水域鱼类资源量55%的“四大家鱼”,总量也仅为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三分之一。更令人忧心的是,残存鱼群普遍呈现“小型化、低龄化”特征,“以前常见的十斤重草鱼,后来三斤的都算‘大鱼’了。”老周无奈地说。

生态危机的背后,是多重压力的叠加。湘江干流上的9座大坝,阻断了鱼类洄游的“生命通道”,产卵场退化导致鱼卵存活率骤降;沿岸工业废水、农田径流裹挟着污染物汇入江中,水体自净能力持续削弱;电鱼、炸鱼、密眼渔网等非法捕捞手段屡禁不止,巴西龟、鳄雀鳝等外来物种更是趁虚而入,“就像给湘江套上了‘紧箍咒’,鱼类的生存空间被一步步压缩。”县农业农村局水产分中心主任曹彬介绍道。


鱼苗跃入湘江“安家”


面对湘江的生态困局,湘潭县在2003年便与全市同步启动“一江两水”(湘江、涟水、涓水)休渔禁渔期制度,并于2006年正式开启增殖放流工作。十九年来,共计6000万尾鱼苗跃入湘江“安家”。

“放流不是‘撒鱼’那么简单,每一步都要讲科学、守规矩。”曹彬蹲在鱼苗箱旁,拿起一尾5公分长的鲢鱼苗介绍。为确保放流成效,团队会提前对鱼苗进行“体检”——开展水质、鱼种、容量三项调查,严格遵循“本土优先”原则筛选鱼苗。除了常规的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和常见的鲤、鲫,近年来还加入了中华倒刺鲃、黄尾鲴、细鳞斜颌鲴等珍稀鱼种。为提高鱼苗存活率,湘潭县的“细节控”做法贯穿始终:从每年4月清明节前后便开始培育苗种,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培育,确保放流时鱼苗规格达到3至10厘米,适应能力更强;放流时将鱼苗引入缓冲滑道,避免因直接坠落受伤;放流后以人工护航助力鱼苗存活,将放流存活率稳定在90%以上。


确保放流鱼苗规格达到3至10厘米


全链条监管则为生态修复筑牢“安全网”,放流前,工作人员会在凌晨奔赴水产苗种场,逐一核查供苗单位资质、苗种质量与检疫证明,“差一项都不能放行,必须保证每尾鱼苗健康、纯正”;放流后,为期一周的巡查随即展开,严防非法捕捞者“趁虚而入”,切实做到“严把关、重后续”;湘潭县搭建的智慧渔政系统,通过高清探头与热成像技术实现24小时监控,若监视水域出现可疑情况,“智慧渔政”平台能自动及时取证、抓拍、通知执法人员,通过人防、技防相结合,实现全天候、全覆盖、全流程、精准识别的高效监管目标。

“连续三年我们都减少了放流数量,这是好事!”曹彬笑着说,“生态变好了,鱼类天然繁殖量增加,我们的‘人工补给’才能逐步减量。”

一泓清水,承载着生态责任,也连着民生福祉。如今的湘江湘潭县段,江面愈发澄澈,鱼群渐趋活跃,曾经的“鱼仓”正逐步复苏。禁渔护水的坚守、科学放流的执着、全链条监管的担当,不仅让母亲河重焕生机,更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愿景在湘江之畔愈发清晰可感。

来源 | 湘潭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 | 潘文琦 王思月 陈嘉伦

【责任编辑:李小飞】

厦门海渔执法一大队多措并举筑牢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网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综合一大队(以下简称“一大队”)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紧紧围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职责,坚持联动执法、精准监管与广泛宣传相结合,推动所在辖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从“单点治理”向“综合治理”升级,全面提升保护效能与治理水平,持续筑牢辖区水生野生动物生态安全屏障。

株洲仙庾镇重拳出击 筑牢秸秆禁烧与大气污染防治“防火墙”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切实改善空气质量,10月31日,株洲市仙庾镇召开秸秆禁烧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专题部署会,对相关工作进行再强调、再部署、再落实。全镇领导干部及各村干部1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指出,当前已进入秸秆禁烧与大气污染防控的关键时期,全镇上下必须清醒认识到此项工作的严峻性和紧迫性。会议要求,全体干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将秸秆禁烧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

齐齐哈尔市召开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会 确立2025年综合利用率超90%目标

组织观摩了讷河市新安村秸秆打包离田与还田及秋整地现场,展示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多措并举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进一步部署推进秋冬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为齐齐哈尔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基础。活动指出,秸秆综合利用是落实生态环保责任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更

湖南湘潭县:勇担使命 以生态之笔绘就蓝天画卷

金秋时节,漫步在湘潭县街巷田野,蓝天澄澈如洗,清风温柔和煦,令人倍感惬意。这份美好背后,是全县上下以坚定决心和不懈努力,在蓝天保卫战中取得的显著战果。如今,湘潭县正将使命担当、精准务实、创新突破、协同聚力的精神,转化为守护群众“蓝天幸福感”的强大动力,让“生态蓝”成为民生幸福最鲜亮、最温暖的底色。

厦门放流2.4亿尾鱼虾苗,23年累计80亿单位修复海洋生态

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近日,一场旨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态补偿增殖放流活动在厦门市欧厝渔业码头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厦门市城市建设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牵头组织,是同安新城丙洲岛东北侧岸线整治工程生态补偿的重要内容。

迎难而上!厦门多部门联合“清网” 红树林生态保卫战打响

严厉打击红树林生态区内违法捕捞行为,维护好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综合三大队(以下简称综合三大队)牵头多部门,开展同集沙滩生态红树林区域违法网具专项打击行动,成功清理并破坏性拆除违法捕捞网具37件、总长度约500米,有力打击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从“绿盈驿站”到碳减排工具:三明绿色金融探索出多元惠企路

位于闽西北的福建三明,素有“中国绿都”之称,全市森林覆盖率77.12%,是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首批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之一。穿行山林之间,人们会由衷地感叹“绿水青山是无价之宝”。近年来,人民银行三明市分行积极融入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创建中,有效发挥央行职能作用,激励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在组织机制、资金保障、金融产品等方面,支持

云南:“9+1”法规体系实现从“湖”到“河”全链条法治保障

8月25日,云南省召开《重点高原湖泊入湖河道保护条例》新闻发布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条例》的出台,形成重点高原湖泊保护治理“9+1”的法规体系,进一步界定了入湖河道保护管理责任主体,设定了更具体、精准的保护标准和管控措施,实现从“湖”到“河”的全链条法治保障。《云南省重点高原湖泊入湖河道保护条例》由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25年5

厦门海渔执法支队:伏休冲刺期“清查服”并进 护航安全迎开渔

以“清违禁、查隐患、送服务”为行动主线,打出“清—查—服”组合拳,全方位筑牢休渔防线,努力为8月16日12时开渔后的安全生产夯实基础。清:铁腕清除违禁网具 畅通航道护资源近日,二大队针对高崎港汊外侧滩涂展开违禁网具专项清理,一举清除违规设置的“火车网”50

厦门海洋执法部门开展联合护鲎行动 党建引领构筑海洋生态保护网

日前,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综合二大队党支部(以下简称综合二大队党支部)以“党建红”引领“生态蓝”,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党日活动。党员们兵分两路,分别前往宝珠屿和嘉庚纪念馆外侧沙滩,开展无人岛礁环境卫生维护及中国鲎保护宣传行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守护海洋“活化石”。

共护渌江生态,醴陵与渌口携手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2025年5月27日,湖南醴陵市与渌口区联合开展巡河行动,两地水利部门及相关负责人共赴渌江流域,实地查看水质、岸线管护情况,并在渌口区水利局召开联席座谈会,共商流域生态保护新举措,推动渌江生态廊道建设再上新台阶。

绥芬河海关:提升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和安全共治氛围

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绥芬河海关以“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为主题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呼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创和美永续之路,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新进程,提高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营造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共治氛围。活动期间,绥芬河海关在口岸设立宣传展板,向出入境旅客发放宣传手册,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在中心广场悬挂条幅,发放宣传单和宣

呼伦贝尔市委书记调研生态治理与产业转型 部署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呼伦贝尔市委书记王旺盛深入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及扎赉诺尔区开展专题调研,重点督导呼伦湖生态保护、草原过牧问题整治及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强调要以系统思维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转型升级,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新模式。在呼伦湖沿岸巡查期间,王旺盛实地勘查湖体水质、岸线修复及周边环境整治成效,要求持续深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机制,巩固中央环
返回
顶部